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韩松落的电影随笔结集而成。 所谓“电影随笔”,是介于影评和生活随笔及时评之间的边缘文体,以电影为素材和话题的因由,着重考察我们的生活在影像中的映射,以及影像对我们生活的渗透。 本书共分为四辑。《人生的质感》,借助电影观察人生;《熊不是泰迪熊》,借助电影窥探时事;《滋养灵魂的风景》,探查与电影直接有关的人与事;《私房话》,表达个人与电影的亲密接触。
在中国电影即将迎来100周年华诞前夕,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组织本院的骨干教师,编选推出这套“影视新视野学术丛书”,是十分及时和有意义的工作。它不仅可以为目前正在日益扩大与繁荣的影视专业教学、科研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用书。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已有学术成果进行有系统的编纂和整理,为人们对影视学术进行更高层次的理论总结和反思提供必需的文献准备。 书中编选的文章,一部分是外影视学术界专家学者的学术成果,也有一部分出自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教师的研究心得,其中的字里行间,无不忠实记录着这些作者们在影视学术研究领域孜孜探索和艰辛和甘苦。
近一个时期,电影摄影造型未受重视的状况已有所扭转,这促使广大电影摄影工作者,包括电视摄像工作者普遍感到急需一本系统、全面阐明电影摄影造型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基础性读物。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原系主任、电影摄影师学会会长郑国恩教授在根据这一需要撰写的本书中,结合人类视知觉的生理心理机制,比较完整地论及了电影摄影的光线、光学、色彩、运动等基本造型手段,系统、深入地阐述,电影摄影艺术各种不同风格流派造型上的技术技巧特点,并结合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外电影电视作品进行了深入剖析。作者还针对我国电影摄影的创作实践提出富于启发性的意见和看法,使本书能够较好适应电影创作实际的需要。
本书精选了260 部具经典意义的影片,借以展示电影诞生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每部电影均提供“影片档案”,“内容简介”、“简要评论”及“导演简介”等丰富的文字资料,同时插配相关图片。书后附录历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和法国戛纳电影节获提名单及片名索引。本书组织专家撰稿,邀约著名电影评论家戴锦华女士作序。既具20世纪电影的宏观视野,又兼顾广大电影爱好者欣赏、怀旧、查索之需求,文字简明,评论精要,图文并茂。
本书由运动规律的基础讲起,延展讨论高级技巧,例如四足动物的动画创作,如何表现四足动物的灵活性和流动性以及对白的设计。本书作者是著名的动画导演、动画师、动画教育家托尼·怀特,他在书中分享了他多年的动作制作经验,相信会成为每位动画人的案头书。 本书适合动画专业学生参考阅读,无论是从事传统的动画制作,还是无纸动画,本书都将指引你创作出的动画。
本书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纪录片创作》课程的配套教材,根据该课程多年积累的教学内容归纳整理而成。作者对纪录片创作的核心观念及规律进行了梳理,从电影史中精选重要作品论述不同类型纪录片的选题思路、叙事策略、拍摄手法、制作技巧。全书由简入繁、以史带论、图文并茂、案例鲜活,从实用角度考察各种创作手法,与创作实践紧密结合,对纪录片工作者而言极具启发性,有助于解放观念、放手创作。
《电影电视声音》对录音、剪辑、混录等声音制作领域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展示了电影和电视声音的魅力。这本书在声音美学和声音技术方面做到了平衡,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使得声音的艺术和技术得到体现,这是本书的开创之举。电影电视的声音就是用听觉体验一个故事,本书将会告诉你如何将声音流畅地贯穿于你的制作中。 第三版在声音设计、数字传声器、高清技术、硬件和软件系统、发行方式以及无线录音技术等领域进行了全面更新,介绍了先进的内容。 本书由好莱坞声音专家完成,介绍了影视声音制作的各个环节。使用基本的原理来说明制作组如何在电影或电视的片场完成每日的同期录音工作,在剪辑机房完成剪辑工作,以及在混录棚完成混录工作。 一本完整展示声音的艺术和科技魅力的书籍。 填补了制作和工程设计书籍之间的
