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吴冠中之子吴可雨先生的倾心之作,展现出一位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的风采。书中作品为吴冠中各个创作时期的代表性杰作,其中多数作品已无偿捐赠给公立美术馆。“父亲的人生快乐就是创造,就是艺术创新,第二大快乐就是看到更多的人欣赏他的作品,认识他所创造的艺术价值。”“父亲走了。但吴冠中没有走,他用毕生心血为人类创造了不朽的艺术,吴冠中将在这艺术中永生。”
本书是将杨飞云先生多年的创作、教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以及对西方深厚油画传统的认识做一次总结,介绍给读者,并使之广泛传播,借此推动中国油画学科建设,使油画学习与传播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中。以谈话的方式,试图以杨老师个人的经验和理解来解读西方绘画体系。重点从西方绘画之父乔托到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就西方绘画体系的发展、演进过程进行一系列研究和分析。这期间所涌现出的大师可以说是群星璀璨、光彩照人。尽管每一位大师的风格面貌迥异,但联系起来看,你会发现在整个油画发展的脉络当中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传承关系,也为我们今天的学习提供了可信靠的依据。
为了迎接中国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我院了一系列学术展览。《沧桑入画——吴冠中艺术展》即为系列展中的一个。 这本图册是为配合吴冠中先生回母校中国美术学院展览而编印的。图册中的作品即为展览的展品。为使大家更好地欣赏画作,走近画家,我们从吴先生的文章中选摘若干相关文字,参差穿插于画页之间。
速写简单讲就是快速写生,是培养造型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但“速”和“慢”二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是相比较而言的。 速写是在短时间内快速进行的。快速可以把稍纵即逝的动人瞬间捉住,能培养我们敏锐的观察能力、迅疾的造型能力。因此,速写并为以后的创作积累素材,以丰富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速写的练习,也能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增加我们的艺术修养,是一项愉悦的休闲活动。一幅有着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速写,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创造,有着独特的艺术欣赏价值。
郑板桥之得人心,一在官品,二在画品。 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幼丧母,随父读书,二十余中秀才,近四十中举人,四十三中进士,所谓“康熙秀人,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科举顺利,却仕途多蹇,先后在山东范县、潍县做了十一年县官,虽有机会以书画史的职务接近过东封泰山时的乾隆皇帝,终末进一步升迁,反而因大荒之年擅自开仓赈灾,冒犯腐败势力而罢官还乡,鬻画维扬。离任时两袖清风,惟图书数卷而已。百姓念其恩泽,甚至议立生祠以谢其德,这在清代的社会生活中尚不多见。 板桥写竹颇负时誉,一方面如金冬心题画所云“郑板桥进士亦擅画竹,皆以其曾为七品官,人争购之”,与他的功名有关;一方面确有超出时流前贤之处。他写竹重视写生,“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对前人成法,“
当代杰出画家徐悲鸿对于艺术的论述,据现有材料,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艺术主张是鲜明的,具有完整的艺术思想体系,简要说来,正如他本人所说:终生倡导现实主义。 徐悲鸿多用写实主义一词,如果历史地看问题,和进一步考察先生对于艺术的界说和他的作品,便可以比较准确地得到理解。 正如论者所说:还在“现实主义”这个概念在我国出现以前,即从《诗经》开始,到“五四”文学革命前,我国就有了两三千年的现实主义历史。“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有了“写实主义”的说法,但所指的还是19世纪的现实主义(见陈辽《现实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说明在我国文艺界,最初“写实主义”与“现实主义”还没有严格的区别,现实主义的概念出现较晚。 茅盾在《夜读偶记》中也说:“中国的文学说明了现实主义自古有之”,“但是,直到‘
