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集是作者伊凡·威廉斯四十多年所致力研究的,产生于 19 世纪广州的外销工艺品 —— 通草纸水彩画的成果的全体内容。书中除向读者介绍 通草纸水彩画的成因、材质的制作、主要的生产者及通草纸水彩画在欧洲各国流传的历史,同时配合图片以主题形式向读者详细介绍当时中国广东的 一些风俗。为难得的是,书中图版的 200 多张通草纸水彩画是从欧美各国 29 家博物馆及画廊中挑选出来的精品,极具代表性、极其精美而且国内罕 见。本书中英文对照,中文部分由中山大学程美宝教授译编。
2013年5月20日,由中国壁画学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另眼识家珍"--山西省百处古代壁画遗址掇英展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300余幅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武普敖拍摄的山西古代壁画遗址照片,引起了美术界专家再次聚焦山西古代壁画。本书在展览基础之上编撰成册,由著名美术家、中国壁画艺术学会名誉会长侯一民担任主编并写序,精选了武普敖近三十年来以山西省内许多常人难见的遗址为对象拍摄的数以万计的珍贵图片,旨在从中国人物画发展的角度审视山西壁画的珍贵遗存,力求唤起社会对中国古代壁画的保护意识。
八年抗战是中国历*为悲壮和惨烈的一章,中国军队、艺术家和老百姓团结一致,用各自不同的武器谱写了一段不屈不挠的史诗。而其中版画艺术所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历史上没有哪个画种能像我国现代版画那样,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武器而存在,其锐利的批判锋芒和不妥协性,使美术与抵抗外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国土沦丧、日本帝国主义层层封锁,物质极度匮乏的艰苦岁月里,这些木刻版画在抗日救亡中发挥了强大的宣传力和战斗力,为民族团结与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危难历史的见证,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现当代史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警示后人不忘国耻,本丛书特编选了抗战期间的 300 于幅左右反应抗战主题和抗战胜利后的纪念性作品,以再现日本侵略战争给世界,尤其是
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以我国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反殖民主义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题内容,旨在弘扬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所表现出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艺术的方式塑造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充分发挥艺术在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改革开放教育中的作用,是推进我国当代美术创作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 作为国家组织实施的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吸引和凝聚了我国当代美术界具有创作实力的优秀艺术家,他们以强烈的历史感和文化责任意识,在创作过程中深切感怀重大历史题材中蕴含的博大深厚的社会与文化内涵,把对于文化使命的思考和对精神品格的追求,贯注在对
在敦煌壁画中,引人注目的形象,除了飞天,就要数千姿百态的音乐舞蹈了。从北凉到元代1000年间,不同表现的乐舞,几乎是朝朝各异,代代翻新。敦煌莫高窟也可以说是一部厚重的乐舞形象辞典,大多数洞窟里都保存有形象各异、姿态有别的乐舞,在琼楼峻宇、乐池舞榭中绘着成组成群的乐队和单人、双人的舞蹈,是我国文化史上极为宝贵的艺术财富,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书是一本敦煌壁画中舞蹈声乐部分的临摹本,设计上希望在书籍呈现、作品本身与敦煌之间找到一种原始的联系和平衡,尽可能的还原出敦煌的时代感与沧桑感。整书大部分都是手工完成,封面选用了特别定制的毛边纸,采用手工装裱拼贴效果。在内页的设计上,所有的画稿都根据需要设计了不同的残卷效果。呈现出有年代感的凄美,与绚丽摹本的华美形成强烈对比。看上
一 《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是《中國美術分類全集》的重要組成部份,亦是《中國美術全集》60卷古代部份的後續延伸,二者為有機的組合體。 二 《中國現代美術全集》分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藝術、書法篆刻等編,每編分若干卷。 三 本卷為繪畫編的漆畫卷。 四 漆畫卷内容分三部份(工)論文(2)圖版(3)圖版說明、作者簡歷。 五 本卷圖版按作者出生年月為序。
《怒吼:北京鲁迅博物馆藏抗战版画图录》收入鲁迅博物馆(北京)所藏的抗战时期的版画作品450余件,“新兴木刻运动”时期的重要艺术家作品均有收藏。除作品外,画册还包含介绍抗战时期艺术状况、这批作品的考证、藏品入藏的过程等文章。自1931年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始,木刻艺术就成为近现代中国艺术史中与现实结合的紧密地一种艺术形式。尤其是抗战时期,木刻成为进步文艺家“救亡图存”、艺术为现实服务的一种“主流”方式。鲁迅博物馆(北京)收藏了大量美术作品,包括德国表现主义时期版画、日本近现代版画、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时期艺术家作品。尤其是新兴木刻运动时期艺术家的抗战题材木刻约450幅,在国内博物馆同题材作品收藏中多、完整。