电影制片包括影片生产和制作以及对影片生产过程的管理,融艺术创作、科学技术和管理为一体。影视作品是编剧、导演、表演、摄影、美术设计、录音等创作部门和化装、服装、道具、置景、照明、剪辑、特技、电脑特技、洗印等生产技术人员共同的劳动成果。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影视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杨惠宽先生的新著《实用影视制片手册》的出版是当前新形势下的“及时雨”,应时之作,是当前我们面临新问题时所需要的一本新型教材。说它新型,是因为它不是从抽象理论出发来讲制片学,而是从拍摄工作的实践经验出发,以“实用”为出发点,让学习者读了之后懂得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在做当中怎样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实践出真知”,我们应该把从拍片的实践中得来的经验,经过百年来的不断充实和改进,在目前新的创作条件下
这是由两位低费用独立制片的美国制片人撰写的国际性经典书。本书完全覆盖了从脚本到屏幕的低预算数字影片制作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新的商业社会对于独立影片摄制的许多附加细节。本书着眼于适用于低成本的摄像机和剪辑系统的选择、考察了各类影视节和影片发行新趋势,为每个有激情、热心于把影视梦想贡献给人生的人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对于制作:数字电影正片,为影视节制作的短片,为网络视频播放和其他于用交友而制作的微型影片。本书中大量的制作技术细节和技巧详述会给你许多惊喜。
青年朋友们,奉献给你们的这册小书,是讲述电影美术创作的。其中,当然要涉及到银幕造型。 当今的时代,是活跃、蓬勃、奋发向上的时代,各种信息正以新的速度和新的形式传递着。有鉴于此,作者不打算对有关电影美术的定义、职责范围等,做些“学究式”的介绍;也没有写成一部电影美术创作的理论专著的奢望,只是想在讲述电影美术创作的同时,顺便谈及一些艺术欣赏方面的意见。这样,或许会给这个较为枯燥的论题,添些趣味。 实在说,我国的电影美学研究,落后于影片创作实践,电影美术理论的研究,可能更甚。很多经验丰富的电影美术师和专家,拍了不少好影片,却极少有时间去进行系统总结和理论探究。这又反过来影响了我国电影美术创作的提高。
1895,卢米埃尔拍摄了他的部影片《工厂大门》,这标志着电影的真正诞生。但在最初的时期,这个新生儿似乎还没有找到它自己成长的方向。人们仅仅是把它看作是一种新奇的、会活动的照相术。就连卢米埃尔这位“电影之父”似乎也没有意识到,除了更忠实、可靠地记录日常生活之外,电影还能做些什么。 “我所选择的题材,可以证明我想做的只是再现生活。”卢米埃尔说。但正是这种“再现生活”的单纯想法促使他在有意无意之间抓住了对电影成长决定意义的诀窍——。
近些年来,喜欢动画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不过,大多数人虽然喜欢看动画,却并不知道动画究竟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在本书里,日本新锐动画制作公司TRIGGER的核心成员、奠基人之一舛本和也,通过动画制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制作进行,向广大动漫爱好者讲述了动画的制作过程,《制作进行:一本书让你了解动画制作》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动画入门书。
电影和电视都是广大群众最喜爱观赏的媒体,因为它们能给人带来快乐、刺激、兴奋和梦想;同时还能启迪人的心智,荡涤人的灵魂,感悟人生的真谛。所以,无论是电影抑或是电视,都令许多年轻人对其怀有浓厚的兴趣,甚至迷恋到愿意把它们选作毕生的职业。其中导演专业尤为一些人情有独钟。 要想从事影视导演工作,首要的是必须学习有关影视导演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同时要熟悉和掌握有关导演的操作技能与技巧。这方面有两条途径可供选择:一条是进入高等艺术院校,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及国外的影视专业院校进行学习和研修;另一条是自学成才。以上两条途径都可以达到学习目的,并且都有获得成功的范例。前者如国外的科波拉、卢卡斯、邦达丘克等,我国的吴贻弓、谢飞、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黄建新、章明、陆
