拉斐尔(Raphael,1483 1520年)的绘画近五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它们具有神奇的魔力,激发着观者的想象力,带他们进入一个理想的世界。无论是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像所具有的那种迷人而优雅的美,或是那些古典形式的完美无瑕,还是他描绘的叙事性场景的巨大魅力,拉斐尔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和环境都令人目眩神迷和心服口服。 为赞美这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这部华丽的巨著以豪华的大画幅图片,生动地展现了拉斐尔笔下的绚丽色彩与优美笔触。每一幅重要作品都在本书中复现 从《美惠三女神》和肖像画,到《雅典学院》和在梵蒂冈的其他湿壁画。艺术史学者苏伊达为这些图片撰写了专业的注释,与之相配的是拉斐尔的研究者、文艺复兴研究学者贝特 塔尔瓦基亚写就的新序言,它们为新一代的艺术爱好者阐明了拉斐尔的艺术之美。
本书为著名国画家戴敦邦先生绘制的彩色中国画集,收录戴先生新作二百余幅,以古代四大名剧《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的人物情节为题材。中国古典戏曲源远流长,题材丰富,思想深刻,生动反映古代市民生活与情感,与诗词文赋古典小说等共同构建了滋养后世的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以四大名剧为代表的诸多经典剧目至今依旧为各个剧种所传承,在舞台上演。本书作为戴敦邦先生 讲好中国故事 的又一力作,以笔墨丹青生动描绘崔莺莺、红娘、杜丽娘、柳梦梅、杨贵妃、李香君等大众耳熟能详的人物形象,再度演绎剧中的锦绣华章。
《刘万鸣/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系列》为中国著名画家刘万鸣的作品集。收录了刘万鸣个人简介、从艺自述、艺术思考等艺术理论性文章,并收入刘万鸣代表作品50余幅。反映了刘万鸣近年的艺术创作动态以及成就,是当代绘画爱好者、研究者研习当代中国一流绘画作品的参考画册。
植物艺术画是以植物为对象,以绘画为形式,真实反映植物种类、形态特征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对植物学研究、植物知识普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芳华修远(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植物艺术画展画集)》收录了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植物艺术画展参展画作一百余幅,并对中国和世界的植物图谱历史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梳理。《芳华修远(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植物艺术画展画集)》是对中国百年来的植物科学画与植物艺术图谱的一次总结,也是对当前中国新生代自然艺术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体展示,对于促进生态文化的建设、自然美育的普及有着积极作用。
《吴友如画宝》一书在前人的基础上辑录了补遗的96幅图,全书共分为十三集,每一集又分上下册,共计二十六册,除后来补遗的第十三集一上下册一每册有48幅图外,其他各集均以50幅图为册,每集100幅,画序井然,画风整洁,内容详实极具趣味。包括《古今人物图》、《古今百美图》、《海上百艳图》、《中外百兽图》、《中外百鸟图》、《海国丛谈图》、《山海志奇图》、《古今谈丛图》、《风俗志图说》、《古今名胜图说》、《花卉》、《满清将臣图》、《画宝补遗》等几大部分,洋洋大观,美不胜收。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画家、美术教育家。他的实践与理论成果为现代中国美术的发展开启了广阔视角,影响深远。 吴冠中先生勤于著述,立论新颖犀利,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讨论了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等一系列重大美学问题,提出了“风筝不断线”、“文化战争”、“笔墨等于零”等一系列艺术主张。在引起广泛关注、讨论、争议的同时,也激发了当代艺术从业者们的探索热情。他一生致力于融合西方油画与东方水墨画这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所作彩墨画力图用传统水墨的绘画工具展现时代风尚,构思新颖、章法别致、推陈出新,既有传统韵味,又有当代精神,每一件作品都透露着他的艺术理想与人生感悟,展现着他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同时,吴冠中先生始终坚持强调艺术作品的社会普及性,并多次将自己的作品无偿捐赠给中