谈起“现代重彩画”,在的影响并不大,但说到“云南画派”,却广为人知,而丁绍光的名字就更是无人不晓。作为“云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他只身闯入美国,几年的奋斗将“云南画派”的名声打响,把现代重彩画这风格带到了国际画坛,获得了国际舆论的认同,并创造了可观的商业效益。他为中国人的艺术在世界上觅得一方立足之地的功绩是抹煞不掉的。 丁绍光获得这样高的荣誉是理所当然的。他的画清新秀美,富有诗意,充满了一片爱心春同,给我们带了温情和欢愉,蕴涵着一种动人的情感。他的画以浓重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特征,采用历史与现实熔铸、现实与幻想交织、本土文化与异文化重构的方式,创出了既有现实生活因素,双有非现实意蕴的特殊画境,强烈地表达了他的人生感悟、哲学思考与审美追求。 丁绍光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走向世界的
江泽先生是早期参加革命的美术工作和遐迩闻名的版画家。 他自幼喜欢美术和雕刻艺术,早在中学时代就开始学习素描和舞台美术。参加革命后,在华北联合大学学习美术专业。继而在著名版画家胡一川、彦涵和马达指导下,在民间雕刻老艺老人刘杏林等人启示下,开始他的版画创作生涯。 他的处女作《钟馗》首次发青于香港《美术家》杂志。木刻彩绘水印版画《和平幸福》出版以后,被德国著名艺术家李特克收录于他编著的《中国年画集》。他为白居易名诗《宿紫阁山北村》所配的木刻水印组画和双色套印《苏武牧羊》等五幅砖刻画,都先后在《版画》杂志和香港《美术家》专业刊物发表。
《简笔画教程》(修订版)的简笔画简单易学,内容丰富,无论你是不是专业人士,按照本书的介绍,你就能轻松掌握实用的简笔画绘画能力。《简笔画教程》(修订版)除了能帮助绘画零基础的幼儿园教师、幼师学生及广大中小学教师解决动手作画的难题,亦可作为幼教专业学生、幼儿园教师、中小学老师美化身边环境、黑板报制作、玩具制作、课外活动的参考资料,还可以指导渴望与孩子一起体验绘画乐趣的家长。
本书主要讲述了抓住色彩感觉,建立色彩关系、捕捉光景,分布明暗,构图布局,提炼形体等内容。
本教材旨在描述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史实和相关理论,特别是20世纪的大事件,讨论近现代推动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涉及到近现代思想家、美术教育家对美术教育的见解和思考,各个时期的主要教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新时期美术教育的改革,旨在廓清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脉络。因此本教材所关注的是与主流美术发展相适应的美术教育活动,其中包括对绘画、设计、美术史论等具体教学的微观分析和教育思想的宏观透视。这门课程将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发展历程,并对新世纪的美术教育提供一个思考的起点。
林风眠是我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创建的杭州国立艺术院,以“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为方针,博采众长,广聚人才,培养了如赵无极、朱德群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画家。同时,他自己是一位杰出的开派宗师。那么林风眠在他人生路上经历了些什么?他心理想些什么?他的艺术观念又是什么?他又是如何付之实践的而获得成功的?不妨读一读他的文集,从中可略知一二,受之启发。
王子江先生出生于代代皆为文人画家的书香世家,其水墨画风格雅致而充满韵味。《水墨画入门全解》区别于一般的水墨画教程,重点放在了介绍水墨画的各种笔法和技法之上,涉及了线条、墨色、色彩、构图甚至落款等全方位内容,每种技法都辅以了详细的绘制过程,相信读者能感受到作者与大家分享水墨画乐趣的拳拳心意。 《水墨画入门全解》适合所有喜爱水墨画的绘画者阅读。
《柚木武士军舰画作选(精)》精选了战列舰“山城”号;战列舰“伊势”号;航空战列舰“日向”号;战列舰“长门”号;战列舰“陆奥”号和“长门”号;战列舰“大和”号;战列舰“武藏”号;航空母舰“赤城”号;航空母舰“加贺”号;航空母舰“龙骡”号;航空母舰“飞龙”号和“苍龙”号;航空母舰“瑞凤”号;航空母舰“翔鹤”号;航空母舰“隼鹰”号和“飞鹰”号等军用船图集。
16世纪,西班牙以她强大的国势吸引了许多外国艺术家,开启了西班牙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本书介绍了历史留给西班牙的辉煌的艺术遗产,充分展现了西班牙这个昔日的海上霸主充沛的艺术活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的。 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本书是关于研究“清明上河图历史”的专著。
本书分为佛与菩萨两部分。佛画中《树下说法图》是敦煌藏经洞中创作年代最早、保存状态最完好的一件作品。其中不论主尊、胁侍菩萨,还是女供养人的勾勒和敷色都十分细腻,特别是六位比丘弟子的表情刻画得极为生动,是敦煌遗画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关于《炽盛光佛及五星图》,同样的题材出现在干佛洞Ch.VⅢ洞窟甬道南壁的壁画上,尺幅和场面更为宏大。读者不妨将两者做一对比,定然会对因不同材质而限定的绘制技法有所理解。《释迦瑞相图》带有浓厚的犍陀罗风格,虽为断片,但细密劲健的勾线足以让我们领略到当年“曹衣出水”的风采。书中《阿弥陀·八大菩萨图》、《干手干眼观世音菩萨图》均属于曼荼罗类型的作品,即依照的佛典仪轨而绘制,供修行者借相悟体、修持密法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