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远潜先生是一位擅长于绘制恢弘历史画卷的学者型画家。作者早年虽以版画名世,但凭借其对传统文化研究的一往深情,潜心转攻中国画后,无论工笔重彩大构,还是单纯线描小品,均展现出其得心应手的佳境。 本线描集选自画家近年来辛勤笔耕的心力之作。作品内容丰富,造型典雅,刻画精妙。每幅画结合画家创作的心得,附平实简洁的文字阐述。
《马泉写意仕女》中作者的写意仕女画结合西化技法力求新内容和新的时代气息,并把反应显示生活作为创作重点,做作写意历史人物画重诗情画意,画风潇洒、清新,线条流畅,别具一格。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风云起伏,朝代更叠,几千年间涌现许多英雄豪杰、名人逸士,犹如浩翰的星空闪烁着光辉。于是,为后人所崇仰、讴歌、传颂、纪念。如今,现代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古装人物画,正是今人对古人艺术表现的一种方式,是借古人其人其事来寄托情思:或弘扬其精神,或传达其理想,或称颂其美德,或赞美其才华。不过,对于从事中国画尤其是写意水墨画家来说,笔下的古装人物则往往出现在小品画中,成为画家学习传统、锤炼造型与笔墨经常借用的题材,无意承载重大主题思想,轻松多于严肃,愉悦多于说教,情真意切时放笔直取,乘兴挥洒,追求人物形象的生动、笔情墨趣的自然飘逸、传统语言的传承、艺术形式的探索、审美品位的取向以及个人情感的坦露。 我从事中国人物画数十年,除了致力于现代人物画创作之外,也画古装人物画,
本套书选取了工笔画中大家比较喜爱的题材,像百花、禽鸟、草虫、仕女,以这些题材为描摹对象,绘画作品请工笔画家描绘,读者可以直接临摹。每册书不详细的基础知识详解,还包含几十幅线描画稿作品。每幅作品的线条优美、结构明确、形象生动,使读者轻易领会艺术之精髓。本套书不仅具有上手快、学习简单方便的实用性,也具有的欣赏性,可供广大工笔画爱好者、美术院校的学生及老年人绘画爱好者临摩学习,为他们提供一条学习工笔画的便捷之路。
中国人物画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它善于选择具有认识与教育意义的题材,也能在平凡与广泛的选材中开掘新意。在推崇传统的仁义道德等伦理操守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因而,它是一部展现古代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
人们喜爱美好的事物,当然,其中也包含了美丽的人物。从古至今、从西到中,美女总是画家喜爱捕捉的对象,画笔下的她们或温婉碧玉、或风华绝代,个个生动传神、耀如春华。但多数初学者,一提到人物画就望之却步,不愿意也不敢画,究其原因无非是担心:外行起不准、不会画五官、头发画起来太复杂、不知怎样下笔、如何着色等等,《快乐绘 唯美人物》一书可以一次性帮您解决这些困扰。初学绘画,先要临摹,临摹的基础就是把形起准,这样才能继续深入刻画。该书中每一幅作品的线稿大且清晰,便于临摹,初学者甚至可将线稿直接拷贝到画纸上作画。书中专设了一个章节,向大家讲述怎么画人物的五官。作者将多年来总结的水彩人物画技巧倾囊相授,一步一步地跟着画,即使没有绘画天分,哪怕没有绘画基础,也能轻松画出专业范儿。书中人物画风格多
纵观中国绘画历史,线描可谓是中国绘画的基础。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学好线描不仅可以打下绘画坚实的基本功,而且能够培养对事物的美的感觉,增加耐心,从画笔的一横一竖交错问表达出物体的形态,提高素质与修养。
《李爱国画人物》介绍了中国画人物画的画法技法。现存最早的工笔人物画是战国时期的帛画《龙凤仕女图》和《人物御龙图》,至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中国工笔人物画的技法和主要风貌已日臻完备,其形式呈现出以紧劲连绵、循环超忽的线条来作为画面的主要表现手段,借以传达人物的神韵。到了唐代,工笔人物画的画风已经成熟,达到全盛时期。代表性的是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作品的线条道劲、色彩古朴,在人物的质感、形象的刻画、气势的宏大等方面堪称传统人物画的典范。韩斡“牧马图》中的人物在造型和运笔行线等方面显示出圆厚、饱满、具有张力的特色。画圣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人称“吴带当风”,对后世影响深远。张萱的《捣练图》,在人物的结构性安排及用色的丰富等方面均达到了精巧雅
本着作者画仕女所积累的认识感悟,作者对仕女画确定的形成格局是仕女要有婉约温情的神韵和楚楚动人的容颜,既要反映古典审美意趣,又要容纳现代感观韵致。以两者为契合点,展现的仕女图应清气脱俗,妍质外渗,赏心悦目,能给人如聆丝竹雅吟,如品香茗醇酿这样韵味无限的意境。当然要达到这种境地须要画者不断地去增加自身学养,努力参悟,提高修养。本书收录了写意仕女数十幅,并配有简略说明,可供仕女画爱好者欣赏。
《中国现代名家画谱》丛书遴集我国现代著名画家、专家真构,立其传作,传其技艺,授述绘画技理技法,为、外美术爱好者学习研究我国现代绘画提供珍贵的画艺资料。本书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介绍了王叔晖的工笔人物画法。
仕女画是人物画中以女性形象和社会生活做为绘画题材的中国画,是中国人物画重的一个重要门类。仕女画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历代仕女画家塑造了许多优美生动的仕女形象,给后人留下了丰硕的文化艺术遗产,是中国人物画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大家讲堂·当代国画大家范本鉴赏:方土人物卷》是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上的术语,亦可作为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单从技法方面来说,“笔”是指勾勒、皴点等笔法,“墨”是指破、积、烘、染等墨法。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一书中曾说道:“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笔墨必须有机结合,相互映发,才能地表现物象,表达意境,使画作神形兼备、气韵生动。“离墨则无笔,离笔则无墨”,两者相依,不可分开。要使画面线条富有变化,必先讲究用笔,运笔时作者要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毛笔特有的笔锋给画家提供用武的“利器”,正、侧、顺、逆、轻、重、虚、实全仗笔尖锋芒来尽显“筋、肉、骨、气”四势。而墨则被认为具有“五色”。
《中国人物画线描绘画技法》内容简介:线描也称“白描”。线描艺术的鲜明特征是用线作为塑造形体的基本手段和表现形式。它以造型简练、形象清晰、线条生动流畅、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艺术特点,成为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在造型方法上的根本区别。它既是中国绘画中具有艺术价值独立存在的一个画种,也是学习中国绘画首先需要打好的基本功,还是工笔画在设色之前的重要程序。线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早在原始社会的彩陶和商周的青铜器上,就出现了用线来表现人物和动植物的纹样,其线条质朴而流畅。《中国人物画线描绘画技法》着重分析介绍传统中国人物画线描的基本特点和技法,选编了唐吴道子《道子墨宝》等部分线描作品为临摹范本。内容由浅入深,图文并茂,以满足广大热爱中国绘画艺术的读者研习的需要。
《中国人物画通鉴1:观乎明堂》为《中国人物画通鉴》系列丛书(共10册)中的册,重要论述对象为中国古代自史前到先秦、两汉时期的中国人物画发展风貌,作为本套丛书的开篇之作,由于缺少流传至今的实物作品,作者将写作视野扩展至漆器、画像石、画像砖、陶器等大美术的范畴,以较为宏观的视野来梳理史前到先秦、两汉时期的中国人物画概况,从而使读者对上古时代的人物画艺术从拙朴渐趋写实的历程有较清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