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幻中的论语——十七年电影的导演逻辑》是徐皓峰 的电影评论集。主要将新中国国建国后十七年的红色电影展开解读和评说。我们所熟悉的电影作品,诸如《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小兵张嘎》《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等等,电影中呈现的社会样貌、民间秩序、生活伦理进行文化及美学意义上的认知和阐释,这将是一个全新的角度。
《国际经典动漫设计教程—动画前期:剧本编创与分镜头设计》有针对性地讲解了动画前期中的剧本编创和分镜头脚本设计这两个环节的制作方法与技巧,在结构方面,按照概述、具体制作步骤的顺序行文,通俗易懂。每一章节既讲解分析经典惯用的制作法则,也包含作者经验积累整理得出的小知识点、注意事项以及解决问题的小窍门,并提供大量正面和反面的生动案例,以达到深入浅出地讲述知识点的目的。
我们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第一次经历——电影导演也不例外。 本书记录了20位世界著名导演第一次执导电影时的幕后故事。其中有科恩兄弟、奥利弗·斯通、迈克·利、肯·罗奇、李安、佩德罗·阿尔莫多瓦、贝特朗·塔维尼埃、安东尼·明格拉、米拉·奈尔等。本书的采访者为英国第四频道年轻的编导兼制片人斯蒂芬·罗温斯坦,在他的成功引导下,这些知名导演敞开心扉,畅谈往事。访谈几乎涉及了电影业的方方面面,例如:电影剧本创作、筹集资金、挑选演员、电影的拍摄过程到最后剪辑,以及销售和放映等。尽管每位导演讲述的故事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第一次执导时的兴奋与担忧。面临无数个将要解决的问题,他们是如何在抉择与煎熬中逐步成长的。相信广大读者会着迷于这些生动而精彩的访谈。 科恩兄弟、奥利弗·斯通、迈
广播影视节目声音制作系列之一《声音制作基础》一书,着重从声音的属性、声场、音质评价、广播影视节目声音制作流程及方法、录制设备工作原理及应用、数字化在声音制作中应用以及声音制作人员应具备的艺术修养等方面,围绕着如何提高节目制作质量和水平,进行了深入地、广泛地论述。 书中用大量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述广播影视节目声音节目制作中如何把握住要点,并突出了制作中技术中有艺术、艺术中有技术的辨证关系。本书可供从事广播、影视节目声音制作的人员阅读,以及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近一个时期,电影摄影造型未受重视的状况已有所扭转,这促使广大电影摄影工作者,包括电视摄像工作者普遍感到急需一本系统、全面阐明电影摄影造型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基础性读物。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原系主任、电影摄影师学会会长郑国恩教授在根据这一需要撰写的本书中,结合人类视知觉的生理心理机制,比较完整地论及了电影摄影的光线、光学、色彩、运动等基本造型手段,系统、深入地阐述,电影摄影艺术各种不同风格流派造型上的技术技巧特点,并结合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外电影电视作品进行了深入剖析。作者还针对我国电影摄影的创作实践提出富于启发性的意见和看法,使本书能够较好适应电影创作实际的需要。
本书应用拉片子的方法,通过七部教学片、七部参考片、两部电视剧,传授影视编剧基础理论和剧本写作基本技巧。 章,通过两部影片:《空军一号》、《远山的呼唤》,介绍了编剧法的基础概念(开场、热开场、冷开场、对位、例证性动作等),从整体上分析了影片的叙事结构。第二章,选取了《沉默的羔羊》及其续集《汉尼拔》,从大结构出发,介绍了一些重要的编剧概念(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动作轴线、重点场面、开掘场面、悬念、拖延、过场、关节点、必需场面),用图示法直观地展示了一部影片的结构组织,具体地诠注个别局部的技术功能。第三章,介绍史诗性电影结构。首先综述了戏剧性戏剧到戏剧性电影的历史沿革,其后阐述了史诗性戏剧的基本概念,以及史诗性电影的结构。第四章,选择《夫人的保镖》进行影片续写练习。在拉片子的基础上,设
