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经典名画高清本系列丛书,一共10册。分别为《菊花精选》、《小品精选》、《花鸟精选》、《山水精选.上》、《山水精选.下》、《荷花精选 》、《牡丹精选》、《梅花精选》、《兰花精选》、《竹子精选》。每册书按题材、年代进行分类,精选从宋元时期到近现代经典名画,对部分部分经典作品进行了技法解析和画面解读。
本书是一本针对国画基础学习者使用的入门技法书。书稿着重对国画蔬果的一些元素,如蔬菜类的大白菜、南瓜、丝瓜、红薯;水果类的葡萄、荔枝、柿子等,进行了分步骤介绍,搭配了详细的文字解析。收录的蔬果元素形态多样、造型生动,不但有作品元素供临摹,其提供的讲解也相对详细,适合向广大读者推荐,是初学国画者学习蔬果画的资料。
本套书既单独成册,又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本套书以美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践练习为主线,编排科学合理,步骤清晰,讲解透彻,重点加强基本技法的训练,以提青少年朋友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为目的,通过大量优秀的作品范例,详细、系统地介绍了学习美术基础的概念、内容、观察分析方法和绘画步骤等内容,总结了学习美术基础的入门知识、基础技法,重点在提高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旨在引导热爱艺术的青少年朋友走上专业、正规的学习道路,为进一步学习美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当今我国山水画坛上,北京画院老画家郭传璋先生是掌握『北宗』山水画传统技法功力最的深厚的少数画家之一。他不仅继承了『北宗』的用笔肯定、点画严谨、结构明确、工整劲利、简约痛快、飘逸隽爽等优点,并能糅合『南宗』笔致含蓄凝重、墨色融合多变等长处,在长期的写生和创作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郭老画黄山,着意在峰、松、云、瀑下功夫,黄山之奇正在于此。这是构成黄山特有意境美的基本要素。这诸要素中,郭老对云的描绘又倍加着力。游过黄山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赶上无云晴天,那是最扫兴的了。云,一方面能使景色具有含蓄的魅力,避免了一览无余,掩去了杂乱无章,把奇峰、劲松突现了出来,另一方面又把单个、分散的景物连成一体,使之成为有主从、有远近、有聚散
传统的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记录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时代的面貌,反映和凝聚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志和传统思想。她以东方艺术特色立于世界艺林,汇为全世界人文宝库的财富。我们当代人得以继随享用这样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有幸并足以引为自豪的。面对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把其中的部分继随下来{古为今
《吴成建彩墨山水扇面选》收录实力派青年山水画家吴成建先生创作的彩墨山水扇面精品力作约60余幅。形式有折扇、团扇、圆扇等,画面意境深远,气势磅礴,行云流水尽在其中,给人以小幅见鸿篇之感,其画风清新典雅,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广大山水画创作者学习和欣赏的好范本。
吴昌硕、齐白石早年都以卖画来维持生计,他们的很多作品同时兼顾了客人所要求的华丽和文人须坚守的雅逸,色彩富丽,俗中尚雅。四季花卉成为他们用以寄托情感的载体,其中梅花就是他们最喜欢表现的题材之一。 吴昌硕画梅较少添加草虫,齐白石画梅却常以蜜蜂、蝴蝶、鸟雀等人画。吴昌硕身上有着古代士大夫们的风雅蕴藉,这是做过木匠活的齐白石没法比拟的。换个角度看,正是由于齐白石出身农民,故胸中无所约束,敢于大胆变法,自然也冲破了传统文人画的拘谨与矜持,他的作品多了些许质朴清新的民间气息。 画者,文之极也。我们在学临和借鉴两位前辈的绘画构图、笔墨技法、落款钤印的同时,如再能不断完善自身各方面的素养,将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所有人,总有一天,会迎来死亡吧? 你知道多少物体的寿命呢? 对于不同动物或物体来说,寿命的长短完全不一样: 豆芽:一天,小白鼠:一年多一点,飞机:20~25年,人:70年甚至80年以上,屋久杉:1000年以上,太阳:一百亿年…… 每种事物的生存方式和死亡方式,也全然不同,但在拼尽全力活下去这一点上,却是出奇的一致。 正因为寿命有终点,我们才能珍惜每分每秒、每一个瞬间,才会爱护每一件事物。 因为了解寿命,所以我们才会更加认真努力地活着。 这本图鉴,将向大家逐一展现万物生命的光辉。 本图鉴将为大家介绍15种类共计310种生物或物体的寿命知识! 1、哺乳动物和两栖爬行动物的寿命 2、海洋生物的寿命 3、鸟类的寿命 4、昆虫和其他动物的寿命 5、植物的寿命 6、食物的寿命 7、物体的寿命 8、机器的寿命 9、身体的寿命 10、世界人口的寿
