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名家技法图库》分山石法(石法、山法、皴法、点苔法)、树法(结根法、主干法、出枝法、针叶法、夹叶法、点叶法、从树法、芦竹法)、云水法(云法、水法)、点景法(人物类、屋宇类、桥梁类、舟楫类)、设色法(青绿类、浅绛类、没骨类)。每大类中均分小类。本图库取材于唐至现代著名书画家(荆浩、郭熙、巨然、王洗、任伯年、陈洪绶、文征明、唐寅、陆俨少、顾恺之、沈周、吴镇、董其昌、刘松年、石涛、李成、吴华源等)作品,每图均局部放大。
本书是“国画名师指导”系列中的一本,由画家张少山编著。全书共4章,包括写意人物画的起源,写意人物画的分类,写意人物画的造型特点,写意人物画的传统技法,写意人物画的绘制步骤,以及人物画绘画程式、创作示范和教学欣赏等绘画教学内容。本书还附赠1张DVD教学光盘,包含了典型案例的教学录像、典型素材和范例效果欣赏文件。 本书图例丰富,讲解细致,步骤清晰,对于正在准备提高国画写意人物绘画修养和技法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教程和临摹范本。适合作为初学者的自学用书和美术培训机构和专业相关院校的教材之用。
墨强调线形结构与大面积的青绿设色所形成的笔色互补、线面交映、互为灿烂的笔墨方式,构成了《遗爱十二景长卷》的语言特点。无疑以这种更加强烈的语言表现奔突于古今之间的天人合一之气,吐纳风云之势,早已走出了传统青绿山水的规范,创造了青绿山水的现代语言。显然,这种脱颖于敦煌魏晋风范的独特技巧,换来了这门古老艺术的重新绽放,换来了它的鲜活生机,有力地彰显着它的华彩与丰厚。
曾刚以山水画名世,是因为他的艺术总带着特有的诗性和强烈的个人气息,形成了一种独具气魄与内涵的笔墨语言。曾刚生长于峨眉山脚下,巴蜀文化的丰厚、沉郁、神秘、博大给了他生命的最初启蒙,也滋养了他日益茁壮的艺术之树。《曾刚画集》收录了作者百余幅作品,作品为梦开始的地方,雪乡风情(之一),独红一枝映沧桑,生命,寻幽图,青山不老绿水长存,蜀山秋韵,红树秋山雁来多,幻境,龙啸(之一),雪域圣峰,登高壮观天地间,波间不断千峰雨林上争喧七涧泉,晨曲,悟禅,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等。
本书是《中国画——山水技法教程》,着重为你讲解中国画中的树、石、水、云等基本画法,让你了解和熟练地掌握山水画独特的造型、结构语言及山水画的基本笔墨技巧等。范本具有“易、简、精”的特点,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能使初学者看得清、读得懂,初学者可在不长的时间里初步掌握山水画的基本画法与技巧。
本书是山水画真作。作者根柢既固,辄每岁三出游。两浙佳山水,西之天目、径山,东之天台、雁宕,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更谒玄岳,上峨眉,穷流沙,下西番,搜讨形胜,一寄於画。尤爱黄山奇境,常诵梅清诗句:“晶光倒转千芙蓉,孤月隔在天都东。”画黄山图数十本,不写伟峻老干之异松,胥为惊人动魄之云山。
近年来作者出版了《张渊画集》等书,阐明了自然与创作的关系。而此书则总结提升了写生的重要,丰富和充实了中国画与大自然结合的精神和血肉关系,充分反驳了抽象论、符号论、程式论的观点。以她既往的教学经验、四十余年的写生功力和创作经验,此书将是新的《芥子园画谱》,也是百余年来从未有过的教学范本。
《山水画名家技法图库》分山石法(石法、山法、皴法、点苔法)、树法(结根法、主干法、出枝法、针叶法、夹叶法、点叶法、从树法、芦竹法)、云水法(云法、水法)、点景法(人物类、屋宇类、桥梁类、舟楫类)、设色法(青绿类、浅绛类、没骨类)。每大类中均分小类。本图库取材于唐至现代著名书画家(荆浩、郭熙、巨然、王洗、任伯年、陈洪绶、文征明、唐寅、陆俨少、顾恺之、沈周、吴镇、董其昌、刘松年、石涛、李成、吴华源等)作品,每图均局部放大。
黄宾虹(1865-1955),安徽歙县人。学识渊博,画山图水,收远势于咫尺,守静笃而飞扬,笔力扛鼎,为一代宗师。生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谓[胸贮五岳],当之无愧。是故所画,浑厚华滋,不特师法造化,且合自然,臻于神化。晚年变法,得黑、密、厚、重之别致,逴烁前人,誉驰中外。 是册黄山卧游集,乃先师为孝文写黄岳胜景。虽然简略,但教人耐味,亦于小中见大,意趣无穷。又另书黄山诗,合为一册,堪称三绝。画中如轩辕峰、松谷五龙潭、一线天诸图,苍莽中而见灵秀;散花坞、文殊院紫玉屏、云巢洞诸图,更见笔墨浑融,变巧不竭。 先师之画,因得上乘之法,故有上乘之作。每画,先勾勒,后皴擦,继而以宿墨点笃,或以宿墨积染,虽至密至黑,而能实中有虚,通体舒畅。其尢妙者,擅于水法妙用,每于骨疏神密处铺水,不丰不瘦处渍水,因
施云翔是近年来在中国画坛初露头角的山水画家,也是深具潜力的一代新秀。成就和造诣把他推上了艺术院校的讲坛。他在创作上以现实主义精神为基础,融入浪漫主义色彩。他笔下的山水,气势恢宏,雄秀壮阔,烟波浩渺,光影迷离气象万千,浸透着四川名山大川的秀美神韵和大自然的奇幻灵动。《施云翔山水画集》为施云翔同志的山水画集,供大家赏析学习。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再次开展了大型艺术画册的探索、研究和出版工作。通过十几年的辛勤耕耘,画册的出版已成系列,已具规模。由于发行人员的努力,,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画册在全国广大读者中已有较好的信誉及广泛的影响。 中国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绘画艺术更是源远流长。传世名作千千万万,几十本画集难以包容。画派的作品集也只能收集重点画家的代表作品,难以反映全部面貌。 本书收集了中国历代山水画的重要作品,其中许多画家虽然我们在已出版的画集中介绍过,但这里发表的作品,绝大多数在本社以往出版的画册中未曾出现过。这些作品都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佳作,有较高的观赏和借鉴价值。
