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格帕蒂尔的这本《钢笔画技法全书》出版90年来,一直是钢笔画领域公认的极全面、极详尽的经典教程。 书中共有20个章节,224个小节,抽丝剥茧地介绍了钢笔画的相关技法,包括绘画工具、线条、轮廓、色调、明暗、光影、构图等作画推荐知识。在绘画实践阶段,书中又详细传授了多种题材的绘画方法。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来充分讲解各个知识点,并辅以简明直观的分解示意图,将钢笔绘画技巧通俗易懂地传授给大众读者。即使是起步阶段的绘画学习者也不必担心,本书的指导会帮助你搭建起钢笔画从入门到进阶的知识结构,在实践中顺利掌握作画技法。 本书中的300余幅钢笔画插图均出自20世纪艺术成就极高的72位大师笔下,包括英国插画大师、唯美主义先驱奥伯利·比亚兹莱,美国版画大师洛克威尔·肯特,麻省理工学院建筑设计师韦尔斯·博斯沃思,美国
顾凡颖编著的《历史的衣橱(中国古代服饰撷英)(精)/分拣中国史》为“分拣历史”书系的开篇之作,分拣出历史的一个片段,打开历史的衣橱,从政治、经济、社会、美学、艺术多角度讲述中国“穿”越五千年的悠久文化。 全书从细节着手,分典制与风尚两编,通过天子冕服、凤冠霞帔、官员补服、唐女服饰、近代旗袍五章,讲述中国古代服饰的精华与衍变,图文并茂,雅俗共赏,采撷历史丛林中古代服饰文化之精粹,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
杨建飞主编的《齐白石画集(2卷果蔬)》是为了推广中国画艺术,编者精选了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经典国画作品,根据内容进行分类编排并对部分作品的创作风格等进行讲解,以有助于读者了解齐白石的国画艺术。书中还分别介绍了齐白石的生平年表、艺术生涯等相关介绍文章。本卷为写意果蔬部分,全书编排合理,具有较高的可读性。
取神遗貌并千古 五百年下私淑之徐渭(1521~1593),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白鹇山人、鹅鼻山人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孤、性绝警敏,九岁能文。性通脱无忌。工书法,学米芾,行草纵逸飞动。中年始学绘画,涉笔潇洒,天趣抒发,特长花鸟,用笔放纵,水墨淋漓,气势旺畅。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代表明代中期水墨写意花鸟画的新格调。清代郑板桥极崇拜他,自称“青藤走狗”。现代黄宾虹诗赞曰“青藤、白阳才不羁,缋事兼通文与诗,取神遗貌并千古,五百年下私淑之。”说明其对后世影响甚大。
简笔画用笔简约而内蕴丰富,作画快速而表现力强,是一种简明扼要、高度概括的绘画形式。简笔画用途广,且不难学,只要了解它的特点,掌握它的基本技法,学、用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教学简笔画是教师在教学中利用黑板,以凝练、概括的图示形式,把文章的重、难点,中心意义显示出来,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板书形式。它能增添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诱发、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教学简笔画技巧课程是通过介绍教学简笔画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法及各种教学简笔画的实例,并了解教学简笔画在各科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生活物品、文具、交通工具、动物、植物、人物、景物等的基本绘画方法的介绍和练习,让所学者能简单地运用生活中寻常的几种线条、几种图形去组合一切
虚谷(1823~1896),清末画家。僧人。俗姓朱,名怀仁、虚白,字虚谷,号倦鹤、紫阳山民。安徽新安(今歙县)人,移居江苏广陵(今扬州)。不茹素,不礼佛,也“从不卓锡僧寺”,往来于上海、苏州,扬州一带,卖画为业,自谓:“闲中写出三千幅,行乞人间作饭钱”。与任伯年、顾鹤逸、吴昌硕、倪墨耕等书画家友善,早年学界画,后以擅绘花果、禽鱼、山水,运用干笔偏锋,敷色以淡彩为主,偶尔用强烈对比色,风格冷峭新奇,隽雅鲜活,无一笔滞相,匠心独远,开具一格,吴昌硕赞为“一拳打破去来今”。
《现代名家翰墨鉴藏丛书》虽是围绕鉴定与庋藏的内容开展论述,但为使本丛书具有史料性、学术性、性和可操作性,在具体的撰述中,除了对每位画家的各科作品的鉴定,作品真伪对比实例分析,画家作品市场现状和前景预测,画家书画作品拍卖价格等进行详尽的论述外,还对每位画家的生平经历、艺术的师承渊源、个性品貌及其艺术成就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论述,并附上每位画家的艺术年表、款识印鉴等详尽资料,使之成为具有相当学术价值、史料价值的工具类小百科全书。尤其鲜明的一点是,本丛书还扩大了图版的容量,增强真伪对比图目,且每幅图版附以精美的文字点评,力求突出阅读的视觉审美效果。 本丛书对每位撰稿者的选择也是一个难题。但选择的标准只有一个,即选择那些真懂艺术,熟悉画家,且能分辨真伪的行家里手。这些作者群中,既有美
当代杰出画家徐悲鸿对于艺术的论述,据现有材料,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艺术主张是鲜明的,具有完整的艺术思想体系,简要说来,正如他本人所说:终生倡导现实主义。 徐悲鸿多用写实主义一词,如果历史地看问题,和进一步考察先生对于艺术的界说和他的作品,便可以比较准确地得到理解。 正如论者所说:还在“现实主义”这个概念在我国出现以前,即从《诗经》开始,到“五四”文学革命前,我国就有了两三千年的现实主义历史。“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有了“写实主义”的说法,但所指的还是19世纪的现实主义(见陈辽《现实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说明在我国文艺界,最初“写实主义”与“现实主义”还没有严格的区别,现实主义的概念出现较晚。 茅盾在《夜读偶记》中也说:“中国的文学说明了现实主义自古有之”,“但是,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