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集是作者伊凡·威廉斯四十多年所致力研究的,产生于 19 世纪广州的外销工艺品 —— 通草纸水彩画的成果的全体内容。书中除向读者介绍 通草纸水彩画的成因、材质的制作、主要的生产者及通草纸水彩画在欧洲各国流传的历史,同时配合图片以主题形式向读者详细介绍当时中国广东的 一些风俗。为难得的是,书中图版的 200 多张通草纸水彩画是从欧美各国 29 家博物馆及画廊中挑选出来的精品,极具代表性、极其精美而且国内罕 见。本书中英文对照,中文部分由中山大学程美宝教授译编。
2013年5月20日,由中国壁画学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另眼识家珍"--山西省百处古代壁画遗址掇英展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300余幅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武普敖拍摄的山西古代壁画遗址照片,引起了美术界专家再次聚焦山西古代壁画。本书在展览基础之上编撰成册,由著名美术家、中国壁画艺术学会名誉会长侯一民担任主编并写序,精选了武普敖近三十年来以山西省内许多常人难见的遗址为对象拍摄的数以万计的珍贵图片,旨在从中国人物画发展的角度审视山西壁画的珍贵遗存,力求唤起社会对中国古代壁画的保护意识。
八年抗战是中国历*为悲壮和惨烈的一章,中国军队、艺术家和老百姓团结一致,用各自不同的武器谱写了一段不屈不挠的史诗。而其中版画艺术所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历史上没有哪个画种能像我国现代版画那样,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武器而存在,其锐利的批判锋芒和不妥协性,使美术与抵抗外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国土沦丧、日本帝国主义层层封锁,物质极度匮乏的艰苦岁月里,这些木刻版画在抗日救亡中发挥了强大的宣传力和战斗力,为民族团结与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危难历史的见证,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现当代史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警示后人不忘国耻,本丛书特编选了抗战期间的 300 于幅左右反应抗战主题和抗战胜利后的纪念性作品,以再现日本侵略战争给世界,尤其是
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以我国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反殖民主义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题内容,旨在弘扬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所表现出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艺术的方式塑造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充分发挥艺术在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改革开放教育中的作用,是推进我国当代美术创作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 作为国家组织实施的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吸引和凝聚了我国当代美术界具有创作实力的优秀艺术家,他们以强烈的历史感和文化责任意识,在创作过程中深切感怀重大历史题材中蕴含的博大深厚的社会与文化内涵,把对于文化使命的思考和对精神品格的追求,贯注在对
意大利雕塑家布鲁诺·瓦尔波特,1959年出生于意大利,著名雕塑家、艺术家,被称为“本世纪最伟大的木雕艺术家之一”。2010年布鲁诺开始专注于木雕作品。风格简单干净,线条细腻,尤其在人物表情刻画上非
《怒吼:北京鲁迅博物馆藏抗战版画图录》收入鲁迅博物馆(北京)所藏的抗战时期的版画作品450余件,“新兴木刻运动”时期的重要艺术家作品均有收藏。除作品外,画册还包含介绍抗战时期艺术状况、这批作品的考证、藏品入藏的过程等文章。自1931年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始,木刻艺术就成为近现代中国艺术史中与现实结合的紧密地一种艺术形式。尤其是抗战时期,木刻成为进步文艺家“救亡图存”、艺术为现实服务的一种“主流”方式。鲁迅博物馆(北京)收藏了大量美术作品,包括德国表现主义时期版画、日本近现代版画、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时期艺术家作品。尤其是新兴木刻运动时期艺术家的抗战题材木刻约450幅,在国内博物馆同题材作品收藏中多、完整。
一 《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是《中國美術分類全集》的重要組成部份,亦是《中國美術全集》60卷古代部份的後續延伸,二者為有機的組合體。 二 《中國現代美術全集》分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藝術、書法篆刻等編,每編分若干卷。 三 本卷為繪畫編的版畫(2)。 四 版畫(2)内容分三部份(1)論文(2)圖版(3)圖版說明、作者簡歷。 五 本卷圖版按作品創作年月為序。
在敦煌壁画中,引人注目的形象,除了飞天,就要数千姿百态的音乐舞蹈了。从北凉到元代1000年间,不同表现的乐舞,几乎是朝朝各异,代代翻新。敦煌莫高窟也可以说是一部厚重的乐舞形象辞典,大多数洞窟里都保存有形象各异、姿态有别的乐舞,在琼楼峻宇、乐池舞榭中绘着成组成群的乐队和单人、双人的舞蹈,是我国文化史上极为宝贵的艺术财富,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书是一本敦煌壁画中舞蹈声乐部分的临摹本,设计上希望在书籍呈现、作品本身与敦煌之间找到一种原始的联系和平衡,尽可能的还原出敦煌的时代感与沧桑感。整书大部分都是手工完成,封面选用了特别定制的毛边纸,采用手工装裱拼贴效果。在内页的设计上,所有的画稿都根据需要设计了不同的残卷效果。呈现出有年代感的凄美,与绚丽摹本的华美形成强烈对比。看上
《苍茫化境》内容介绍:画,不论中西,均有精神与技巧两个层面,只有它们完满结合,方是真正的艺术。穆家善的中国画创作之所以能受到国际画界的关注,是由于他有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丰厚的艺术修养和开阔视野。他以自己的睿智和悟性运用水墨技巧,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正是科技信息文明社会所缺乏的。他向人们贡献的是不落俗套的有创新锐气和开放气魄的水墨艺术。这一点,对我们当今画界颇有启发意义:不论我们的作品是服务于国内大众,还是面向世界,艺术家必须具有民族文化的自觉精神,必须十分重视艺术品格的纯正,而归根到底必经要有全面的艺术修养。
