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接受与创作动机、历史的戏剧化、戏剧的拟史化、不同的真实观以及中国叙事传统、当代现实、接受效果等方面对快速崛起的中国历史电视剧作了深入的探讨。
电影呈现的世界图景,直观展示的哲学问题,关于世界、自我、知识与道德的沉思,各种学说、立场、怀疑与辩护的交锋。
李念芦、刘戈三主编的《电影制作技术手册》是一本集结了电影制作技术领域各位专家编写的全面实用的工具书,同时也是从电影的科学、技术和工艺三个层次来进行的一次对电影的解构。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靠前部分是学习掌握电影技术所需的数理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涵盖了电影和相关视频技术的各个分支,第三部分是现代电影制作工艺中基本流程和工序的技术内容。读者可以根据自己需求知识的深浅和范围来查找自己所需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技术概念。全书辅以词典般详尽的目录、中英文技术词条、海量全彩印刷的插图、丰富的图表及实例,对于学习影视专业和热爱电影制作的人,是一本图文并茂、百科全书式的技术手册。
1、本辞典共收录表演相关辞条八百三十余条,涵盖戏剧、戏曲和电影(电视)门类。2、本辞典正文辞条按照汉语拼音顺序排列。3、正文辞条以黑体印刷,并在其上加注无声调汉语拼音。4、本辞典中出现的外国人物以及作品名称均尽可能在其后附上其外文名。5、外国人名、外国作品及其他专用名词术语均尽可能采用通用译法;对于目前尚未出现中文译名的外国作品,本辞典已译成中文,供广大读者参考。6、关于演员作品年表,其作品名称所采用的语言以其发行的语言为基准按照发行年代排列。7、影视演员作品以电影作品为主,如有电视作品则单列,或在作品名称后加括号注明“电视”,或直接在名称后加“电视系列”表示。8、一个辞条如含有多层意思,则用1、2、3等分项解释;同一个义项内,如需分别叙述,也用1、2、3等表示。9、对于具有不同名称的辞条,仅
《上海电影海外传播史研究:1923-2014》是笔者承担的2014年度上海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课题及上海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高峰学科的研究成果。上海电影海外传播是一个宏大的研究课题。上海电影海外传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要系统研究上海电影海外传播的发展,难度无疑是相当大的,需要掌握和研究的资料数量较多。在课题研究和《上海电影海外传播史研究:1923-2014》写作过程中,笔者查阅了上海、新加坡、夏威夷等地出版的相关报纸期刊,阅读了较多的电影志、回忆录等文献,《上海电影海外传播史研究:1923-2014》汇集了资料搜集与研究的主要成果。《上海电影海外传播史研究:1923-2014》写作、出版过程中,曾得到许多老师、朋友的关心和帮助。《上海电影海外传播史研究:1923-2014》部分章节内容曾发表于《当代电影》《电影新作》《浙江传媒学院学报》《华侨
像电影创作一样,为电影募集资金、节约资金也是一门艺术。作者借助自己在电影制片和基金申请方面的多年人脉,打造了这本关于低成本项目前期筹备的影视从业者经验谈。本书的访谈对象,有多次获得圣丹斯电影节基金的制片人、主流众筹网站的创始人,也有专注于娱乐领域的咨询师、律师和保险专家。从他们分享的经验中,电影工作者们既能学到如何为项目“开源”准备提案阐述、撰写项目提案书、发起众筹、申请基金会的资助,也能学到如何为项目“节流”有策略地获取音乐、规避法律、选取电影制片保险、租赁摄影棚和器材。
《弗朗索瓦·特吕弗》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研究这位天才导演的之作,安内特?因斯多夫捕捉到了特吕弗作品的精粹与全貌,观点新颖,充满洞见。作者讨论了特吕弗对法国新浪潮的贡献、与其精神导师希区柯克和雷诺阿的关系,及其影片的重大主题——女人、爱情、孩子与语言,她还从特吕弗与其影片的关系中,探讨了他的生活。《弗朗索瓦?特吕弗》写得热情洋溢,充满人性,一如其主题,它已使电影受人欢迎、最多产、最深刻的艺术家之一归于不朽。
本书运用较为丰富的材料,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喜剧电影各门类发展概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较为深入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分时段梳理喜剧电影发展的脉络。每部分结合相应范围的喜剧电影发展进行整合、介绍、阐述,每一时期内以相似题材类型或相似风格(结合有特色导演的创作)为具体章节的考察标准,落实到作品的简析。对有代表性的影片则适当展开。对喜剧电影发展中影响较大的编剧、导演、演员给予的关注。
《瞬间的永恒:经典电影台词赏》精选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108部电影台词。作者把这些电影中的经典台词筛选出来,从哲学的、历史的、文学的高度加以赏析,将经典予以沉淀,给人回忆与引导。《瞬间的永恒:经典电影台词赏》特别适合影视文学爱好者及一般读者加深对电影的观赏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