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清选了中国古代花鸟画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范本。包括:溪芦野鸭图、写生草虫图、白蔷薇图、双鸳鸯图等。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学习工笔花鸟画选择从宋人小品画人手,其原因就在于宋人重法,平心静气,一丝不苟,不见丝毫逞强气胜,故弄玄虚。《经典国画临摹实技:宋人·花鸟1》为作者李智精心挑选的宋代精美花鸟图画集,每张图都附有白描,很方便学习。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深受我国人民喜爱,有着悠久栽种历史,寓意富贵、繁荣、美好、吉祥的花卉品种一-牡丹花的绘画技法。作者均为中央工艺美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及画家。他们结合自己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讲解了牡丹花的形象结构、绘画步骤、表现方法、艺术处理、创作思路等等。本书内容深入浅出,易学易懂,指导性强,对初学者见效快,提高快,是学习牡丹花绘画的一条捷径。本书得到了中央美院朱乃正教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参与本书编绘工作的还有刘晶京、滕佩英、郭文、原金、胡振声、蔚林、郭杰、白菡等。本书参阅了王少卿先生的《牡丹画稿》一书,在此深表感谢!
紫藤,别名朱藤、藤萝。豆科、紫藤属。原产我国,华北地区多有分布,以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最为常见。华东、华中、华南、西北和西南地区也有栽培。中国南至广东,北至内蒙古普遍栽培于庭园,以供观赏。花开可半月不凋。常见的品种有多花紫藤、银藤、红玉藤、白玉藤、南京藤等。藤萝与紫藤极为相似,花紫色,花色较淡。白花藤,总状花序较短,长10-15厘米,花白色,原产日本。多花紫藤,又名日本紫藤,复叶小叶多,老叶近无毛,常有13-19枚,总状花序特长,可达50厘米,花淡青色(浅蓝紫色)。荚果被黄褐色毡毛,原产日本,长江流域以南多有栽培。紫藤为长寿树种,民间极喜种植,成年的植株茎蔓蜿蜒屈曲,开花繁多,串串花序悬挂于绿叶藤蔓之间,瘦长的荚果迎风摇曳,自古以来中国文人皆爱以其为题材吟诗作画。在庭院中用其攀绕棚架,制
《中华竹韵》共有五部分组成。《中华竹韵》主要内容包括序竹之韵、有物日竹、竹谱、爱竹者、艺术、竹屋等。
就传统而言,学习中国画一直遵循临摹、写生、创作这些基本环节。通常从临摹入手,从技术上系统地掌握传统笔墨技巧。而写生则是画家了解自然,揭示自然奥妙,从而表达心理感受的必经之路。中国画的写生有别于西方绘画的对景式直观表达。西方绘画强调客观对象的相对真实性,基本上以直观感受直接表现对象。中国画写生则讲究“以心感物”,因为花鸟画的写生不单纯是一本动植物的图册,更关键的是体现出花鸟的神韵,在这里写生则变成了感悟、观察、提炼、再造自然的过程。 我国民间将喜鹊视为吉祥的象征,更是中国画中常见的创作主题。只有熟悉它、了解它的生活习性,经常观察它飞、鸣、食、宿,才能画出传神的作品。而喜鹊多生活在人类聚居地区,也为写生带来了很便利的条件。 为了更好地写生,首先必须要掌握喜鹊的生理结构,才能
李苦禅是中国近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美术教育家,他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技法,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有特色。有豪放,气势磅礴,形象鲜明的风格,树立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范。本课徒稿特别收录了李苦禅画鹰的珍贵步骤图,并集合了李苦禅画禽鸟、花果以及其他题材的大写意画稿,其中精选范画供学习者参考。
花鸟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花鸟画技法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学习花鸟画主要掌握用笔、用墨、用水的方法,其次是造型能力。由赵斌编著的《经典国画临摹实技(宋人花鸟2)》内容主要包括:花篮图、苹婆山鸟图、香实垂金图、竹鸠图、荔枝伯赵图、蜀葵图、倚云仙杏图等。
《国画名师指导·写意花鸟——夏佩珊写意梅花技法》是“国画名师指导”系列中的一本,由画家夏佩珊编写。全书共5章,全书共5章,包含了入门、梅花花朵、花蕾、枝干等绘画教学内容,书中还汇集了各种梅花的范本,并以详细的图例和文字对其中的技法和技巧进行了讲解。《国画名师指导·写意花鸟——夏佩珊写意梅花技法》图例丰富,讲解细致,步骤清晰,对于正在准备提高国画写意梅花绘画修养和技法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教程和临摹范本。本书还附赠1张DVD教学光盘,包含了典型案例的教学录像、典型素材和范例效果欣赏文件。
国家图书馆藏《芥子园画传》(二、三集),原为郑振铎旧藏,是该画传康熙四十年精印本之最初本,用纸细腻,颜色鲜艳,套刻精美,是代表清代印刷工艺水平的典范之作。此版本在设色、用笔、构图等艺术造诣上都高出时下通行本,尤其是四色套印,层次分明,色彩鲜活,汹为印制技术与书画艺术的结合。该画传集已失传,二、三集存世不多,弥足珍贵。此次据国图藏本仿真复制出版,藉以一窥此一名画传的原始面貌,对于研究《芥子园画传》以及绘画史、绘画传播史,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物;对于研究康乾之世的版刻技艺与套印技术,更是一个难得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