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兰”,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君子”。的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早已成为“坚贞高洁”的象征。古代文人墨客喜好画兰,是因其清逸秀雅的特征与画者崇尚纯洁脱俗的心性相吻合。但,在当代画家眼中,“兰”并不像古人那般赋予那么多的品格象征,而想到更多的是绘画语言的本身。事实上,在学习国画技法基础时,从“四君子”入门是很好的方法之一。它们既是四种不同的植物(包括木本、草本),又代表着四种不同的笔墨技法、形态结构、笔墨规律。每一种技法都可代表一类植物的画法,学成之后不但可以理解传统中国花鸟画之笔墨规律,更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画“兰”
康宁(四康)1938年生。少时学写意花鸟,出手不凡,就学于北京工美,注重写生,功底深厚,细致工润。后又受苦禅大师无私的亲炙十多年,勤而习之,多年如一日,得苦老真传。他的大写意画,赋形简洁精炼,用笔沉郁痛快,酣畅淋漓,大气磅礴,墨色浑厚多变。除了向苦禅大师学习之外,他还上溯至文人画之源的陈白阳、徐青藤、八大等明清大师作品,兼取众家之长合一炉而冶之。 近年来,他继承苦禅大师的画风,但“师其意而不师其迹”,由题材、笔墨及表现手法上,不断地探索开拓,逐渐形成自家的形神兼备的风格面貌。他笔下的白鸭丰腴肥硕十分可爱,雄鸡则昂扬挺俊,有强烈活力。荷花厚重而笔法灵活多变,画鱼用笔简古,形态生动,堪称一绝。偶然设色作牡丹,秀雅高古,冷艳雍容,似乎画出花朵的水分生命和神韵来。这是古今画师所难,而他竟举重
飞鸟的种类繁多,凡其形象较的都可入画。花卉中若画有禽鸟,能使作品更生动,更有生命力,但是造型难度也更大。要刻画好各种鸟的特征、姿态、神情,除了必要的技法之外,还必须对鸟的生态习性及活动行为作深人的观察和了解,写生和默写是的方法,这是需要长期练习的基本功。 画鸟成功与否最后还是要看艺术水平如何,所以,严格的笔墨训练和对传统绘画的临摹是必不可少的,用笔用墨和用水显得尤为重要,这是需要一辈子下功夫研究的,同时也要提高在书法水平和文学方面的修养。
本书收录了作者刘文生先生近期创作的写意梅花作品30余幅,其作品笔墨细腻,构图饱满,色彩艳丽,每幅作品均附有详细的步骤图和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通俗易懂,对广大美术爱好者特别是中老年初学者有很好的欣赏和参考价值。
鸟类作为和人类关系密切的良友,广泛栖息于世界各地,历来被各国画家、工艺美术家当作描绘的对象。作为我国民族传统的绘画鸟画,在世界坛上独树一帜。历代的花鸟家强调研究生活,重视对禽鸟的细致观察和写生,因而他们描绘的禽鸟能够达到形神兼备,呼之欲出的地步。 本鸟谱是作者多年来,多次深入一些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各地动物园及自己历年来饲养过的部分禽鸟所作的写生稿;同时参考外有关禽鸟的图片资料,整理编绘而成。收入本书共28目132科800多种鸟类。基本上概括了大多数鸟类,同时对世界各地著名鸟类,也适当收入以资参考。
自1988年北京出版社出版,《喜画梅集》至今已再版17次。这一次北京出版社暨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推出其《续集》。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深深感谢广大读者的厚爱,感谢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的朋友们为这本小册子所作的出色工作。 我喜欢梅花,喜欢她愈挫愈奋、坚毅不拔的奋斗精神,喜欢她朴实、俏不争春的品格,喜欢她洁骨不受尘的高洁、雅逸。喜欢她凌风傲霜踏雪来,不尽生机布新香的风骨。多少年来,我一直想用我手中的画笔,把我心中的花,把我理想中的梅花奉献给大家,但是总觉得很不够,所以我一直在追寻、探索、苦苦学习研究。这本小册子收入的50幅(最后采用60幅)是从我1988年以后的梅花画作中选出来的,就作为17年来我在学习在的一个汇报吧。
为了配合和引导近年来逐渐升温的青少年和老年朋友学习国画的热潮,组织编辑了“朵云轩国画技法”丛书。本书为该丛书之一,由善于表现雕和鹫题材的实力派画家具体入微地演示刻画对象的步骤,并举一反三地介绍了雕和鹫不同表现技法。
中国的写意画,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大字大图的形式,从广大中老年中国画爱好者的实际需要出发,系统讲解了绘制中国画写意梅兰竹菊的工具材料、基本概念、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写意梅兰竹菊的创作画法。 全书内容丰富,共五章。章介绍了中国写意画绘制的基础知识,包括常用工具、调墨技法、如何用笔。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详细地介绍了梅花、兰花、竹子、菊花的绘制技法,绘画技法点全面而翔实,包括花头的基本画法、花头的不同生长期、花头的不同朝向、叶子的画法、叶子的不同形态、叶子的不同姿态、花枝叶组合的不同姿态,以及主体物与配景的画法。本书对于正准备提高国画写意绘画修养和技法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教程和临摹范本。本书适合中老年美术爱好者自学使用,也适合作为美术培训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