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书为中国画基础技法系列丛书,该系列丛书具有技法分析详细、画法丰富、内容多样、通俗易学等特点。本书所例举的题材为松树,书中内容有松树的叶子、枝干、树皮、树根的不同形象及画法,松树的结构分析,松树的创作步骤,完整的作品赏析等;书中图文并茂,每个画法步骤都有简短的文字介绍。
石守谦教授从2007年开始主持中研院“东亚文化意象之形塑”课题项目,在之后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撰写了六篇有关东亚山水画交流方面的论文,陆续发表在台湾大学艺术研究所的《美术史研究集刊》和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学术期刊上,本书即为这六篇专论的结集。由于国内向来对日、韩美术史较少深入了解,更不用说从整体上来考察它们的互动关系,因此石守谦教授在此方面的研究具有学术上的开拓意义。 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后逐渐为韩国、日本所接受,在拥有共同理念和传统的基础上,又延展出各具特色的在地文化。比如“净土”、“桃花源”等理想之境,在将理念付诸笔端,加以形象描绘的过程中,都与各国当地文化传统相结合,不断被再创作与辗转流传,生发出各种变种,塑造出既可相通但又面貌各异的文化意象,其间故事,颇值玩味。这
《设色山水有问必答》系中国画技法有问必答丛书之一。中国山水画的设色方法千变万化,流派纷呈。千余年来,它作为中国绘画的*门类及其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本册介绍了青绿山水、浅绛山水画等设色山水技法中碰到的50个疑难问题。介绍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重要的浅绛画法和青绿画法,如画树木、墨法、笔势、山石法、染皴法、云水、用墨等。 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本着 取法乎上 的精神,阐述传统基本技法,结合传统名画作品解疑排难,除了分步骤介绍了设色山水的画法步骤及画理外,另附有独立成幅的示范图。简明实用,十分适合初学者学习参用。
本册拟收录著名山水画家周裕国先生历年来写生创作的山水画小品精品力作约70余幅,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斗方、条屏等小幅式构图表现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致,画面峰峦叠出、沟壑纵横、行云流水涌动其间,给观者可居可游,可亲可爱,颇有小幅见鸿篇之美。
恽寿平的山水画在明末清初的画坛上是独树一帜的,他既不只求笔墨形式的美而泥古、仿古,也不苟同于奇僻纵恣的片面创新。他是以自然天真、淡雅灵秀为宗旨,学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标奇立异,值得今人借鉴。 恽寿平重视绘画反映客观的真实性。在山水画的创作上,他的造型能力相当强,能很好地抓住自然景物的形与神,把它们表现得既真实又生动,将这些事物很真好看的形、神、韵表现出来了。他重视写实,但又绝不刻板地抄录、描摹现实。 恽寿平绘的《恽寿平山水画选/中国历代名作典藏》所收录作品均为恽寿平山水画中的精品,包括册页和立轴,既可以感受到其水墨画的光鲜灵洁,清气逼人,又可体味其青绿山水中的淡逸古朴。恽寿平一生画了大量的山水画,约占恽氏所有画作的三分之一。本次高质量的印刷出版必会给读者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成为
黄宾虹是近现代画家、学者。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其西风苍浑华滋,意境深邃。偶作花鸟草虫亦奇崛有致。除绘画之外,并从事绘画史论、篆刻的研究和教学。曾任杭州国立艺专教授等职。著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画法要旨》等。黄宾虹(1865-1955),近现代画家、学者。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其画风苍浑华滋,意境深邃,偶作花鸟草虫亦奇崛有致。 在我国近现代绘
齐白石(1864——1957) 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白石老人。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l953年被文化部授予目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1955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l963年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出身贫寒,少年时跟随叔祖父学过木匠,后改学雕花木工,从民闻画工入手,曾习古人真迹,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二十七岁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文。四十岁后,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诒、郭葆荪等皆为挚友。后定居北京,卖画为生,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等
《阳太阳全集》收集了阳太阳先生约1300件绘画、书法作品和约20万字的各类相关文章,分为6卷,分别为《水彩、油画》《山水画(一)》《山水画(二)》《花鸟画》《书法》《综合类》,该套全集全面、立体地总结了阳太阳先生在80多年的艺术实践中,继承传统、融会中西、探索艺术创作民族化道路,在水彩画、油画、中国画、书法等艺术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体现了阳太阳先生提倡新绘画,为现代中国美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广西美术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也反映了阳太阳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本分卷收录了阳先生约200幅20世纪30年代-80年代创作的山水画作品。阳先生热爱漓江,他的山水画作品大多都是表现漓江风情,在作品中他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呈现出不同于他人的个性视觉符号。通过这些作品能看出他在山水画中既保
