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绘画名家作品精选系列:黄宾虹(花鸟)》黄宾虹幼喜绘画,课余之暇,兼习篆刻。1887年赴扬州,从郑珊学山水,从陈崇光(若木)学花鸟。1907年后居上海三十年,曾任职于神州国光社、商务印书馆等,参加编辑《神州国光集》《历代名家书画集》等,主编《艺观》双月刊,编辑《国画月刊》,任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19317年迁居北平,1946年任北平艺专教授,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
《艺苑掇英·名家花鸟:竹》主要内容包括了:赵孟頫、李衎、顾安、柯九思、倪瓒、刘秉谦、吴镇、管道昇等等。
中国画重笔墨、神韵、意境,再就是情趣。中国画笔墨技法可数,而幻化无穷。写意之“不可控性”,使众画人难逾艺道之槛,唯大悟者可邂逅画学三昧,造化天机。 神韵者,神采至上,气韵生动。艺道通神,生机盎然,气息畅通,格致井然,方韵律迭宕。 意境者,画外之域,勾魂摄魄,导引观者出神入化:或犹游其中,或冥冥之中……敞期胸扉,淡其俗念,净其心灵。 情趣者,藉一花一鸟一人一物传情达意。入神时,物我为朋,主客呼应,意会神交,天趣无尽。 中国画自古不以幅面定优劣,皇皇巨制不乏神品,而小品似乎更多精作,小幅微篇更易把握中国画之要旨。故此,苟拟把味细品,领略中国画之真谛,还是看小品。 编此画丛,选当今画坛人物画高手精作,谨供与诸家交流和蒙学者摩识。
兰,竹形态优美,四季常绿,是常见的植物。竹挺拔而虚心,兰清香而脱俗,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常将其清逸高雅的品质喻人喻事,由此历代多有咏兰竹诗文和画兰竹佳构传世。其作画者多为文人雅士,善文精书,且多以书法用笔画兰绘竹,并配以诗文咏其品格,由此而赋予了兰竹更高的文化内涵。 历代画兰竹的名家甚多,往往既是绘事高手同时又是文学名流,如宋代的文与可、扬无咎,元代的赵孟颊、柯九思,明代的夏仲昭、文徵明,清代的石涛、郑板桥等,这些名流绘兰竹抒胸臆的传世佳作,使兰竹成为中国画苑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对象。 由于文人画的特点,画兰竹的技法与中国书法有着一脉同源的关系,这在历代文人的诗文中常有体现。如赵孟頫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以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文同认为画竹“写
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她集“色、香、姿、韵”于一身。,其“色”,瑰丽缤纷、光彩夺目,色彩之全跃居百花之首,白、黄、粉、青、紫、蓝、绿、橙、玫红、紫红、棕红、乳黄、金黄、淡黄、墨紫、墨红……几乎占据了色谱上的所有系列。第二,其“香”,陶渊明曾这样赞美她“芳熏百草,色艳群英”,可见菊花的“香气”也不同寻常。第三,其“姿”,真是仪态万千、风貌迥然。有的端庄大方,有的龙飞凤舞,有的垂首含羞,有的热情奔放,有的刚劲沉稳,有的风姿飘逸……菊花以她五彩缤纷的颜色、芳熏百草的香气、干姿百态的风姿互相搭配,妙不可言,共同构成了菊花独有的“韵”。
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传统绘画。它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多青少年儿童都在学习,而且希望得到这方面好的书籍。中小学生跟名家学国画 蔬果篇的特点是看得懂、学得会、掌握快,是一本很好的入门的教材,是学习国画绘画技法的一条捷径。
本套书共有八册,分别包含了写意牡丹、写意梅花、写意兰竹、写意蔬果、写意草虫、写意虾蟹、写意飞鸟、写意鸡禽;本书的编写对中国画的技法和技巧进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是老年人及美术爱好者的入门范本。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丛书选取的题材均是齐白石作品中有较强艺术表现的内容,在已有的虾、蛙、鸡、荷四本基础上,再精选蟹、鹰、鸽、桃四本延续出版,创意独到,对照生动,安排智慧,授人灵活,是目前市场少见的学习类性质绘画读本。
题款在中国画艺术中,占有重要位置,是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作品的优劣。 题跋是中国绘画所特有的,诗、文、书、画和谐地融入同一空间,它使中国绘画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表现,它不仅是中国花鸟画的有机组成部分,亦是中国绘画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题款在中国画艺术中,占有重要位置,是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作品的优劣。题跋是中国绘画所特有的,诗、文、书、画和谐地融入同一空间,它使中国绘画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表现,它不仅是中国花鸟画的有机组成部分,亦是中国绘画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花鸟画的各项题跋之中,以诗、画关系为亲密。鉴于诗、画的特殊关联,本书编者从历代诗词中筛选出花鸟题材的诗歌,汇编成此小书。
尽管画家如云,流派纷呈,但归结起来,写意梅花以其画法来分,其本有这么四种风格:一是勾勒着色,二是以色点染、三是以墨点画、四是圈白花头。在《艺苑掇英·名家花鸟:梅》中,这四种流派的画汾分别予以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