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曲艺(精)》(作者张庚、陶钝、沈彭 年)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的概观文章, 介绍了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形成,中国戏曲的艺术形式 和特色,戏曲的改革与研究等。讲述了中国曲艺的历 史、艺术特色、发展与传统、继承与创新等。《中国 戏曲曲艺(精)》分两部分,分别介绍了中国戏曲和中 国曲艺的发展历史,艺术特色和艺术形式等。
西安是享誉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经济社会根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久远的文明传承。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都西安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拓印下无比瑰丽的史诗和波澜壮阔的画卷。 《古都西安》这套大型丛书,让人们对西安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触摸到西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到它的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丛书按照从古至今、全面系统的原则分篇编排。每篇或按时序,或分类论述,但总的体例大致划一,以求系统、准确、全面而又有重点地介绍西安。本册主要介绍汉唐长安的乐舞与百戏。
《戏曲知识普及读本(通用 中学版)》是一本中学生编写的戏曲知识普及读本。全书内容详实,语言通俗易懂、活泼生动,十分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戏曲知识普及读本(通用 中学版)》从戏曲的起源形成,到戏曲历史、戏曲表演、戏曲舞台、戏曲音乐、戏曲唱词和文学、戏曲习俗等各个方面向中学生推介民族戏曲的艺术特质,并且在末章向读者介绍了戏曲艺术在当代的发展状况,通过展现这些新剧目的魅力,彻底破除了 戏曲是老古董 的旧观念,让青少年从新的角度认识到了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该图书为近代书法家沙孟海先生谈艺文论的编选,全书将沙孟海的书法篆刻艺术文献著作、诗文、课稿和书信重新编选汇总,分成书法和篆刻两大章节,书末附沙孟海年表。全书编选严谨,条例清晰,适合书法、篆刻学习者参考研习。
本书名为《当代剧场与中国美学》,是陶庆梅对2000年以来的中国大陆本土戏剧实践,做出带有问题意识的整理与研究推进。书中围绕演出过的一些重要戏剧作品,展开叙述、分析与讨论,深入思考、剖析当代欧美现代戏剧理论的历史脉络与概念内涵,并尝试在与当代西方现代戏剧理论对话的过程中,建构中国自己的戏剧理论语言。 由于20世纪中国文学,尤其是戏剧文学与实践,深受西方影响。如何在新时代形成自己的戏剧理论语言,不仅是戏剧一个文艺门类的问题,更包含了对中国文学乃至中国学术的自身理论建构的可能性问题。这对中国文明复兴前夜的思想文化界,可谓至关重要。
「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这一次,穿过「云门」,我们选择一本又一本的经典,好回到那个永远青翠的心灵故乡。 白蛇故事 唯美感性的文字,重述《白蛇传》凄美传奇。 白蛇典据 追索白蛇故事的源泉,步入传统文化的堂奥。 白蛇云门 华丽精美的图片,呈现云门舞者的动感舞姿。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为流行和著名的《西贡小姐》、《悲惨世界》、《猫》、《巴黎圣母院》、《剧院魅影》等十部音乐剧的创作背景,故事梗概,舞台风格,演员阵容,以及音乐特点,在唱词介绍上以中英文对照为显著特点,适应了各个层次的读者对音乐剧了解的需求。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是唐满城教授在北京舞蹈学院历届中国古典舞系教学专业授课实践中逐步完善而成的教材。《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宗旨是把身韵教学积累的宝贵经验转化为一种科学的教学规律和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兼顾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示范和思维上给予学生限度的锻造与启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身韵教学法正是秉承了挖掘学生创造性潜能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理念,最终达到让学生熟悉教材、运用教材和发展教材的目的。
《玉卿嫂》是作家白先勇的小说,原作的情境是广西,而越剧版《玉卿嫂》把故事发生地搬到绍兴,与越剧地域特色更为贴切。《说绍兴话的玉卿嫂》图文并茂的展示了绍兴版本《玉卿嫂》的制作与舞台艺术风格呈现。
本书是王国维多年从事戏曲研究的一部总结性著作,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古典戏曲研究的“开山之作”。它大大提升了戏曲在文学中的地位,把他从“托体近卑”的俗文学拉升到了文学艺术的范畴。全书共十六章,以宋、元两朝为重点,徵引历代有关资料,考察中国古典戏曲形成、演变、发展的过程,描绘出清晰的途径和线索。对戏曲语言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作了具体的分析和发挥,是中国一部系统研究戏曲发展史的专著。
在这本小册子中,对汇集了传统锣鼓点子的讲解,不是完全沿循旧谈,而是做了一点新论述,尤其是对锣经的结构形式所做的剖析、解说。作者想通过这本小册子,能使读者了解打击反常识,能为戏曲工作者打击乐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同时也为打击乐增补一点理论根据。但愿本书能为求得古为今用和发展京剧打击乐艺术起到一点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