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演进史 一:导论与渊源小戏》 ISBN 978-7-5225-1775-9 定价:108.00元 本书为《戏曲演进史》第一册 导论与渊源小戏 。 导论编 统绪、梳理戏曲演进过程中诸如戏剧、戏曲、小戏、大戏、剧种、腔调、声腔、唱腔等关键名词之名义定位,并对戏曲史、戏曲理论史进行了回顾与检讨。 渊源小戏编 辨析唐代宫廷小戏、民间小戏之同源异流的演进路径,及其所促成的或雅或俗、雅俗交化的戏曲演进历程。 《戏曲演进史 二:宋元明南曲戏文》 ISBN 978-7-5225-1776-6 定价:98.00元 本书为《戏曲演进史》的第二册 宋元明南曲戏文 ,厘清宋元之瓦舍勾栏于民间小戏中,孕育出大戏剧种南曲戏文;考辨宋元明南曲戏文 宋元南曲戏文 明改本戏文 明人新南戏 三阶段之表演艺术、唱法唱腔、体制规律及文学成就;并选取《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明改本四大戏文、明人新南戏
本书以有趣的场景代入式写法,向读者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明代人的着装与饰品。全书通过12章30个场景300多幅手绘图及古画中的服饰介绍了明代女性夏季着装、男性着装礼仪、不同身份人正式拜访时应穿的礼衣、出席不
以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为代表的马氏相声,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其经典的相声段子不仅为广大读者所深爱,也是相声界的宝贵文化遗产。在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逝世 15 年后,其嫡孙马小川,精选了马三立先生的单口相声一百余段,集结成本书。其中有 30 段左右是马三立先生很少在舞台表演或只在家中给本书编者陈述过的,但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从中可以窥探马氏相声在处理相声“包袱”时的标准和技巧。
色彩是人类经验的基本元素,因此,一本关于色彩的书即是传递人类经验的作品。 本书讲述了20世纪的色彩故事。用引人入胜的文字和美轮美奂的图片评述诸多潮流元素,以色彩的世界标准语言潘通PANTONE?回溯100年色彩潮流,再现社会百态和历史文化。书中收录300余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以10年为单位,筛选出80个关键主题,辅以80组经典配色组合,涉及艺术、设计、时尚、家居等领域,反映了潮流的走向、时尚的变迁及万千色彩的复兴。 本书收录所有作品的色彩都经过潘通PANTONE?调校认可,并以潘通PANTONE?独有的语言加以诠释,展现了潘通PANTONE?在色彩沟通领域的专业与坚持。
昆曲汤显祖《临川四梦》全集 (纳书楹曲谱版),为周雪华女士跟据先师周传瑛先生遗愿,将清代昆曲曲家叶堂先生选辑校订之“清唱”曲集《纳书楹曲谱》中10卷《四梦》翻译成简谱,并加注行当角色及补充念白。 全集按周传瑛先生遗愿,不但把解读《纳书楹曲谱》之嫡传密方公诸于世,并为常人以为汤显祖剧作“略无音律强调”之说作平反。 中国戏曲之祖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而《纳书楹曲谱》是昆曲古老、最完整、最经典的一个传本,传本中的昆曲汤显祖“临川四梦”全集更是中国昆曲这一皇冠上的最为璀璨的明珠。现有出身昆曲世家并屡获国家大奖的中国昆曲界作曲家周雪华,在大师周传瑛、俞振飞生前精心指点下,“十年磨一剑”,终于将这一昆曲的“奠基之作”——汤显祖《临川四梦》(谱、文)全集翻译整理出来,奉献给广大读者。
这本唱腔选中的剧目,不限于《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①和《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杜鹃山》②九个“样板戏”,而是选编了从上世纪60年代初就产生的如《白毛女》及至1979年创演的《蝶恋花》等19个剧目中较为的唱段100首。将这些唱段乐谱汇编成册,真是丰富多彩,美不胜收。我们不仅可以对着学唱,还可反复鉴赏、研究。 为了便于读者查阅有关史料,在每个剧目前面均有剧情简介,并注明演出时间和单位,这样可让读者看到近半个世纪以来京剧现代戏唱腔音乐的延续性和变异性。戏曲音乐的延续和变异,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本新世纪交谊舞国标舞简明教程,由研究舞蹈艺术的专家编写而成。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大从交谊舞,下篇为国际标准交谊舞。涵盖了当代舞厅舞的主要舞种——布鲁斯、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伦巴、快步舞、吉特巴、北京平四、狐步舞、恰恰恰舞、桑巴舞、帕索多布里舞、伽依夫舞……对各种舞的基本知识、基本动作、舞姿、舞步、跳法以及级别考核大纲等,都作了翔实的介绍,并附有的示落图和脚位图。同时还请有关专家对当代舞厅舞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了宏观介绍。本书内容丰富,技术规范,图文对照,示教直观,既能为初学者启蒙引路,又能为有志达标的舞者晋级提供切实的帮助。
