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泉写生园林山水》中作者的写生园林山水结合西化技法力求新内容和新的时代气息,并把反应显示生活作为创作重点,做作写意历史人物画重诗情画意,画风潇洒、清新,线条流畅,别具一格。
马泉(瑔),字清源,1937年出生于山西省清徐县,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为该校首届毕业生;1962年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同年在北京画院进修班学习传统人物、山水,两年后在院任专职画家。 马泉先生曾任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秘书长、副会长,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画院人物画室主任,北京长鸿美术学校校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顾问、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顾问、美国世界华人文化联合名誉会长、旧金山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 马泉先生擅长中国人物画,尤擅画中国历史故事和大型革命历史题材,兼能山水、花卉、书法、篆刻,并对中国旧体诗词有较深的研究和造诣。马泉先生曾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受邀参加全国省、市级以上画展三百余次并多次获奖;绘画作品曾在
本书从最基本的技法开始,循序渐进地介绍山水画中树林、山石、云水以及建筑物的画法,适用于初学和深入掌握山水画技法。图版清晰明了,文字讲解详实,能够激发学习者兴趣,步步深入,取得佳绩。 绘画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学习的历史,因为对于任何从事这一行当的人来说,不管他取得了多大的艺术成就和有着多大的年龄,也不管他有多大名声和多大影响,学习对于画家来说是终生的事情。西方绘画如此,中国画更是如此。对于中国画来说,初步的学习阶段与西方绘画相比,更是有着独特的传承方式和学画特点。 美术教育家孙其峰先生经典的课徒画稿,规范的教学笔记,传统的图例范本,从最基本的运笔、用墨、赋色入手,由浅入深、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地带领研习者进入中国花鸟画的堂奥。图版清晰明了,文字讲解详实,是初学者、提高
《黄宾虹山水画论稿(新版)》讲画理画法,画史画论,讲境界、讲传统、讲创新、讲生活,传统功力深厚,画法精到,大处着眼,小中见大,文笔典雅。 本书荟萃了黄宾虹先生的经典著述,搜集了他大量的精品画作画稿,汇编成册,这次新版增加了一些新的山水范图、山水写生稿等相关内容,全书更加丰富完整,是一本高水准的中国国画类读本。
欣赏和学习中国画,离不开对画史上经典名作的了解。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由于种种原因,古代流传至今的绘画名作非但数量十分稀少,而且散佚于世界各地。缘于此,我们编辑了这套《国宝在线》丛书,按绘画题材、风格技法等要素重新进行分类,将中国画史上的名作聚于一堂,精心印制,并尽量放大至原寸,为学画者提供了下真迹一等的范本。此外,我们还对书中收入的每一幅名画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分析,部分局部放大,叙述这些流传千年的国宝背后的故事,并插入与之相关的其他名画的照片与材料,为广大喜爱中国艺术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欣赏素材和参考资料。 本书收入的古代绘画作品为故宫博物院、辽宁博物院、上海博物院等博物院联合在上海举办的“国宝展”作品,从原作拍摄制版。
本书为“中国画临习速成”之梅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其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随着艺术大师的笔触你可以欣赏到画梅的千姿百态,领略工笔画的画理、风情……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绘画精深博大,她们之间又存在着精微的“体、用”,“理、事”作用。可以这样说,山水绘画:是由“心念”而发、颐养出天地大心大我、通于宇宙气化谐和的生命意识而绘就出人、我的共性与共识下的宇宙人生的追求,是凡夫从心性上不断修为,借以绘画这一媒介终达明心见性的修为过程。李钢等编著的《中国历代山水画技法评析》以一家之言尽量对历代山水绘画的技法特征、图式做一次基本的梳理,意在抛砖引玉,也为中国绘画在当今的本质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
