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写生通常称对景写生。写生对象或一树一石、或一物一角、或光景、或氛围。根据时间和地理条件或临场情绪可分快速和慢工两种,俗称速写和慢写。其要旨是:写对象之生、写对象之真!生就是生活、生动、生气、生机;真就是真实、真切、真情、真意。有道:美景如画、佳画似真。
石涛是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作画构图新奇。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石涛小品山水画》选石涛小品山水精品,印为大开本,散页装,经济型画册,供国画爱好者和学习者临摹借鉴之用。
作品以纵向直幅的形式描绘了冬日山谷的景色。整体构图气势雄伟,用笔苍劲娴熟,皴法居多,渲染较少。 画面可分为上、中、下三段,近景中乃是两个行路的旅人,挑担者在前,骑驴者在后。他们既是画面生动的人物点缀,又像是游画的起点标识。不远便有一座小木桥,架在由山上泉水汇集而成的溪流之上。走过桥去,屋舍俨然,人群闲逸往来。村子里有人凭栏望水,有人坐而啖饮。这村落一面临水,三面环山,山石雄伟秀美,其上皆是林木,阴翳静谧,于这晦明不定的山石中,却有一条亮色呈“S”形曲径通向山中。沿着山路便来到了画面的当中,也是视觉中心“萧寺”所在处。相对于山下的村落,这寺庙建筑要恢弘许多。寺后是两座只能仰视的高峰。萧寺周围,山冈之上的寒松,其枝杆多盘曲如蟹爪,松叶形如“攒针”,他画树干,节疤处不圈墨,仅以淡墨
为了展示近几年来我国山水画创作的成绩,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委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承办了全国首届山水画展。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在各省市、自治区美协的支持协助下,选送了八百多幅作品,经过评委们的认真评议,选出了三百幅左右,于1993年10月在合肥市场展出。这些作品基本上可以体现我国山水画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在题材内容上有所扩展,在表现艺术家力求以新颖独特的技巧表达对自然景物的真情实感。他们不够泥于对传统技法的单纯继承,善于吸取其它绘画的优点,恰当地融合外来艺术的新机,目的是为了艺术家自己的创造。更值得令人欣喜的是大批年轻作者的茁壮成长,在获奖作者中出现了许多陌生的名字。新人辈出,后继有人,将会为今后山水画的繁荣开辟更加美好的前景。 这本画集可说是标志了新时期以来山水画发展的新的里程,可惜由于
这是一本谈中国山水画的书。主要是讲授传统山水画的有关要点,其中着重讲到技法,即山水画的立意,作者认为“意为法之主宰,法为意之兵车,相互生发,方有好画”。本书的实质是意与法的常识,也即本书明显区别于其它同类著作的地方。本书尽量采用历代名家名作为图例,近200余幅,文章言简意赅,要言不繁,语言通俗自然。为读者提供了较大的信息量,扩大视野并激发想象力,是一本极具个人审美意趣与艺术个性视角的书。此书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我自17岁开始习画,至今已有40多个年头。我的恩师是山水画大家梁树年先生。梁老早年曾和京派画家祁井西先生学画,后转道大风堂,成为张大千先生的入室弟子。梁老为人至真至纯,从艺广博专深,除了绘画创作外,他一生还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曾先后在北京第二女子中学、北京崇真学园、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正是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才打下了比较扎实的笔墨基础,并对蔚为大观的传统绘画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临摹古画是学习传统山水画的必经之路。传统名画的技法图解,国画大师无暇及此,无基本功者又不能为。刘松岩先生常年从事国画教学,能体察学生困难,所著系列对学画者来说极有价值。《刘松岩教山水》系列从五代荆浩、董源到宋、元、明、清各家,直到现代几位山水画巨匠,精选其六十幅作品为例,按勾、皴擦、点染及设色的步骤进行详解,适合于有一些基础的国画学习者使用。本册为《刘松岩教山水(工笔重彩历代传世名作步骤解析)》,由刘松岩、刘志奇编绘。《刘松岩教山水(工笔重彩历代传世名作步骤解析)》大部分范画都对原作有小的改动,一是取其长而舍其短,二是去掉过于繁琐的部分,便于读者学习。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不同的时期涌现出不同的创作大家。历代画家,经过辛勤笔墨耕耘,不断创造、发展中国画,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珍贵作品和丰富的绘画理论以及独特的绘画技法。学好中国画的步就是临摹中国画大师的经典作品。师古人之迹,也是初学中国画的正确学习方法。江西美术出版社编著的《八大山人山水图册》就是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学习中国画的艺术需求而汇编的。
中国清代绘画理论著作。石涛著。该书另一版本名《画谱》。全书18章,先讲原理,次述运腕,最终引出理论主张,构成完整有机的山水画理论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作者把画理画法的认识提高到宇宙观的高度,穷其原委变化,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系统性,有充分的逻辑力量。此书反对拟古,主张“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重视发挥画家个性并实现创作自由,对中国18世纪,特别是20世纪以后的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画发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历代名家技法集萃(山水卷树法)》由吴宪生和王经春主编,张伟平和林海钟选编,对山水卷树的绘画技法的特征作了剖析研究,并选名家杰作为例,其中不乏稀世精品。书中图解深入浅出,图例以全图与局部相结合,而以局部为主,编者这样处理,意在使作品的表现方法及其表现特点更容易显见于细部中。本书不只是给读者以浏览,并给读者提供了的学习临本,既有欣赏价值,也有重要的实用价信。
园林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载体之一,其独特的东方文化韵味令人回味无穷。为什么它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许多专家学者都对此有过探讨和研究,本书就是其中的一种。本书作者将中国文入画与传统的文人写意园林加以比较研究,得出了二者一脉相承的结论,再一次让人们感受到“艺术是相通的”这一常理,也让人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综合性和相互渗透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书观点鲜明、资料丰富,对于人们了解中国文人写意园林的精髓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是一本难得的建筑文化读物,适合广大建筑学相关专业师生和设计人员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