作为学术专著,本书的特点是它的原创性,制片管理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研究的人极少,学科很不成熟。即便在国外,多数的制片管理著作也是经验之谈,很少能够上升到理论的层次。作者基本上无所依托,只能创新。书中的理论都是作者在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既避免了空洞,又有很强的现实感和实用性。书中的案例也都是选用手资料,以前从来没有用过,其中多数还是作者在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中搜集而来的。 本书结合中国的现实,试图从学术上建构制片管理这门学科的内容体系。以前,也曾出版过一些制片管理方面的著作,有中国人写的,也有外国人写的,写书的人多数都在剧组干过制片主任,内容仅仅局限于影视制作过程,譬如怎样做成本预算,怎样制定拍摄计划等等,很少有涉及项目策划和产品销售的,而且内容也只是局限在技术的层面上,缺
本文献是迄今为止公开出版的部大型纪录电影文集,辑录文章70余篇,约110万字,其中三分之一左右篇幅属首次发表或首次公开发表。本文献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纪录片的起源与历史、导演与作品、方法与技巧、理论与美学、电视与纪录、现状与未来等方面,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中外兼收,译介居多;影视兼顾,以影为主;古今兼谈,史论并重。另外,书后附有百余种纪录电影参考资料索引。 纪录片是高深的艺术门类。正如首次在英语世界使用纪录片一词的约翰·格里尔逊所说的那样,虽然我们把一切摄自自然素材的影片都归入纪录片的范畴,但纪录片这个称谓只应留给高层次的影片使用。纪录片具有强大的认知功能,是富有启发性的艺术,具有其他片种无法取代的独特魅力。就当今的电视台而言,制作或播放的纪录片的水平高低已成为衡量其节目水准的重要
本书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纪录片创作》课程的配套教材,根据该课程多年积累的教学内容归纳整理而成。作者对纪录片创作的核心观念及规律进行了梳理,从电影史中精选重要作品论述不同类型纪录片的选题思路、叙事策略、拍摄手法、制作技巧。全书由简入繁、以史带论、图文并茂、案例鲜活,从实用角度考察各种创作手法,与创作实践紧密结合,对纪录片工作者而言极具启发性,有助于解放观念、放手创作。
《上海戏剧学院规划建设教材·电影公开课:电影布光技法》涉及到绘画和照相布光的内容,应该说明:绘画和照相属于瞬间艺术,是通过雕琢光影来实现的,其美学理论和方法与电影是完全不同的;电影艺术有其时间性,其美学基础是“真实,自然,流畅”,布光童法也与此相关。《上海戏剧学院规划建设教材·电影公开课:电影布光技法》主要为影视专业的学生编写,试图为新人开辟捷径,使他们得到正确有效的学习。
“有一次……”,童话总是这么开头的。文德斯的这部图片日记简洁、优美,读起来犹如随意的抒情诗歌。二百多幅充满生命力和灵感的照片,四十多段以“一次”为题、富有韵感的文字,是文德斯在旅行、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记录下来的各种经历与随感,寻常或不寻常的:诸如500年历史的阿尔卑斯山农庄小屋、街头流浪儿、废弃的汽车影院……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泰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还有许多他与电影、艺术同行们,如黑泽明、戈达尔、马丁·斯科塞斯、大岛渚、滚石乐队等交往或偶遇的有趣故事。 文德斯曾说过:“每一幅图片都可以是一部电影的个镜头”,正好反映这部“图片和故事”集的内容和风格。对文德斯来说,观看的诗意和叙述的旋律都属于艺术创作里决定性的部分。《一次》叙述了一个电影人与世界的相遇,看法
为什么比起的好莱坞电影,你拍的片子总是差点什么,总是让人感觉生硬和虚假?你缺少什么?的演员,先进的设备,高超的编剧? 还不完全。你还缺少技巧,掌控镜头的技巧——而且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本书能给你灵感,让你有冲动去尝试那些复杂的、创意十足的镜头。书中引用的例证全都来自于大片,那些设备是你买不起的,钱也是你花不起的,但没关系,我们就是想告诉你,只要一台手持摄影机,你也能拍出同样惊艳的效果。 这些技巧并不能马上让你成为的导演,但了解它们,你才会知道电影怎样拍才有效果。希望本书激发出你更多的拍摄灵感。