施云翔是近年来在中国画坛初露头角的山水画家,也是深具潜力的一代新秀。成就和造诣把他推上了艺术院校的讲坛。他在创作上以现实主义精神为基础,融入浪漫主义色彩。他笔下的山水,气势恢宏,雄秀壮阔,烟波浩渺,光影迷离气象万千,浸透着四川名山大川的秀美神韵和大自然的奇幻灵动。《当代中国画名家技法讲座:施云翔山水画选》为施云翔同志的山水画集,供大家赏析学习。
“十年磨一剑”。陈亮执着地走着自己的路,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大师的作品朝夕揣摹,时时领悟,结合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体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他功力浓厚,技法全面,所作山水十分耐人寻味,他笔下的山水画似乎不是表现某个特定的地域,而是在诠释山水画共有的特性本质。 读陈亮的画,最初的印象是生机勃勃、明快靓现,继后你会感到雄强的气势中,一切是那样婀娜妩媚。当你步入画的深处,你能体验到作者的思绪,听到他的脉搏,在层层晕染,渐渐推进的演绎中领略到作品的诗意美。那是阳刚之气和阴柔之韵的和谐统一,是飘逸秀美和虚淡恬静的艺术境界,这境界包涵着“禅”意,是作者心中的“净土”。 陈亮的画主次分明,虚实相间,层次丰富,他善于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来完善其构想。处理画面或由近及远,层层
画者,本于天地之灵气,结于人心之妙想。画家立于天地之间,万象在旁。神思融趣,忽然划然,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所闻所感;绝叫一声,纵横万状,以成精品。吾国绘画渊源有自,自晋顾恺之,千数百年来,流派林立,代不乏贤;洎乎南北,哲匠间出,风格迥异,自成风范;浩浩长江,巍巍昆仑,不足以道其高远。后人欲知其详窥其妙,亦难矣。 予生不能为画,而纵观古今名家之作,与其一时不得不然之变,始知法后能知无法。前辈有言,此道中尽可寄兴,其然欤?展读历代名迹,更觉其法如镜花水月,宛然有之,不可把捉;而其无法,如长天清水,茫宕无际。 吾社襄今古,选历代名家之尤者,道其生平事迹、画论理念、技法特色、前传后承,使览者窥一斑而见全豹,知一画师而晓一代之画,读数十名画家之集,而知吾国数千年绘画文明之概况。
本书是学画扇面山水的工具书,墨稿可以作为临摹练习的范本,彩稿可以作为进行设色的参考。这本书主要展示了十二幅北派名家的山水作品,有的是直接临摹,有的则是摹名家笔意的创作。作者深入研习北派山水特点,临摹大量作品,画风细腻、笔墨娴熟、构图严谨,相信本书可以满足广大国画爱好者的学习需求。
此图以重峦叠冈、沙汀烟树横亘画面,气势辽阔苍茫。间有细小的人物、舟桥、茅舍、牛羊出没隐现,一派山明水秀的江南风光。草木山石用点簇皴,干笔、湿笔、破笔浓淡相参,概括简练,树木浓重厚实,有葱郁繁茂之感, 山石用雨点皴法,极尽变幻莫测之奇。 如沈括所说“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视则景物粲然”。与《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同为传世名迹,都属于董源后期变体之作。 本卷无作者款印。明董其昌根据《宣和画谱》的记载定名为《夏山图》。有“长”、“黄琳美之”、“袁枢”、“徐渭仁”、“黄芳私印”、“庞元济书画印”、“汪令闻氏秘藏”等三十六印。明董其昌三跋,清徐渭仁、戴熙、潘遵祁等跋。曾经南宋贾似道,元史崇文,明黄琳、袁枢、董其昌,清齐梅麓、徐渭仁、黄芳、沈书镛,近人庞元济等收藏,流传有绪。《古今画鉴》《清
赵婉如的山水写生大多取材于泰山和沂蒙山脉,其山水特征是朴拙、雄浑、粗放和简旷。画家选择的是水墨写意表现方法,偏爱宿墨的运用,以追求笔墨的浑厚华滋。其实她的着眼点实际上还在于她的感受和印象所依据的自然对象的特征上,或者是山峦的气势,或者是农舍的错落,或者是林木的劲拔,或者是秋景的萧疏,她的精力投在“写”字上,以提高笔墨的内涵和形质。 赵婉如,号伊水生链,又名水生链居士、伊水生链居斋主。1969年2月出生,曾先后毕业于泰山学院美术系,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2-2004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从事龙瑞、陈绶祥先生,主攻中国山水画。现为泰山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要从事山水画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省重点科研课题《泰山写生与山水画图式的继承与发展》的项目负责人。 从教以来勤