以再现、记实、动画等影像手段勾勒高雅经典的昆曲与沧海桑田的昆曲史,还原其历史与现实的真实处境。在昆曲的前世今生里,探寻民族艺术形成、发展、生存的土壤,在昆曲的大美至美中,重拾中华民族传统美学,重树中华民族传统自信。
?《陕北民间音乐选粹700曲》作者李兴池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采风、收集整理陕北民间音乐,本书是在此基础上粹选了700首汇编成册。本书编入了陕北民歌等十个曲种,基本涵盖了陕北民间音乐的全部。关于乐曲的选择,本书本着原生性、艺术性、完整性和音乐的体栽、种类、调式、旋法、曲牌板式等不同因素,经过对近万首曲目的反复对比、分析后,最终收入各曲种代表性的曲目700首。
《怎样掌握京剧流派演唱技巧》讲的是入门的基本功,是学唱京剧的基础,因而讲的是一般要求,是共性的东西。而《怎样掌握京剧流派演唱技巧》讲的则是,各流派的创立者是如何在其演唱中具体运用这些基本功,因而形成独特的风格的,故这本书讲的是个性的东西。比如,同是用气,各有巧妙:程派对气息量需要特别大,因而特别讲究气息控制,气口安排繁多;而马派唱腔中,用气、调气是一大特点,尤其是气口掌握,偷气、换气,变化多端,运用自如。再如,同是发声吐字,具体各不相同:有的强调字头,喷吐有力;有的则拉长字腹,使其元音响亮;还有的重在字尾,善用鼻腔共鸣……京剧大师们就是善于依据各自不同的先天条件,充分运用各种技巧来修饰、美化唱腔和表演,因而得以各具特色,创立流派。
《电影分析功课:拆解李安电影(修订本)》以李安导演的《色戒》与《卧虎藏龙》两部电影为例,进行细致入微的拉片分析,探讨电影化叙事的形式与风格。基于电影是一种社会实践的现实,在书中也引入文学、历史、社会学、心理学等外部分析的视角,将影片的整个产业运作活动看做一个大叙事的观念,以期拓展影片分析的视野,提升视觉时代的“看的艺术”。《电影分析功课:拆解李安电影(修订本)》在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修订,大规模调整了视听语言分析部分,增加了新的知识。
本册书概述了剧院是如何建成的。要实现这个过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点金术,你必须付出爱并具有冒险精神,将构筑一座剧院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有机地结合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就像剧院中的演出一样,一座剧院的成功取决于与剧院建筑有关的专家们的能力协作,其中包括建筑师、还包括制片人、导演、编剧、演员、编舞、指挥、指导教师、舞台及灯光设计、音响师和技术顾问等人。无论对演员还是对观众来说,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和演出所在的场所决定了戏剧演出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介绍HHPA的剧院建筑,我们请美国演艺界的一些人士阐述了剧院与建筑的关系。我们非常感激这些撰稿人对此事投入的极大热情及独到的见解。他们描写了各类形式的剧院,如:历史的、现代的、当地的、闻名世界的、朴素的、豪华的。有几位作者评论了一些HHPA的设计作品。另外
《张永和聊史说戏》,京剧剧目总计5800余个,其中绝大多数是传统剧目。京剧传统剧目中有不少剧目具有较高思想内容,如《铡美案》《打渔杀家》《四进士》等。更多剧目从各个角度反映古代生活,丰富人们知识,或给人以健康的艺术享受。如《群英会》《空城计》《玉堂春》等。
剧场幕后对大众而言是很神秘的,妹尾河童通过自己有亲和力的细腻文字,丰富的设计原稿、演出剧照将剧场的方方面面展现在读者面前。他表示“本书并非为了舞台界专业人士所写的技术书籍,而是要向‘从未看过戏’的读者介绍‘戏剧’的趣味。”即便如此,剧场人不能错过,因为《窥看舞台》为专业人士与一般观众搭起作品之外的另一座桥梁;对有志于表演、戏剧的年轻人而言,《窥看舞台》更是进入宝山的踏脚石;而一般读者肯定也能以“窥看幕后”的轻松心情体验舞台背后精彩的故事。
《戏剧本质新论》是一本研究戏剧艺术本质、探究戏剧文化核心概念与戏剧活动基本框架的专著。书中祭祀活动中的“牺牲”、“献祭”与悲剧中死亡、英雄献身的联系;悲剧文化的时代落差与文化差别;“假定性”对于戏剧活动的“艺术性质”与“存在前提”;艺术创造的逻辑起点;戏剧艺术活动中的“人造型”与“物造型”的区划;媒体特征与艺术特性的判断……这些内容充满了历史思考、文化辨别、价值判断,读起来引人深思,促人联想。
《馨艺薪传(京剧名师关松安谈戏教戏)》是关松安老师从事京剧教育事业六十年的总结,分为折子戏(《搜孤救孤》、《击鼓骂曹》、《捉放曹》等),靠把老生戏、正工老生戏、前衣戏、武小生戏等。六十多年来,关松安老师从演员到京剧教师,长期边学边演边教,累计了丰富的舞台表演和教学经验,成为一名高水准、戏路宽、文武昆乱不挡的京剧艺术家和京剧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