郑板桥绘画艺术作品跋文突出的特点,是以题写诗文、画论见长。郑板作品题款多用即被目为“狂怪软媚”的“六分半”书体,即“篆隶之法兼入行楷”,蹊径一新,使整体呈现出高雅清新、卓而不凡的儒雅之气。章法布局错落有致,画面气韵生动飘逸,笔墨酣畅淋漓。在疏淡萧散的墨竹、兰、石间以精严妩媚、提按多变、端庄内敛的书法诗文一同题跋,自然相映成趣。 郑板桥作品题跋的艺术思想尤其体现在诗、书、画、论、小唱等内容构件的有机结合中,题跋内容深遂,富有人文思想,其一生坎坷形成的孤高倔强、不落时俗的性格,也常常流露于作品题跋之中。
中国画基础技法丛书 ,书中按牡丹、禽鸟、鱼类、木本、梅花、藤本等题材分类,文字介绍与图结合,用通俗易懂的专业术语表达。黄忠耿著的《禽鸟(学一百通)/中国画基础技法丛书》所例举的题材为禽鸟,书中由禽鸟的结构解析图;禽鸟的用笔、组合;禽鸟的画法步骤图;各种禽鸟的形态与举例;爪子的画法步骤解析;尾巴画法步骤解析;组合举例;完整的作品举例;精品欣赏等内容组成。本丛书对国画学者来说是一本适合的绘画范本。
文徵明画作以山水为主,兼作花卉、人物,画面清雅秀润,极富文人气息。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者源自沈周、吴镇及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线条劲健洒脱,于粗简中见层次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用笔细腻,画面规整,秀润而清劲,精熟而稚拙,是为文氏山水主流。 文徵明善书法,篆隶正行草皆擅,尤以小楷名著海内,师法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温纯精 ”,誉为明楷 。行草深得“二王”、智永笔法,融黄庭坚、赵孟頫气韵,严整而舒婉,清劲而飘逸。隶书取法钟繇而“独步一世”。其书有君子清雅中和之风,为赵孟頫后 人,继祝允明之后主盟吴门书派。 本书将文徵明在画面上题写的画题、诗词、文跋进行汇萃,旨在让读者 好欣赏其作品。
陈少梅,殚精竭虑、一丝不苟于艺者也。作画用笔爽利俊发、略无滞碍,而墨色雅浩清脱,嚼然不滓。其大幅山水远观之骨气崭岸,近求之采藻严密,体势雄健恢弘、厚积薄发,愕愕然、凛凛然,近乎南宋马远、夏圭,而其气韵清雅雍容、含英咀华,潇潇然、澹澹然,则又近乎五代董源、巨然,宋之李成、范宽。于南北宗巨擘大匠之作,少梅先生自少至壮弘汲鲸饮、追本探源,断非一鳞一爪、皮毛外相之求似。是则少梅先生以北宗为体,以南宗为用;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其渊源如此,盖不可以南北宗限之也。 陈少梅在继承传统方面是集大成者,他心怀虔诚地对待所有优秀绘画传统,以北宗为体,以南宗为用,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博采众长。他擅长山水、人物、走兽,工写兼长,传统功力深厚。其山水成就,艺术面貌渊穆清华,洋溢着和谐
幽默,笑笑,是程十发模式的另一特点,文人多说幽默,俗人多叫笑笑。不管如何,之所以要幽默一下笑一下,是因为,人生总须是除苦之外,来一下乐乐笑笑的。而程十发模式之所以是一个模式,其所在正在于程十发的画除了是画之外,更可爱的是,画中多多幽默。程十发总在画前画后画中,时时情不自禁地率笔而为地容入了令人笑了又笑的幽默,这真好! 中国人很有忍耐性,事无大小,可忍则忍,因而,忍之工夫,很普遍很有水平。当然,时而有不可多忍的所在,但,又仍是无胆,这时怎办?就唯有幽它一默了!因而,幽到如今,总是默了又默。一般来说,大人物无空幽默,小人物也大多忙得苦得无空幽默。故幽默得起的倒是文化闲人了? 程十发毕竟是在常人中活过来,是生活中的常见常人,因而他有平常心。人一有平常心,就多有笑意,就多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而深厚的文化传统,它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主体,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美学思想。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画家的努力探索和刻苦实践,使中国画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与之相适应的造型特点以及传承方式。 本书中的课徒画稿在尺幅上大都是册页小品,大不盈尺,所画山石、树木、花卉、翎毛、走兽……皆随手写出,看似随意为之,实在是其几十年艺术创作、文化修养及人生阅历深厚积淀的释放,是画家个人灵性才情的自然流露。这作品画画面空灵,景少趣多,笔简意繁,耐人寻味,充满着绘画意趣,能够使学画者在学得了基础技法的同时,还能够获得传统笔墨状物塑形与书法性形式趣味的直接感悟,以及中国画所特有的诗情画意的陶冶。这对于初学者日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向着中国画的奥堂迈进有着极其
