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京剧大师谭鑫培故乡武汉市江夏区委宣传部、区文联经谭家授权编写出版的丛书《京剧谭门》(1-4卷)的第二卷。本卷重点介绍了 四大须生 之一、 新谭派 的开创者谭富英的人生经历和演艺生涯,穿插介绍了谭门第三代谭小培的传奇人生,以及谭家众多师友门生的梨园掌故。 谭鑫培仙世后,其子谭小培洞悉儿子谭富英酷爱戏曲和具有极高的艺术天赋,为了京剧谭派的发扬光大,毅然割舍自身对京剧艺术的挚爱,精心培育谭富英。谭富英终于不负众望,将谭派京剧艺术推上了一个崭新的,深受国人爱戴。本卷围绕着力刻画谭小培为谭派艺术甘当人梯伟大宽阔的胸襟,以及谭富英穷尽智慧和能量,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京剧事业。
《京剧精编剧目典藏》是上海戏剧学院为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遗产,而进行的一项重大艺术工程。以上海戏校六十年多年来的京剧教学为依据,本书在众多的京剧剧目中遴选出十五出经典教学剧目,内容包括:剧本、乐谱、剧目源流、剧情简介、艺术特色、人物穿戴、道具、注释等。具有三方面的特征:一、将以戏校的特色剧目和南方的戏曲流派如 麒派 盖派 俞派 等艺术家的代表作纳入其中,包括六十年来戏校一些名家名教师的代表作品;同时融入京朝派及传统京剧的诸多经典流派剧目,生、旦、净、丑各个行当均有一定的比例,综合性和地域性兼而有之。二、分基础必学剧目与流派特色剧目两大类,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京剧教师教授和学员学习京剧的教材。三、具有系统性、示范性、实用性等特点,对京剧艺术的传承及普及会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基本上是一种歌舞形式,它是要通过综合性的 唱 做 念 打 的手段,在固定范围的舞台上反映历史的代的广阔生活,给观众一种美的感觉的艺术。因此表现这种反映生活的手段 唱 做 念 打 就需要具备一套完整的技术,也即是程式,不然的话,就无法深刻而又细致地表现人物、刻画人物的性格,表达复杂的剧情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这套程式它并不是某几个人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千百年来历经我们祖先 前辈艺人从不断的舞台实践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千锤百炼,逐渐创造出来的。这套程式的形式,是随着它们从表现简单生活内而表现复杂的生活内容的一个长时期艺术实践的结晶。任何一种艺术,它不可能不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我们常说: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不能违反生活的真实。 这个论点,正确。可是在我们戏曲表演艺术里
专著是对20世纪上半叶围绕京剧唱片的灌录、发行、传播等所进行的历史学与社会学层面的研究,其所提供的具有史学研究价值的各种文献和资料,以及对于京剧老唱片进行的资料研究与梳理,打破了典籍类资料集成图书的范式。专著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具、理论性与实现性兼具。
打击乐是戏曲舞台艺术*重要、*核心的专业技术之一。京剧打击乐的科学记录、整理,不仅是现代学术的内在要求,也是传统京剧传承及发展的有力助推。 本书是前辈戏曲音乐专家张宇慈、屠楚材等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著作,它使向来只能通过口传心授的京剧打击乐,有了科学的记谱、整理规范,对于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功莫大焉!该书初稿 屠楚材所著《京剧打击乐总谱》于1952年在由全国戏曲工作会议举办的戏曲展览上首次展出,深受嘉许,引起轰动。《京剧打击乐总谱及运用说明》于1958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正式排印出版,定名为 京剧打击乐汇编 ,后重印多次,在国内外影响很大。 为彰显前辈的劳绩,传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虑及版本价值,学苑出版社特将《京剧打击乐总谱及运用说明》1955年4月23日的送审版正式
《穆桂英挂帅》收集了《穆桂英挂帅》的相关文章。作者有的是专门研究京剧的北京文史馆馆员,有的是文学大家、《穆桂英挂帅》剧本的编剧,有的是梅派艺术的传人,他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深入而细致地介绍了名剧《穆桂英挂帅》产生的原由、经过,剧本的编写及修改过程,本剧演出的盛况,以及本剧在梅派艺术形成过程中的代表性作用,同时也展示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人生经历、梅派的唱腔艺术,以及梅派京剧艺术的创始、发展及鼎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