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亭观、人物、桥梁为一篇之眼目”。点景之优劣关乎意境之高下。本书从中国历代画家的传世作品中按建筑、人物、舟桥三类遴选出近百位画家的六百余幅精彩点景局部。本书除了展现历代山水点景风格、造型的多样性,也为现代山水画创作提供了很多的构图范例,望有心人明察。
在二十世纪这百年中,中国山水画经历了一个特殊的阶段。二十世纪的中国发生了的社会整体变动,在西方文化的被动输入和主动引进下,传统的艺术和文化受到了最为强烈的异质性挑战,美术革命的思潮针对的是传统中国画和中国画的传统。本文以李可染和陆俨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人的艺术主张及其实践作深入具体的比较分析,在层面上反映出世纪中国山水画在传统与变异之间的现实张力。李可染曾毕业于上海关专,后进入国立艺专就读研究生,在新式美术学校学习西画,此时较为深刻地受到了林风眠的影响,这是他习惯性地以西画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对待中国山水画的缘由。他主观上努力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画传统,求教于齐白石和黄宾虹,以笔墨的把握为根据,与中国画传统保持了内在的紧密联系,但是他对传统笔墨的理解和现实的把握是有所缺陷的,他
我国的仕女起源很古,而技巧成熟、格式完整的仕女画的出现;唐代,是我国绘画史上的升华时代;宋代的仕女画,因受院体画“遵循传统,恪守法格”创作风气的影响而倾向于写实风格。人物造型真实生动,色彩庄重,缜密和谐;明代仕女画沿袭宋代的规范发展下来,的画家当推唐寅和仇英;清代末期,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政治颓败,国力衰微,文化展出术陷入自流状况。这本《传统仕女画技法》,是黄懋忱君(黄均字懋忱)近年来从事于创作和教学的经验总结,内容丰富,技法全面,通俗易懂,便于学习。黄君精通画法,又重理论,不仅是画论的阐述者,而且是绘画创作的实践者。这本书,可以说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黄均是以人物和仕女画而闻名的。他最擅长的还是他的大青《仙山楼阁》。他在20多岁的时候曾用半年多的时间,画过一幅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