本套书从广大国画爱好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全面阐述了写意画的主要特点、笔墨技法和常用技法,系统地阐述了写意画的基本概念,学习过程与方法,工具材料,循序渐进地阐述了写意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方法。内容丰富,文字简洁生动,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示教直观,读者阅读以后,可以加深对国画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在技法上得到提高。
看任伯年的画,第一个反应就是让人感到他天资极高。他是个多面手,花鸟、山水、人物无不精擅,而尤以花鸟、人物成就最为突出。他的画风清灵俊雅,笔锋着纸迅捷,挥写爽利畅达,墨色清丽,不尚浓艳。画面中物象的安排布局极富匠心。特别是在花鸟、山水画中,勾染兼施,水墨交融,画中枝条的穿插,山石的避让,配以点景的飞禽走兽,生动的形象仿佛瞬间定格在空间里。整幅作品呈现出生机勃勃、鲜活灵动的神采,让人明显感受到他在创作过程中不断闪现的灵机巧思。那迎风腾闪的鸣雀,那起伏交错的枝叶,那轻灵鲜活的蕾蕊,每每令读者感慨他是怎样以生命的灵光去扑捉那飞转即逝的一切的。
纵观全画不难看出,画家在构图上作了精心安排,虽分为五段,每段一个情节、一个地点、一个人物组合,但均用屏风转换衔接,使得每段既独立成章,同时又被巧妙地连贯起来,统一在一个严密的整体当中,既不堵塞又富于变化,布局有起有伏,情节有张有弛,充分体现出画家统一而完整的艺术构思。
4开全彩印,收王根生工笔人物画精品。
金农(1698-1763),字寿门、司农,号冬心、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别号很多,如:金牛、老丁、古泉、竹泉、稽梅主、莲身居士、龙梭仙客、耻春翁、寿道士、金吉金、仙坛扫花人、金牛湖上会议老、百二砚田富翁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金农与同时期的汪士慎、李鲜、黄慎、高翔、郑燮、李方膺、罗聘并称『扬州八家』,亦称『扬州八怪』。金农是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诗、书、画、印俱精,著述颇丰,如:《冬心先生集》、《冬心杂画题记》、《冬心斋砚铭》、《冬心诗钞》、《冬心随笔》、《冬心画梅题记》、《冬心画马记》、《冬心杂著》等书。 金农五十岁才开始学画,但其学识渊博,书法根基深厚,所见古迹甚多,极高的鉴赏力和对书法笔墨上的理解,使其在绘画上能够得脱前人之羁,造型奇古,全由心生,文人之气跃然纸上。金农
画马的思想历程,也是我的作品风格的形成和演变的过程,这里边有苦恼有兴奋。只有不断地追求,才会给艺术家带来精神享受。我自己认为我是一个喜欢寻找道理的画家,因为我深知只有找到一个新道理才可能有创新的机会。可想而知,在我前边,在我周围有那么多的画家都完成了各自道理的创造,我自己再去找一个与前不同,与周围人不同的道理,而且这个道理既要能说服自己,还要能说服别人,所造成的难度怎能让你不苦恼特别是当你寻找到了你所要的道理之后你自己又很难完成,这时会更加苦恼。七十年代末我开始专攻画马,当时从思想里明白的一个道理:“另辟蹊径”。后来我把这个概念转换成自己的一句话:“跳出前人,分开左右。”并用这句话作为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在我前边的人都是一一座座高峰,徐悲鸿画的马已达到了艺术经典的高度,基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就画有鱼的图形,到北宋时代已有专门画鱼的徐白、徐易等人,到清代八大、李方膺、虚谷,和近代的齐白石、高剑父、李苦禅、吴作人等皆为画鱼之高手,历时五千年。鱼的种类繁多,作者选择金鱼、燕鱼这两种观赏鱼作为画鱼的入门的教材。从三幅鱼的各自特点分步骤介绍具体的画法,作为入门临摹的一种参照。
范曾先生,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他作画主张用石涛“一画论”之精义,力追天籁之境,精于白描,尤喜写意人物。为表现历史人物之神韵,他潜心研究历史,悉心揣摩古今中外诸名家之作。范曾先生用如椽之大笔、心怀澎湃之激情,化作诗词歌赋、论文绘画,展开了与中外画坛巨匠的心灵对话。 范曾的笔墨深处似乎都有着一缕诗魂的回荡,而这与他自幼生长于诗人之世家、一直接受着诗歌环境之熏陶培养,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若就今日一般之画家言之,则欲求一有不羁之才如范曾者固已极为难遇,若欲更求一有文学诗歌之修养如范曾者,则更属难能。范曾先生不仅工书善画,而且能诗,其所自作之诗篇亦复才气纵横迥出俗尘之外,世称“三绝”,范曾先生自可当之而无愧。是则其负一世之盛名,固绝非偶然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