中国画不是画“东西”,而是求“理法”,擅画者必从规矩,才不至于走偏路。徐华博士先后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长期执教于高校。他既擅长山水画创作,又兼长理论研究,是一位学者型的艺术家。 《山水画技法品析》一书,是徐华博士在大学山水画课程教学讲义、课徒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味和心得整理完善而成的,每有独到之处。 《山水画技法品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就山水画的笔法、墨法、水法、皴法做了详细论说。书中也选取了各个时期拥有代表性的山水作品,进行点评、示范。此书的出版,一方面给学习山水画的朋友提供了临摹、写生、创作的基本方法,一方面也为学习者提供了山水画创作的思路和探究的方向,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北宋时期的山水长卷。 自徽宗宫廷辗转流传至今近千年,早已成为中国绘画 一枚璀璨的瑰宝,无数国人心中的 之作。许多人在看到这幅画的 眼就会被它磅礴的气势和明丽的设色所吸引,但这幅画卷究竟画了些什么,又该如何欣赏,大多数读者依然是无从下手、一知半解。 本书聚焦《千里江山图》,根据画幅与画卷特征,将长卷分为五大段,一段一章节,即起源、信仰、支柱、富饶、归宿,好比跟随着一个士人的一生,走入他现实与精神交错的山水世界。本书自画卷中的一棵长松、一条小路开始,带读者进入画面,仰观飞瀑高崖,远望烟波浩渺,做客草舍茅屋,问道山野林间,在五段五章间穿梭自如,游目骋怀,沉浸式体验中国山水画之高妙。 五段画面,五大章节的结构,既能让读者对画卷有全面的认识,又能逐段细赏画中
开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白石老人。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1953#被文化部授予“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1955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1963年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出身贫寒,少年时跟随叔祖父学过木匠,后改学雕花木工,从民间画工入手,曾习古人真迹,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二十七岁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文。四十岁后,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诒、郭葆荪等皆为挚友。后定居北京,卖画为生,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
《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系西方著名艺术史家迈珂·苏立文(MichaelSullivan)根据其1974年在牛津大学斯莱德讲座上的讲稿修改、扩充而成,是一部以简介明了、通俗易懂的内容和视角,激发读者对中国山水绘画的美产生共鸣,从而启发读者去思考中国山水画家的意图、理想和情感的普及性学术专著。
本书是一本关于写意山水云树的绘制临本,大致可以分为4个部分进行学习。其中,部分(第1章~第3章)是对写意山水云树的常用笔法、调色以及构图等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学习,该部分图文结合、分析透彻,且文字通俗易懂;第二部分(第4章~第7章)是分别对山水云树等的绘制方法进行深入讲解;第三部分(第8章和第9章)则是通过欣赏、临摹等形式引导绘画者进行独自创作。 本书不仅适合初学写意山水云树者临摹、学习,而且适合想提升山水云树绘画技法的爱好者使用。
宋代的团扇是宋代院体中发展出来的具有一定实用性、装饰性、雅俗共赏的小幅绘画作品。到了后期,已经不仅仅以实用为目的,而向更具有观赏性、艺术性的装饰品靠拢,为了满足帝王赏阅的需求,团扇经拆裱制成册页形式。实物今天尚能见到,尤其是宋代的绘画作品,保存至今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画在团扇上的,且不乏出自名家之手。由于年代久远,这种团扇画多为绢本扇页的形式出现。扇面入字入画,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欣赏扇面书画务须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其中的艺术意蕴。宋代的团扇画对之后的元、明、清乃至近、现代都有深远的影响,它的意蕴、风格和技艺一直延续着其独特的魅力。时至今日,历经上千年,宋代团扇画也依然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诉求。 中国宋朝延续三百多年,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
《芥子园画谱》介绍中国画基本法较为系统,便于初学者参考。 白话文对照,技法更易懂,图片放大修复,清晰更完善。
该书系统介绍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山石、林木的的基本技法,侧重于基础技法的讲解。在笔法、墨法、色法、水法及构图方面论述充实,文字与图解相对照浅显明了,宜于初学者学习,便于初学者自学。该书以中国画初学者的实际着手,总结国画初学者临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融入到具体技法讲解中,重点突出,示范步骤明确,详细讲述各种不同笔墨的表现形式、技法及画面章法构图上的丰富变化,是初学中国画的*教材。
安林的山水画,总能让人联想起秦汉时代画像石、画像砖上的山石、植被、古屋——稚拙而古朴。这种源自远古的神秘意味,是作者从中国传统笔墨中发掘并迷恋的玄机,亦是作者乐于营造“平中见奇”、追求不落窠臼的艺术个性。也正是由于初的山水画创作探索,安林对传统精神的认知和笔墨有了潜移默化的认识,并将其灵感在之后的花鸟、人物创作研究中延展开来。
孙成慷的山水画作品无疑是属于写实的一类。他以写生的方式来描绘故土乡情。通过对川西风貌真切细腻的描绘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他多年来不懈怠地写生,画自己熟悉的山岗、村落、老树、老屋、灵山、秀水、古桥。他勤奋地探索传统笔墨语言与写实造型的有机结合,使其在审美格调上融为一体。成慷的画正是在深入了解现实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思想追求加以提炼而成。他的画,布局平淡天真,直抒胸臆,以魏碑的笔意入画,设色明快鲜活,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一股清新自然的蜀山风情扑面而来。读其画不难看出,其艺术作品皆来源于生活,且多为普通常见的田园风光。画家将自己儿时的记忆、感知以及多年来对四川山水、乡村的真挚的情感倾注其中,故其笔下的古镇、石桥、老树、瓦屋、溪流渔船、西畴南田、九峰三泖、农叟荷筱、平坡鸭喧,无不自
《文心轨迹:曹建华写生作品集》收入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专职画家曹建华近年来创作的中国山水画50余幅,分为恭王府花园写生小记、长白山写生追忆、静影山景区写生记、十渡写生册记、长治壶关大峡谷写生记、难舍黄山、巴山写生随感等几个主题,这些画作是作者有感于生活中的某种经历和情感而迸发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