《大家讲堂·当代国画大家范本鉴赏:方向(山水卷)》内容简介:笔墨,是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上的术语,亦可作为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单从技法方面来说,“笔”是指勾勒、皴点等笔法,“墨”是指破、积、烘、染等墨法。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一书中曾说道:“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笔墨必须有机结合,相互映发,才能地表现物象,表达意境,使画作神形兼备、气韵生动。“离墨则无笔,离笔则无墨”,两者相依,不可分开。要使画面线条富有变化,必先讲究用笔,运笔时作者要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毛笔特有的笔锋给画家提供用武的“利器”,正、侧、顺、逆、轻、重、虚、实全仗笔尖锋芒来尽显“筋、肉、骨、气”四势。而墨则被认为具有“五色”。用浓、淡、干、湿之墨,使烘、染、破、积诸法在一方纸上尽显劲健、柔婉、飞
何海霞(1908-1998)生于北京一个贫寒的满族家庭,从艺70多年。他的艺术生涯是中国近代绘画史的一个缩影,对后生学子是一部有益的教科书。 1995年初夏,我去拜访何海霞老师时,他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我一生中,先是画古人,后是画老师,再后是画生活、画政治,最后才是画自己。”话语掷地有声,发人深省。当他介绍自己的寓所为什么取名“茧居”时,解放说:“这是最能说明蚕做茧,茧化蝶的过程。”这是很有禅意和哲理的启示。 一位世纪艺术大匠,回首艺术上的得失时,认识能有如此透脱,对从有为到无为而不为的感悟,对命运由不能自我主宰到急切需要找回失去了的个体生命意义时,觉察到需要紧迫地调整与重建自我艺术形式系统,是思想解放以后的大澈大悟。 在访谈中,我感觉到在海霞老的艺术道路上有一条成功的因果链。就是:
宋人小品形式多为团扇、册页,其清新隽永的风格为世人所称重。画家十分重视情景交融,或记游行迹、或抒发性灵,意境营造独具匠心,特别是诗词的意境被引入绘画之后,更成为作品的灵魂,可谓开一代之风气,而为千年之楷模。
本书包括山水画写生和山水画创作两门课的内容,分为两篇。 山水画写生篇共分五章,十二节。通过讲授山水画写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以及山水画写生的基本方法、具体步骤、中国画的形式规律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山水画写生的一般规律,并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灵活地掌握山水画写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山水画创作篇共分五章,十七节。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进、山水画创作思想的演变和发展。通过学习历史上重要画家的作品和风格流派,学生可以了解、掌握山水画创作的发展进程和一般规律。通过创作方法和创作过程以及形式规律和语言规律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掌握山水画各种形态和创作方法,具备独立进行山水画创作的能力。 本教程适用于高等美术院校山水画专业,也可以作为高
在中国传统的绘画领域中,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分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发展自隋、唐、五代开始,历经宋、元、明、清,直到今天,所形成的体系已非常完备。从自然感受到人文感受,从笔墨空间到心灵空间,注重“师法自然”的同时,又强调主观意象的抒发。这种主客合一的审美意境,使中国山水画的整体意境重在形而上的审美风格,简淡、儒雅、古拙、超然。因此,我们在学习山水画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写生的实践经验,更要加强自身全方位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创作的艺术水准。 此书是几年来学习山水画的一点心得体会。
本套名家课徒稿临本系列,荟萃了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师如倪瓒、龚贤、黄宾虹、张大干、陆俨少等人的课徒稿,量大质精,技法纯正,并配上相关画论和说明文字,是引导国画学习者入门和提高的高水准范本。 由沈周编写的《沈周花鸟山水画谱/名家课徒稿临本》一书荟萃了作为明四家之一的沈周的花鸟山水画谱和相关作品,分门别类,并配上他的花鸟山水画论,汇编成册,以供读者学习借鉴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