白雪石先生是当代声誉卓著的山水画大家。多年以来他的艺术以独具的面貌和精湛的技艺而享誉海内外。他是从教多年的美术教育家,在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数十载,授业解惑,诲人不倦,深受学子爱戴,桃李滋繁难以数计。白先生又是一位人品艺品同高的长者,他对待艺术事业的虔城投入和待人接物的谦恭和蔼,令人无论读其画与近其人都同样有“如沐春风”之感。白先生的艺术成就,早就令我们仰慕,而作为老一辈画家之一的他,治学精神的严肃认真和处世立身奖掖后进所表现的大家风范,更应是我们努力追随学习的楷模。 白先生的画集即将问世,这是大家企翘已久的事。出版社的朋友嘱我为画集撰一文,我未敢推辞。以后学而论议师辈,能做到得体已不容易,而我确乎是作为一次深入思考与学习的机会。因为如白雪石先生的艺术实践,以毕生心血的追寻
目前,中国的当代艺术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艺术市场的兴起,中国当代艺术由过去主要以艺术家和批评家为主体的单一发展链条被打破。艺术市场的繁荣,加速了中国当代艺术生态链的整体发展,从而催生了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经纪人、收藏家和公众等共生的艺术生态链。这对当代艺术无疑是一个机遇,也将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快速发展。然而,由于市场的强大冲击,在当代艺术领域各方面都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使得艺术家往往脱离学术主体的评判,而依赖于市场的包装营销,由此也造成了当代艺术价值判断的模糊和当代艺术市场的无序。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本书的宗旨是希望通过批评家对当代艺术的价值判断来影响市场走向,并对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家和具有学术价值的作品做出学术认定,从而沟通
《野上隼夫军舰画作选(精)》收录了航空母舰“瑞鹤”号;航空母舰“信浓”号;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重巡洋舰“利根”号;重巡洋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洋舰“苏塞克斯”号;重巡洋舰“海军上将希佩尔”号;重巡洋舰“扎拉”号;轻巡洋舰“大淀”号;轻巡洋舰“圣·胡安”号;轻巡洋舰“曼彻斯特”号;轻巡洋舰“德·勒伊特”号;驱逐舰“吹雪”号;驱逐舰“查尔斯·奥斯本”号;驱逐舰“哥萨克人”号;驱逐舰“可怖”号等军用船图集。
任伯年(1840~1896),名颐,字伯年,清末著名人物、花鸟画家,海上画派的巨擘,是中国近现代美术*有影响的画家之一。徐悲鸿称其为:“仇十洲后中国画家人”。 本书系统地反映我国清末著名画家任伯年一生艺术成就。全套共6卷,共收入作品1200余幅,并展示作品精彩局部。1~5卷为图版部分。图版按编年顺序编排;第6卷为文献,收入历年来重要研究著述和任伯年年谱、常用印章、艺术活动简表、图版索引。 该书编辑严谨,装帧考究,印制精良,完整展示了任伯年一生不同时期的主要作品。为确保其权威性,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对收入的每幅作品均经过专家逐一鉴定。
鲁迅在少年时期就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版画艺术。虽然后来他主要精力放在了写作上,但对版画艺术的热爱之情并未削减。可以说,对版画艺术的喜欢陪伴了鲁迅一生。所以,鲁迅非常喜欢收藏外国的版画,尤其是欧洲的版画,只要见到,他就一定要购买收藏。除了自己尽力收藏以外,还曾经委托在德国留学的徐诗荃、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旅居苏联的作家曹靖华等朋友,帮他购藏德国、比利时、前苏联等国家的版画。鲁迅一生收集了大约16个国家300多位版画家的2000多幅版画作品,收藏之宏富,令人叹为观止。鲁迅所收藏的这些版画珍品在当时,是鲁迅和左翼进步团体反国民党文化"围剿"、反对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重要手段与斗争形式;这些版画作为伴随着中国革命成长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战斗工具,为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更具价值的是,鲁
《中国艺术品市场及其案例研究》是首次由我国文化主管部门立项、进行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及经典艺术名家案例研究项目。项目在国家层面上集中相关资源进行高端研究,用2~3年的时间,对30名中国画经典艺术名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不断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步伐,从而引导国家大型企业及机构积极参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建设。通过项目深入而又全面的研究,使那些能够真正代表中国艺术水准及文化精神的经典名家、大家,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树立起其应有的学术及市场定位,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标志与符号,为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李伯安画展在北京、上海、郑州、广州和太原等地展出时,引起石破天惊般的轰动,因而被认作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中国美术界乃至文艺界的一件大事。 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画集。在它出版之前,除去画家的几位至爱亲朋,极少有人见过这些画作,但它一经问世,我深信,无论何人,只要瞧上一眼,都会即刻被这浩荡的才情、酷烈的气息,以及水墨的狂涛激浪卷入其中! 更为非常的是,不管现在这些画作怎样震撼世人,画家本人却不会得知 不久前,这位才华横溢、54岁的画家李伯安,在他寂寞终生的艺术之道上走到尽头,于1998年5月了无声息地离开了人间。现在,《李伯安画集》已由他生前所在单位 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我却亲眼看到他在世时的冷落与寂寥 1995年我因参加一项文学活动而奔赴中州。初见李伯安,他可完全不像那种矮壮敦实的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