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8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王成喜画梅集》至今已再版17次。这一次北京出版社暨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推出其《续集》。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深深感谢广大读者的厚爱,感谢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的朋友们为这本小册子所作的出色工作。 我喜欢梅花,喜欢她愈挫愈奋、坚毅不拔的奋斗精神,喜欢她朴实、俏不争春的品格,喜欢她洁骨不受尘的高洁、雅逸。喜欢她凌风傲霜踏雪来,不尽生机布新香的风骨。多少年来,我一直想用我手中的画笔,把我心中的花,把我理想中的梅花奉献给大家,但是总觉得很不够,所以我一直在追寻、探索、苦苦学习研究。这本小册子收入的50幅(最后采用60幅)是从我1988年以后的梅花画作中选出来的,就作为17年来我在学习在的一个汇报吧。
近百年来,中国传统绘画与所有的传统文化一样,遭受了几乎灭绝性的灾难,而传统文化潜藏着的无比的生命力,使得中国画在社会发生巨大变迁后,又重新焕发出生机。今只的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中国画论是中国文化宝藏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对中国画论的释读、继承,是今日艺术可以借鉴的重要资源。与西方绘画理论相比,中同画论同然有不少相通之处,而相异之处更多。正是这种同巾有异,使得中国画论具有自身的独特价值。 大体而言,中国画论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即:通于哲理;要言少索;深人技艺。 所谓通于哲理,是指中国画论与哲理、历史、文学相通。这与中国文化的综合性密不可分,古代学者多一专多能,孔子精于 六艺 ,六朝文人多精于琴、棋、书、画、医、佛,书画大家如顾恺之、王维、苏东坡、赵孟兆页、沈周、董其昌直至吴昌硕
赏花作诗,吟诗作画,以花入画,囊尽风雅花入锦。 梅、兰、竹、菊很早便被古代文人称为花中“四君子”,成为数百年来中国画反反复复表现的对象。除此“四君子”,牡丹与荷花也常常是花鸟、小品画的常见题材。这些花卉植株的形象,早已成为承载古代文人雅士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的一种艺术符号,于水墨清花间传达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风度与韵味。 本套“丹青锦囊”系列是以专题的形式收录中国绘画史上那些堪称代表性佳作的花卉小品,以梅、兰、竹、菊、荷花、牡丹分成六册,这些历代名作风格多样,线条流畅、生动,笔精墨妙,反映了中国历代书画名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和独特个性,供有志于了解或研习这类国画经典的读者欣赏品鉴或揣摩临习。对当代花鸟画创作提供了学习借鉴的典范和详实的资料。 在观赏、临习这些画作时,
实用白描画稿原大版系列对于工笔画爱好者是一套非常具有学习和借鉴的丛书,它每册一个主题,此书是与原大版统一配套的一本设色方面的教学书籍,内容为原大白描中的作品,让美术爱好者在临习完白描之后,可以参考此书完成作品的绘制。
中国画是古老而独特的视觉表现形式,学习中国画,并不仅仅是学习观察和表现对象的方法,而首先要掌握它的程式。 本套丛书是为了配合和引导近年来逐渐升温的青少年和老年朋友学习国画的热潮所编写的。书中收录了青少年和老年朋友喜爱的动植物题材,每一对象,皆由善于表现这些题材的实力派画家具体入微地演示刻画对象的步骤,并举一反三,既由该对象引申至与之形态相近的两种其他动植物,又由该对象本身的形体基本结构引申到其不同的动态与姿态表现。书中还配有历史上善于表现此类题材的名家作品的欣赏,力求以有限的篇幅为读者呈现化的信息量。 本分册演示的是表现孔雀的基本技法,并举一反三地介绍了锦鸡和雉鸡的技法。
牡丹是中国花鸟画重要的题材之一。历代善画牡丹的名家辈出,画技不同,风格多样,流派纷呈。特别是当今时代欣逢盛世,画家所创作的牡丹花充分展现了现实与浪漫相结合、传统与时代相结合、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画法与书法相结合、水墨与色彩相结合的艺术追求。 画牡丹,表现技法很多,一般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类。写意中又分大写意和小写意。 本书主要面向初学者,因此,只采用小写意的表现方法,力求浅显易懂,系统易学,以基础知识结合基本技法,使初学者便于理解,易于入手,主要介绍了画牡丹述要、画牡丹的着色、笔墨方法、牡丹与水仙、玉兰的组合画法等,附具体作画步骤图。
鸟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之一。在传统绘画中,鸟又称作“翎毛”,因为在鸟类这个大家中,尽管种类繁多,但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周身覆盖着各种各样美丽的羽毛。 鸟类善飞爱动,因此,其形态在不停地变化,对初学者来说,要完全靠到大自然去写生来掌握鸟的飞鸣饮啄姿态是很困难的。 有些初学者在画完一幅花卉画以后,想配上几只鸟,但苦于不知如何着手。为此,我们在本书中选择了一二十种最常入画的鸟,分门别类,收入它们正侧仰俯、飞栖饮啄千姿百态的图例,这些图例可作为学习者反复练习的范围,也可作为画家花鸟画创作时的参考。
一棵悬崖壁间之苍松,身缠数条藤蔓,下临幽涧细泉,有明月冉冉升起,柔和的月光映在松下的石上,一股冷隽幽贞之气直扑人面。 本书是一本国画技法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上大量的技法步骤图,由简到难,教授大家松树的画法,同时还有作品欣赏,供读者参考借鉴,从而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
古代画马多为工笔画,写意画马的出现燕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应该始于近代的徐悲鸿先生。徐悲鸿用极其简练的笔墨,在生宣纸上画出了马的准确结构、千姿百态的动势和剽悍神骏的风采。其后,徐悲鸿的学生刘勃舒以及尹瘦石等,也都是当代画马名家。 本书的作者,在吸取了徐悲鸿等前辈写意画马精髓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心得和创新。同时,书中还对马身体的各部位加以明细解析,并介绍了各种姿态马的画法步骤,使读者易于理解、临摹、掌握。应该说,该书是一本十分精彩实用的画马工具书。
鸡是家禽中的主要品种之一,也是历代画家作画的好题材。鸡有许多品种,但不论外形和羽毛色彩如何不同,鸡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 鸡生性爱动,因此,鸡的形态变化较大。即使到生活中去画鸡的速写,准确地捕捉它们的动态也是十分困难的,需要长期观察和大量写生,方能随心所欲地画出鸡的各种动态。为了帮助初学者在短时间内即可掌握的运动规律和动态特征,我们在本书中搜集了我国绘画大师及画鸡高手笔下鸡的百多种姿态,按公鸡、母鸡、小鸡分类,正、侧、俯、仰、立、卧、走、跳、饮、啄、斗、叫,应有尽有。学习画鸡,这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工具书,希望能受到初学者的欢迎。
本丛书作者分步骤地对中国画的基本技法进行了详细、具体、系统地介绍和讲解,所讲授的内容直观、实用、通俗易懂,初学者容易掌握。 本丛书共分《花卉卷》、《翎毛卷》、《山水卷》和《动物卷》四卷。是中国画初学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和老年大学学员不可或缺的教科书。
在中国绘画史上,山水画与花鸟画原是人物画的附属,主要是应用在人物画中作为配景与点缀,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变迁,人文观念的更新以及审美情趣的变化,山水画、花鸟画也先后独立成料。从此,花鸟画开始大放光彩,历代大家辈出,这一画种因而也成为中国绘画的杰出代表而称誉世界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