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吴冠中之子吴可雨先生的倾心之作,展现出一位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的风采。书中作品为吴冠中各个创作时期的代表性杰作,其中多数作品已无偿捐赠给公立美术馆。“父亲的人生快乐就是创造,就是艺术创新,第二大快乐就是看到更多的人欣赏他的作品,认识他所创造的艺术价值。”“父亲走了。但吴冠中没有走,他用毕生心血为人类创造了不朽的艺术,吴冠中将在这艺术中永生。”
王子江先生出生于代代皆为文人画家的书香世家,其水墨画风格雅致而充满韵味。《水墨画入门全解》区别于一般的水墨画教程,重点放在了介绍水墨画的各种笔法和技法之上,涉及了线条、墨色、色彩、构图甚至落款等全方位内容,每种技法都辅以了详细的绘制过程,相信读者能感受到作者与大家分享水墨画乐趣的拳拳心意。 《水墨画入门全解》适合所有喜爱水墨画的绘画者阅读。
本教材旨在描述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史实和相关理论,特别是20世纪的大事件,讨论近现代推动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涉及到近现代思想家、美术教育家对美术教育的见解和思考,各个时期的主要教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新时期美术教育的改革,旨在廓清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脉络。因此本教材所关注的是与主流美术发展相适应的美术教育活动,其中包括对绘画、设计、美术史论等具体教学的微观分析和教育思想的宏观透视。这门课程将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发展历程,并对新世纪的美术教育提供一个思考的起点。
林风眠是我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创建的杭州国立艺术院,以“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为方针,博采众长,广聚人才,培养了如赵无极、朱德群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画家。同时,他自己是一位杰出的开派宗师。那么林风眠在他人生路上经历了些什么?他心理想些什么?他的艺术观念又是什么?他又是如何付之实践的而获得成功的?不妨读一读他的文集,从中可略知一二,受之启发。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的。 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本书是关于研究“清明上河图历史”的专著。
为了迎接中国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我院了一系列学术展览。《沧桑入画——吴冠中艺术展》即为系列展中的一个。 这本图册是为配合吴冠中先生回母校中国美术学院展览而编印的。图册中的作品即为展览的展品。为使大家更好地欣赏画作,走近画家,我们从吴先生的文章中选摘若干相关文字,参差穿插于画页之间。
本书分为佛与菩萨两部分。佛画中《树下说法图》是敦煌藏经洞中创作年代最早、保存状态最完好的一件作品。其中不论主尊、胁侍菩萨,还是女供养人的勾勒和敷色都十分细腻,特别是六位比丘弟子的表情刻画得极为生动,是敦煌遗画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关于《炽盛光佛及五星图》,同样的题材出现在干佛洞Ch.VⅢ洞窟甬道南壁的壁画上,尺幅和场面更为宏大。读者不妨将两者做一对比,定然会对因不同材质而限定的绘制技法有所理解。《释迦瑞相图》带有浓厚的犍陀罗风格,虽为断片,但细密劲健的勾线足以让我们领略到当年“曹衣出水”的风采。书中《阿弥陀·八大菩萨图》、《干手干眼观世音菩萨图》均属于曼荼罗类型的作品,即依照的佛典仪轨而绘制,供修行者借相悟体、修持密法之用。
谈起“现代重彩画”,在的影响并不大,但说到“云南画派”,却广为人知,而丁绍光的名字就更是无人不晓。作为“云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他只身闯入美国,几年的奋斗将“云南画派”的名声打响,把现代重彩画这风格带到了国际画坛,获得了国际舆论的认同,并创造了可观的商业效益。他为中国人的艺术在世界上觅得一方立足之地的功绩是抹煞不掉的。 丁绍光获得这样高的荣誉是理所当然的。他的画清新秀美,富有诗意,充满了一片爱心春同,给我们带了温情和欢愉,蕴涵着一种动人的情感。他的画以浓重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特征,采用历史与现实熔铸、现实与幻想交织、本土文化与异文化重构的方式,创出了既有现实生活因素,双有非现实意蕴的特殊画境,强烈地表达了他的人生感悟、哲学思考与审美追求。 丁绍光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走向世界的
16世纪,西班牙以她强大的国势吸引了许多外国艺术家,开启了西班牙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本书介绍了历史留给西班牙的辉煌的艺术遗产,充分展现了西班牙这个昔日的海上霸主充沛的艺术活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书分为基础篇、交流篇、进阶篇、范图篇部分。书中详述了绘画基础中的透视学要点、构图、植物的表现及山石、水景、小品、背景建筑、点景人物等的绘画技法和诀窍,分析了插图师在读图理解、领悟设计意图等各阶段的创作过程;附有大量的个案图例,并有精辟的概述。 本书适于从事园林设计、建筑规划、热爱绘画的人士参考。
《上海素描》:四世同堂是中国传统最令人羡慕的一种境界的生活方式,意寓长寿,和谐、富足和团圆。尽管内里肯定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但分家始终被视为家道败落之兆,所谓“树倒猢狲散”!笔者虽经历过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生活,但随着20世纪60年代太祖母高寿去世,加之开放后各房陆续移民海外,要再同堂聚合谈何容易!期间风风雨雨七八十年,家族之树在各地开枝散叶,回忆其中细节逸事颇有传奇性,竟也可以是一部新版《红楼梦》。 《上海素描》由程乃珊编著。
本书是将杨飞云先生多年的创作、教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以及对西方深厚油画传统的认识做一次总结,介绍给读者,并使之广泛传播,借此推动中国油画学科建设,使油画学习与传播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中。以谈话的方式,试图以杨老师个人的经验和理解来解读西方绘画体系。重点从西方绘画之父乔托到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就西方绘画体系的发展、演进过程进行一系列研究和分析。这期间所涌现出的大师可以说是群星璀璨、光彩照人。尽管每一位大师的风格面貌迥异,但联系起来看,你会发现在整个油画发展的脉络当中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传承关系,也为我们今天的学习提供了可信靠的依据。
为了迎接中国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我院了一系列学术展览。《沧桑入画——吴冠中艺术展》即为系列展中的一个。 这本图册是为配合吴冠中先生回母校中国美术学院展览而编印的。图册中的作品即为展览的展品。为使大家更好地欣赏画作,走近画家,我们从吴先生的文章中选摘若干相关文字,参差穿插于画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