本书精选了260 部具经典意义的影片,借以展示电影诞生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每部电影均提供“影片档案”,“内容简介”、“简要评论”及“导演简介”等丰富的文字资料,同时插配相关图片。书后录历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和法国戛纳电影节获提名单及片名索引。本书组织专家撰稿,邀约著名电影评论家戴锦华女士作序。既具20世纪电影的宏观视野,又兼顾广大电影爱好者欣赏、怀旧、查索之需求,文字简明,评论精要,图文并茂。
电影制片包括影片生产和制作以及对影片生产过程的管理,融艺术创作、科学技术和管理为一体。影视作品是编剧、导演、表演、摄影、美术设计、录音等创作部门和化装、服装、道具、置景、照明、剪辑、特技、电脑特技、洗印等生产技术人员共同的劳动成果。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影视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杨惠宽先生的新著《实用影视制片手册》的出版是当前新形势下的“及时雨”,应时之作,是当前我们面临新问题时所需要的一本新型教材。说它新型,是因为它不是从抽象理论出发来讲制片学,而是从拍摄工作的实践经验出发,以“实用”为出发点,让学习者读了之后懂得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在做当中怎样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实践出真知”,我们应该把从拍片的实践中得来的经验,经过百年来的不断充实和改进,在目前新的创作条件下
非关风月,亦不为娱乐,本书所录,是上个世纪以来一些孤独却才华横溢的天才展现的奇妙的思想火花。 灯与幕之间,视觉与听觉之外,电影大师的感受与遐思,如阵阵拂过裙角的风,启人心智……
电影评价的青黄不接、电影运动的陨落,似乎也和电影文化的渐趋式微息息相关。当年我们策划电影丛书,就是有感于台湾地区电影文化的荒芜,年轻一代在时代的洪流下,芜杂地鲸吞外来消费信息,什么都是现下、决策的经济行为,连娱乐和文化也不例外。整个社会在现代化和外贸的脚步下轰隆轰隆前进,文化、历史、教养、礼仪敬陪末座。年轻人勇于接受西方思潮及炫目的发达国家的文化和习惯,对传统不屑一顾,对美学、文化等历史积累没空消化。膜拜速成、快快捷方式、抄袭、剽窃成了新的英雄成功哲学。当时我曾撰文说:“股票市场,通俗文化,每天每日上演着斯文扫地、尊严丧尽的通俗连续剧。知识分子带着受伤的心情,羞辱又无尽地复习失落感……我们真的要活得如此猥琐蹇促吗?” 作者简介: 杰夫·安德鲁(Geoff Andrew),英国资源电影评论
分镜头脚本设计是整个动画创作过程中很好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体现动画片的叙事语言风格,以及故事结构的逻辑,控制动画整个节奏的前期创作设计。《动画分镜头脚本设计》(升级版)以动画自身特点为基础,对动画分镜头脚本设计进行了阐述。研究了动画分镜头脚本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流程、镜头语言的应用、声音设计以及设计的基本规律,如何连接好前后两个镜头等。《动画分镜头脚本设计》(升级版)辅以近几年的经典动画影片为例,使它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书中穿插列举了一些电影作品的例子,希望学习者不要拘泥于动画范畴,而是要以更宽的视野去学习、去汲取。此次升级版中增加了很多近年来近期新的动画影片案例,紧跟时代潮流,作者将通俗易懂的理论分析与近期新案例有机地结合,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这是由两位低费用独立制片的美国制片人撰写的国际性经典书。本书完全覆盖了从脚本到屏幕的低预算数字影片制作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新的商业社会对于独立影片摄制的许多附加细节。本书着眼于适用于低成本的摄像机和剪辑系统的选择、考察了各类影视节和影片发行新趋势,为每个有激情、热心于把影视梦想贡献给人生的人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对于制作:数字电影正片,为影视节制作的短片,为网络视频播放和其他于用交友而制作的微型影片。本书中大量的制作技术细节和技巧详述会给你许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