一 《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是《中國美術分類全集》的重要組成部份,亦是《中國美術全集》60卷古代部份的後續延伸,二者為有機的組合體。 二 《中國現代美術全集》分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藝術、書法篆刻等編,每編分若干卷。 三 本卷為繪畫編的版畫(2)。 四 版畫(2)内容分三部份(1)論文(2)圖版(3)圖版說明、作者簡歷。 五 本卷圖版按作品創作年月為序。
本书是一部反映辛亥革命历史的大型画册。全书分为背景篇、开端篇、同盟篇、风潮篇、首义篇、响应篇、共和篇、终结篇、文物篇、纪念篇等10篇,每篇均以图为主、辅以说明文字,并在每篇前附有首语。在图片的选择、说明文字的叙说方面,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带任何偏见.。
本书是日本著名画家竹久梦二名作合集,包含四十五幅原作复刻版,涵盖日本画、油画、水彩画、木版画等多种领域。每幅画均按原画实际尺寸复刻印制,印刷精美,以大开本、高还原度完全呈现画作原貌。散页装的形式可使单幅作品直接装裱,作为一件独立的艺术装饰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张道一*的《中国拓印画通览(上下)(精)》研究 中国传统拓印画,考证与鉴赏相结合。分作上、下两 编,共上、下两册。 上编论述:拓印画论。上溯中国拓印画的源头, 从印章、篆刻等工艺技术,对拓印画的渊源、演变及 特点进行考证,对拓印画的辨析与重新界定,以此对 中国传统拓印画作了全面的梳理与论述。 下编图版:历代拓印画鉴赏。按照历史序列,历 经十个历史时期,延伸达7000年之久,按年代编次, 选取了600多个图例,实际上有1000多个图,并通过 图版的方式分别加以说明,既是从版画的角度欣赏多 种载体的意趣,也是对于 拓印画 的例证。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西南52公里处的黄河北岸的小积石山中。半个多世纪以来,炳灵寺石窟深受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外学者先后从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史等角度对炳灵寺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炳灵寺分为上寺、下寺、洞沟三部分。现有212窟龛、雕像694、壁画龙点睛1500平方米,*特征是以石雕为主,中国占重要地位。寺*为典型的是石雕像、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艺术,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甘肃三大石窟。其中石窟彩塑与壁画,是不可多得的古代艺术。炳灵寺石窟在承袭前代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和融合外来佛教艺术,以崭新的姿态、简洁的手法,创造了生动的雕塑形象和绘画艺术。 炳灵寺石窟不仅以石刻雕像作品见长,其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同样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齐名。炳灵寺壁画真实地反映了十六国时代西北地区的社会风貌、音乐舞蹈以及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风云巨变,60年天翻地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面貌发生了惊人变化,中国当代美术(包括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篆刻、连环画、年画、宣传画、漫画、水粉画、水彩画、壁画、漆画、实验艺术等,在时代变化的大背景下,从内容、主题到表现形式等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时代变化催生了许许多多名垂中国艺术史的美术作品,许多作品不仅引导了一代人的审美倾向,还对当代中国人的社会、文化、精神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人民出版社以空前的大气魄、大手笔、大投入,联合中国美术界*影响力的知名美术家、美术理论家和美术策展人,共同策划、编辑大型学术型画册—《中国美术60年》(1949—2009)(全六卷),全书将于2009年国庆前隆重推出。 60年中国美术百花呈艳,优秀作品不计其数,这项*的出版工程,
《苍茫化境》内容介绍:画,不论中西,均有精神与技巧两个层面,只有它们完满结合,方是真正的艺术。穆家善的中国画创作之所以能受到国际画界的关注,是由于他有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丰厚的艺术修养和开阔视野。他以自己的睿智和悟性运用水墨技巧,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正是科技信息文明社会所缺乏的。他向人们贡献的是不落俗套的有创新锐气和开放气魄的水墨艺术。这一点,对我们当今画界颇有启发意义:不论我们的作品是服务于国内大众,还是面向世界,艺术家必须具有民族文化的自觉精神,必须十分重视艺术品格的纯正,而归根到底必经要有全面的艺术修养。
任伯年(1840~1896),名颐,字伯年,清末著名人物、花鸟画家,海上画派的巨擘,是中国近现代美术*有影响的画家之一。徐悲鸿称其为:“仇十洲后中国画家人”。 本书系统地反映我国清末著名画家任伯年一生艺术成就。全套共6卷,共收入作品1200余幅,并展示作品精彩局部。1~5卷为图版部分。图版按编年顺序编排;第6卷为文献,收入历年来重要研究著述和任伯年年谱、常用印章、艺术活动简表、图版索引。 该书编辑严谨,装帧考究,印制精良,完整展示了任伯年一生不同时期的主要作品。为确保其权威性,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对收入的每幅作品均经过专家逐一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