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的结构上分成两部分,分别是地域画风与变局的冲击,这两部分同时有风格论述与时空背景的介绍,但未必同样有相等的比重。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与时空背景的介绍,但未必同样有相等的比重,前半部分主要以民初时期的上海、北京、广州、台湾地域画风论述为主,时空背景的分绍则相对占较少的比得。后半部分的重点则是中国对新世界的变局,在艺术的思潮上所产生的冲击与反思,因此对于时空背景的分绍占较多篇幅。其中在上海部分较为复杂,上海兼具传统的遗存与修正,更甚有外来的影响与变革,于是在文章的处理上涵盖了前后两部分,在上每传统的部分置于地域画风的控讨,变革的部分则在新变局的冲击予以较多的讨论。
靳尚谊先生儿十年如一日地对素描、色彩、人物造型的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获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放眼当代全国美术界,绝大部分中青年知名油画家都出自巾央美术学院。靳尚谊先生还是古典主义油画在中国的杰出代表,其深厚的素描色彩和造型功底、博大而温暖的人文关怀、精致而又自由的油画技法,影响了20世纪80年代后的整个中国美术界。靳尚谊先生的课堂教学作品甚至成为中国现代美术院校教学的代名词。 本书是为了方便广大美术爱好者和艺术专业师生了解、研究靳尚谊先生的素描、色彩和造型体系所出版的普及本的靳尚谊先生美术教学图书。该书涵括了靳尚谊先生在其漫长的美术教学生涯中的课堂作品、教学方法和创作经验,对于广大读者、对中国高校的现代美术教学,有着专业化的标杆作用。
图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既可独立欣赏,也可用于装饰;图案之美,自中国五六千年前造型多姿的彩陶到如今体现着文化品位的时尚生活中的应用,一直以来广受大众和专业研究者的重视,而图案设计也体现着设计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 《历代图案之美》以时间为线,上至原始社会,下至清代,系统讲述了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传承、创新,结合各类图案所属的历史文化背景阐释了不同时期图案的发展态势,包括原始社会中彩陶、雕塑、岩画等早期图案,商周时期的鸟纹、动物纹、玉器,秦汉时期人神共娱的西王母、车马纹等。这些图纹代表了各个朝代的时代特性,比如隋唐时期的图案尽显雍容华贵气质,两宋时期则为典雅秀丽清新风,一直至清代 “图必有意”话吉祥的美好寄托,传统与现代结合,全面阐释了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之美。
《兰蕙同心录》,清代嘉兴许羹梅著。全书二卷,内容丰富,前有大量名人题跋,中间为兰谱,很后为莳兰要诀。举凡养兰赏兰的各个方面,收有当时江浙一带广受喜爱的兰花58个品种,纳百家之长,为诸兰谱之冠。更为可贵的是,是书为我国兰花古籍中靠前部有兰花品种绘图可供与实物对照鉴别的书,其绘图及文字书法均有我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特色,可谓书图并茂,秀美雅致。
内容简介
仇英,字实文,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居苏州。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明代中期,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明四家”,是“吴门画派”的代表画家。人物、山水、花鸟兼擅,尤以人物、山水的成就更著。《辋川十景图》名为唐代王维隐居蓝田别墅的诗意。居舍界画的工整,花木杂树的精微,青绿设色的细丽,真称得是穷工极艳。十景各自独立成章,但又联贯为统一的大画面,随着画卷的展开,移步易景,引人入胜,山穷水尽,柳暗花明,令人目不暇接。对于今天中国画的创新,具有不容低估的积极意义。 本书名为写唐代王维隐居蓝田别墅的诗意,实际上正是以明代的园林生活为粉本。屋舍界画的工整,花木杂树的精微,青绿设色的细丽,真称得上穷工极艳。创作这样的画卷,需要才情,更需要平心静气而又千锤百炼的功力,逸笔草草的翰墨游戏,与之是不能
康俞先生品評中國古代書畫名跡的佳作,20世紀40年代撰成於四川江津,凡9萬餘字,工楷自書;著錄作品190餘件,均為極其珍貴之古代藝術名品,今半數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葛康俞,安徽懷寧人,書畫家,早年與李可染、艾青同學于杭州藝專,既精於繪事,亦深具文史修養,故立論切實,或辨析源流,或闡發畫理,多具卓見。宗白華、啟功二老先後展看多月,並跋書後,宗老且抄全書留存。這部遺稿得幾位前輩鼎力推薦,附錄長文《中國繪畫回顧與前瞻》由出版家范用先生輾轉收集得來,王世襄先生親筆繕寫了讀後記。
现代重彩画的崛起不仅使我国传统重彩画显示出新的活力,而且还使被我们称之为“中国画”的领域呈现出争奇斗艳的局面。中国民族绘画传统博大多姿,文人水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但不是的派系。唯水墨独尊的观念和实践显然是值得检讨和反思的。在重彩的领域里发掘,探索和创新,无疑会使“中国画”的创造更显丰富多彩。
本书针对中西美术作品之形形色色的题材门类,条分缕析,详尽说明了中西美术题材在选取、处理、阐释等方面的异同,展示各自的着眼点与趣味,更置之于历史、文化语境之中,探究题材蕴含的文化内涵、经因的渊源流变,试图从更深的层次揭示种种现象的成因。
勃克林说过,没有对材料的基本理解,我们是材料的奴隶,或者说,跟古代大师及其优良传统比起来就像一些冒险家,正是靠这些传统,一代艺术家才能站立在另一代艺术家的肩上。当然我们学习材料的目的,一是对材料了解,认识和掌握,二是从传统材料中去挖掘、去拓宽,三是把传统材料与当代材料有机地结合。
神秘的莫高窟,是中华艺术美学世界的一块瑰宝,是我国壁画艺术的一块圣地。此书以敦煌壁画艺术为研究中心,以美学探求为主旨,涉及雕塑、建筑、乐舞、文学等众多门类。为我们展现乐一副难能可贵的敦煌美学长卷。 本书是复旦大学博士后撰写的一本学术著作,具有填补相关学科空白的意义。全书以敦煌壁画艺术为中心,结合建筑、雕塑、音乐、舞蹈、“变文”等相关艺术类型,以敦煌艺术精神的美学追求为主脉,从纵(考镜源流)横(辨章学术)两方面作出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见解。本书虽为学术著作,但读来趣味盈然。作者运用富有激情而灵动的语言,糅历史、文化、艺术、审美、民俗、图像于一体,给人较强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本书除了它的学术价值外,还是一部审美性,可读性较高的作品。其主要特色在于:创新性、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