“不识芦山真面目,”。诗人刻意突出廬山外貌景觀感之美。其实,識芦山真面目,还必须身入此山中。交友,初相識,深交便觉失望,但也有开頭并不吸引人的朋友,日久始感宽厚博大。 40多年来对水墨水乡艺美术的潜心研究和创作,杨明羲倾注了自己全部的艺术感情和热忱。从去国到归来,其中多少沧以桑甘苦,幻化为如今胸懐的磊落、豁逹以及他一如既往对艺术追求的激情,使得他对今后的艺术创作提出了新的追求。那就是寄意于全新的水墨水乡创作,在形式上愈加的简约、磅礴大气,意境上愈加的凛然超脱。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试目以待杨明作者在艺术上带给大家的一次惊喜吧。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扛鼎作品,是其为无用师和尚所绘,完成于1350年,被视为中国绘画史上的旷世名作。该画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用水墨技法描绘中国南方富春江一带的秋天景色。坡陀起伏,林峦深秀,笔墨纷披,苍茫简远,是黄公望水墨山水画中的杰作。在明代邹之麟题跋中,将此图与王羲之《兰亭序》相媲美。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此图笔法上取董、巨,又自出新意,多用披麻皴,干笔皴擦,丛树平林多用横点,林峦浑秀,似平而实奇,整个画面,似融有一种仙风道骨之神韵,备受后人推崇。展开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正是“景随人迁,
山水画在中国绘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但作为一种绘画形式在历史上出现得较晚。战国以前的各类艺术品中,很难发现有山水装饰的物品或山水绘画作品。在汉代的绘画中,虽然出现了不少山水的场景,但多以实用的军事地图出现,其形式简略稚拙,为几何形或只有剪影。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才真正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独立的画科。 山水画的兴起是与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感情的变迁密不可分,由于魏晋时期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时局的动荡不安,士大夫们对现实生活采取一种回避与放任的态度,寄情于山水,感受山川之美,从而为山水画的兴起创造了客观条件。据史料记载,从东晋到南北朝,有些画家已开始进行独立的山水画创作。顾恺之的《庐山图》被称为“山水之祖”;南朝的张僧繇画过“没骨山水”;宗炳曾画所见山水于壁上,以作“卧游”,并写
欣赏和学习中国画,离不开对画史上经典名作的了解。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由于种种原因,古代流传至今的绘画名作非但数量十分稀少,而且散佚于世界各地。缘于此,我们编辑了这套《国宝在线》丛书,按绘画题材,风格技法等要素重新进行分类,将中国画史上的名作聚于一堂,精心印制,并尽量放大至原寸,为学画者提供了下真迹一等的范本。此外,我们还对书中收入的每一幅名画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分析,叙述这些流传千年的国宝背后的故事,并插入与之相关的其他名画的照片与材料,为广大喜爱的中国艺术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欣赏素材和参考资料。
我自17岁开始习画,至今已有40多个年头。我的恩师是山水画大家梁树年先生。梁老早年曾和京派画家祁井西先生学画,后转道大风堂,成为张大千先生的入室弟子。梁老为人至真至纯,从艺广博专深,除了绘画创作外,他一生还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曾先后在北京第二女子中学、北京崇真学园、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正是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才打下了比较扎实的笔墨基础,并对蔚为大观的传统绘画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近年来作者出版了《张渊画集》等书,阐明了自然与创作的关系。而此书则总结提升了写生的重要,丰富和充实了中国画与大自然结合的精神和血肉关系,充分反驳了抽象论、符号论、程式论的观点。以她既往的教学经验、四十余年的写生功力和创作经验,此书将是新的《芥子园画谱》,也是百余年来从未有过的教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