这是一本全面系统地反映故宫文化收藏的大型图册,集科学性、资料性、观赏性于一体。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织绣书画为数甚多,约有1680余件,其中大部分是清宫旧藏,数量和质量在中国博物馆中堪称上乘,是故宫藏品中颇具优势和特色的文物门类。1990年代初,故宫博物院曾举办《明清织绣画展览》,这是博物馆界首次举办织绣书画专题展览,展品150余件,多数是首次向公众披露,令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本卷以织绣书画为专题,遴选故宫所藏144件精品,按照织绣品的制作技法,分为刺绣书画、缂丝书画和织锦书画类,每类中又分若干小类,通过不同织绣技法所呈现的不同效果,来展示织绣书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敦煌石窟全集7:法华经画卷》系二十八卷本《敦煌石窟全集》之一部,为国家文物局重点出版项目。《敦煌石窟全集7:法华经画卷》论述的对象为敦煌石窟中以《法华经》、《涅槃经》、《维摩诘经》为依据而创作的各种经变画与塑像艺术,各部分大体按隋代、初唐、盛唐、中唐、归义军时期等几个阶段,对各期绘塑艺术的内容、形式、艺术成就以及代表性洞窟作了详尽地阐释,并配以246幅精美彩图,使全书具有较高的学术性、艺术性,是外部以专题形式论述敦煌石窟艺术中《法华经》、《涅槃经》、《维摩诘经》经变的大型艺术画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周思聪的作品,吸收了油画及素描的体块结构、明暗光线,又大胆地运用了大面积的水墨晕染,把李可染先生山水画的层层叠加技法,运用到人物画的创作中,开创了一代中国画的新面貌。但是目前对于周思聪艺术的研究还处在深入阶段,画集种类出版还有很多,宣传与弘扬还不够,缺乏必要的出版与宣传。《北京画院学术丛书·静寂清凉:周思聪的荷花世界》,收录的是周思聪创作的荷花系列作品,其荷花作品中运用了水墨没骨的技法来表现,画面改造了刻意求实的水墨风格,展现了水与墨的冲撞后融合而成的荷花形体,形成了疏简、虚淡、空明、雅丽而依然充实的画面效果。《北京画院学术丛书·静寂清凉:周思聪的荷花世界》的出版在程度上补充了周思聪艺术研究的缺憾。
埃舍尔是著名的荷兰版画艺术家,他创作的许多作品都是“无人能够企及的传世佳作”。埃舍尔在世界艺术中占有独一无二的位置,他的作品无法归属于任何一家流派。很多艺术家被埃舍尔的版画成就所激励,甚至产生了一个可以命名为“埃舍尔主义者”的流派。但人们对埃舍尔的研究往往各取所需,对埃舍尔的误解也十分常见。单纯从科学、心理学或者美学的角度,都无法对他的作品作出公正的评价。本书基于最可信的第一手资料,以250幅精美插图,对埃舍尔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进行了系统评述,并介绍了埃舍尔的生平,讨论了他的独特个性,详细刻画了埃舍尔艺术创作的演变过程,从而全面展示了一位独一无二的天才的艺术灵感、执着追求和卓越成就。
《小顾聊中国画》 一场有梗有料又新潮的国画艺术脱口秀,一本图文并茂、妙趣横生的中国画通史,让你忍不住爱上中国画。 这本书是顾爷以通俗讲通史的国画艺术普及读物,从中国存世早的汉墓帛画,到被称为传说级的艺术品《辋川图》;从现存的隋代手卷到唐朝贵妇日常生活图景 顾爷在书中选取了《清明上河图》《马王堆T形帛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簪花仕女图》《游春图》《辋川图》等十几幅颇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画进行讲解。他以一贯的幽默表达和脱口秀般的解说,结合当下流行文化,形象刻画出艺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命运及传奇性,多维度地呈现传统艺术的魅力和点睛之处。 《小顾聊绘画 壹》 《小顾聊绘画 贰》
陈淑霞,1963年生于浙江,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教育学系副教授。陈淑霞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美术界引起广泛关注,曾参加了“新生代艺术展”、“女画家的世界展” “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等国内外重要展览,并以一幅“粉红色的花”在第一届中国油画年展上获得银奖。此后的十数年间陈淑霞始终不懈地在油画语言上进行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个人的独特风貌,并积极地跻身于艺术当代。本书展示了她数年的代表作品外,更集中展示了其近期的新作,让我们看到了画家心目中理想的风景和对自然的超过,她以一种看似舒缓平和的语气诉说着内心清纯的心境以及对世间的观察和思考,让人们细嚼慢咽地品味其绘画对于我们的生存的意义。
《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集:洪潮》是*名画家洪潮多年创作的结集出版,全书分为三部分,**部分评论文章,第二部分作品,第三部分名家点评。全书精选作品一百余幅左右,对美术创作者和学习者,尤其是喜爱山水的大众而言,该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资料价值。适合艺术爱好者学习参考。
八大山人(1626一1705)是中国艺术 的开创性一代宗师,是对300年来中国绘画乃至整个中国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也是近百年来海内外学术界、艺术界持续研究的对象。 近代以来,八大山人研究渐成热门之学,并累积了丰厚的研究成果。不仅中国大陆和 地区出现不少以研究八大山人名世的专家,而且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一些 也有大量的研究作品问世,人们对八大山人的研究具有相当的深度。 《八大山人研究大系》遴选海内外中、英、日等国关于八大山人的研究成果,较全面地反映出八大山人的研究面貌,并呈现出八大山人的智慧创造,彰显了本领域的研究得失,以推动八大山人研究向纵深发展。全书、2卷18册,辑入的文章以八大山人书画研究为主体,旁及文学、哲学、美学、宗教等诸多领域,计850多万字,配图1800多幅,是迄今海内外全面、系统的八大
《任伯年绘画图典(花鸟卷)》将清代画家任伯年作品按题材分类,分为“人物卷”“花鸟卷”,每卷又按作品具体内容细分,便于使用者参考学习。本书开本小巧,印刷精美,与之前人美社出版的8开本《任伯年全集》形成不同市场定位,相信会满足读者不一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