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庚、郭汉城编写的《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通过古代戏曲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探索一些戏曲发展的规律,为今天的戏曲理论研究与舞台实践提供借鉴、思路。全书共分为四编十三章,从“戏曲的起源与形成”“北杂剧与南戏”、“昆山腔与弋阳诸腔戏”、“清代地方戏”较为清晰的勾勒了戏曲艺术发展脉络,既有对民间戏曲的重视与张扬,也不忽视文人戏曲和宫廷戏曲的价值与意义;既有对剧本文学的考辨论述,也深入涉及舞台表演各个环节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清初鼓词俚曲选》主要收录的是贾凫西的鼓词和蒲松龄的俚曲,是一部清代民间文学的选集,收录了若干首清初比较优秀的鼓词和俚曲。上卷是鼓词,收录了七部主要取材于经传史书的鼓词,下卷是俚曲,收录了长篇曲词《慈悲曲》,这些民间文学唱本,或生动或幽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其中鼓词除木皮词编演历史故事外,其他大都是《论语》和《孟子》中的故事。而且,对于同一曲目,本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唱本,以为比较。本书俚曲部分主要选编了两段戏文,主要讲述的是蒲松龄《志异》中的《慈悲曲》和《禳妒曲》,将本就生动活泼的志异故事以俚曲的形式编演,更加通俗易懂。
你觉得你幽默吗?你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脱口秀演员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朱迪?卡特的《喜剧的艺术》是你应读的一本书。拥有喜剧演员和情景喜剧编剧双重身份的作者将教会你怎样发现自己的性并将其应用到表演中,然后将你的幽默细胞激活,把喜剧变成你的事业,为你带来收入。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南北词简谱》取前代各谱之所长,去各谱之所短,从创作角度偏重研究曲牌格律。选取的曲词有代表陆,每支曲词后面都附有一篇说明性的文字,不仅剖析了每一曲牌的作法、增句、板式、唱法、联套中的位置,手稿的石印本共五个分册,北词简谱二册,包括卷一至卷四;南词简谱三册,包括卷五至卷十。此次合订为一册。为方便读者翻阅,北诃简谱和南词简谱的书名页各保留一页,把吴梅卷首语移至北词简谱的书名页之前,并为南北词简谱十个分卷的目录和正文页码加了目录,通排了页码。
“走进京剧”丛书(共4册)是专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及对京剧艺术感兴趣的青少年读者精心打造的融京剧知识、名剧故事、京剧欣赏于一炉的系列丛书,文图并茂,美不胜收。 刘连群编著的《京剧欣赏》以“来,一起看大戏”作为“导游”文章入“戏”,引领小读者从剧场到后台,从后台到前台,边走边看,穿插介绍每个演出环节的常识和典故。可让小读者了解京剧演出的基本环节,欣赏到传统戏、新编古代故事戏、现代戏中的经典代表名剧,从而完成一次浏览京剧大千世界的美妙历程。
越剧艺术表演家王文娟成功塑造过许多光彩夺目、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王派唱腔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融汇贯通,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对于扩大越剧的表现题材,推动越剧音乐的发展具有的贡献。
。。。
编者在撰写《高甲戏》一书的过程中,除了秉承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剧种研究之史论传统外,也力图在历史性的描述与学术性的讨论中,从高甲戏的行当、表演、音乐、念白及剧目演出形态等诸多方面合力还原、构筑“高甲戏的历史形状与当下品貌”。
电影艺术家孙道临和“越剧”代表性传承人王文娟生前留下了成百上千张照片、书信、画作以及珍存的影艺档案,夫妇两人一生历经坎坷。上世纪 30 年代,孙道临、王文娟夫妇各自从北京和浙江嵊州,来到上海这个海纳百川的移民城市,从青年到暮年,孙道临在上海走上了影坛、王文娟开始了她的舞台生涯。他们信仰不变、初心不变、勤奋努力,创造了各自事业上的辉煌。六、七十年间夫妇两人从未离开这座城市,他们见证了上海半个多世纪的变迁,他们的一生与这座城市休戚相关,与这个 、这个时代共命运。此次出版将这些带着时间温度的珍贵资料 公众于世,并记录和展现了中国两位传奇艺术家这一生的工作、生活印迹。 希望本书能够让 多的人了解孙道临先生和王文娟女士,珍视他们的艺术遗产,同时也能够激励 多的年轻艺术家,保持初心,为中华文化的
《集成曲谱》是王季烈、刘富梁考订。192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分金、声、玉、振4集,共32册。词、谱、宾白包罗比较完备,共收入88部传奇里的416出折子戏,是从当时流行的戏曲中选辑的。 《集成曲谱》是一部戏曲唱本工尺谱选集,所收录的戏剧曲目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精品,所订工尺谱力求古今雅俗皆宜,因而,该书在考订和修正词曲上很有独到之处。 其中《集成曲谱金集》共八卷,入选的折子,词、谱都经过仔细考订,既便于演出,又不失格律,对容易读错的字,都用眉批注明合乎曲韵的音读。
本书是关于蒲州梆子的大型资料性书籍,全书收集了各类剧种条目1500条,图片近1000张,字数多达154万,分为综述、图标、志略、人物、附录五大部分,书中记载了蒲州梆子的产生、演变、流布、发展和现状等问题。
戏剧教育是美育的踅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素质教育盼有效途径老一。 戏剧教育具有丰富感知、范导人生、陶冶性情、寓教于乐、培养道德、完善人格等功能。 戏剧教育能增强角色意识,提升语言交流能为、想像力创造力及自我表现能力。 戏剧教育能启发思考,促进才艺发展,培养团队含作精神。 戏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能对人的个性气质和人生观、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雒力的发展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 戏剧教育是普适性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戏剧教育的目标是人格教育,而非才艺培养。 戏剧教育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戏剧教育促进学生全匿和谐发展,是全人发展的良方,也是学科教学的有效方法。 戏剧是教育改革的理想发展方向。
《京剧历史文献(清代卷)续编》继清代卷出版之后又广泛收录了报纸资料以及清宫档案资料中的京剧文献,这些资料共分四册,约二百万字,很多都是首次披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与正编一起构成研究清代京剧发展的基本文献。
这部史材收纳了从光绪八年(1882)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整整五十年间北京的数百张戏单,涵括普庆班、四喜班、同春班、永庆班等数十个名班,以及谭鑫培、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等众多京剧名角。透过戏单中蕴含着的各种演剧史料,我们可以看到戏班演出场地与剧目的关系,剧目次序与伶人的对应关系,剧目的差异与不同观众的审美取向及民俗含义、剧目的五十年变迁轨迹等内容。同时,在戏单中还能看到伶人的谱系流变,可以说,这些史料对近代戏曲研究意义非常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