《导演电影——电影导演的艺术》是一本经典的电影教材及资料集,一直使用于多所美国一流大学的电影专业之中,在美国再版二十余次。本书的资料收集自美国电影研究所的高级电影研究中心,汇集了所有曾经在美国电影研究所工作过的七十五位导演的评述,作者埃里克·舍曼先生运用亚里士多德“问题相同,答案不同”的方法,将这些资料有机地整理成不同的话题,按照电影制作的过程编排成册,并且在话题与话题之间加注解及总结,尽可能广泛地发掘电影工作的所有概况描绘出“什么是导演的工作”的全部含义。本书是电影专业的学者和学生以及电影爱好者们理解的参考。 作者简介: 埃里克·舍曼,出生于洛杉矶,成长在好莱坞的制片厂里,现任教于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曾在几家主要的好莱坞电影公司担任制片主管,与一些好莱坞级的编剧、制片和导
《开拍啦:怎样制作电视节目》是讲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知识的。如果你要成为一名专业电视工作者,这本书可能就是你的入门;如果你有一台DV和一台多媒体电脑,不妨看看这本书,你就可能制作出你自己的电视片来。本书分基础篇和简介篇两大部分。基础篇介绍了节目制作的步骤,好像在手拉手地把你领入门;简介篇则介绍了一些基础的制作技巧。虽说这是本入门书,它讲的可是有关的基础法则,是节目制作中的门道,即使对已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在忙乱的业务中重温这些法则,恐怕也是有益的。
纵观当今世界,无论是电视技术、还是节目制作理念,美国都走在前列。虽然它的商业电视的运作机制不同于我国,但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和理论总结,美国的各类电视节目都发展到了一个成熟、完善的阶段,有了自己一套比较完备、适合于实践操作的范式。 很多中国的电视工作者都在积极寻求如何将国外已有的经验拿来为己所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探索一条本土化的道路。但同时,很多人也面对这些问题:要么就是无法找到国外电视节目的资料,要么就是找到资料仍有心无力,无法对节目进行系统专业的分析。基于这种情况,作者着手对美国各类电视节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并运用珍贵的手的视频影像资料作最直观的研究,在详细整理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不仅对原节目作了系统的介绍,还针对中国电视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很多有意义的本土化思考。
《影视动画视听语言》是动画专业的必修课。本书通过对《白雪公主》、《埃及王子》、《狮子王》、《天空之城》等世界动画片中的蒙太奇、轴线关系、声音、音乐表现、场面调度等深入分析,全面系统地讲解了视听语言在影视动画中的主要特点与常用的表现手法,帮助读者正确理解视听语言的概念,学习和掌握视听语言的表现方法和技巧,拓展读者的思维空间。 全书分为6章,主要包括:视听语言概论、镜头、轴线、场面调度、剪辑技巧、电影声音等影视动画视听语言学的本质和核心的内容。 本书由“21世纪动漫游戏专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编委会”专家组整体策划、由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一线教学的教师编写,内容丰富,由浅入深,理论知识与经典范例相结合,生动翔实,通俗易懂;是一部深入学习视听语言在影视动画中运用规律和表现技法,提高读者
本书所有的文章都或多或少与电影有着某种关系,但它一般不是传统的影评,不是泛泛的电影介绍,也不是两性的电影专业研究,它是一个性情中人由电影引发的生活感悟,一个影迷为自己书写的极具感性的观影备忘。这其中有对影人影事的窃窃私语和即兴评说,更有超乎电影之外的联想和心得。作者博闻强记,兴味盎然,游刃于缤纷影像内外,纵横于诗情哲理之间,因为不是刻意为他人所,反具有了让所有人都感兴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