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荀慧生剧目19个,包括《绣襦记》《扬州梦》《婚姻魔障》《钗头凤》《回龙床》《荆钗记》《勇节图》《代夫媒》《元宵谜》《妒妇诀》《柳如是》《护花铃》《平儿》《晴雯》《痴情妇》《西湖主》《双妻鉴》《慎鸾交》《埋香幻》等。这些剧本基本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编剧目,选自荀慧生家人捐赠给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手抄剧本,挑选原则是专门为荀慧生创作、演出的未出版过的完整剧本。其中《钗头凤》《元宵谜》《绣襦记》《晴雯》等4种与已经出版剧本重复,但是较之已经出版的剧本,这些剧本版本更早,关目、曲白均有较大不同,对于研究荀慧生剧目改编发展有一定的文献意义。 本书所收录剧目是荀派剧目经典遗存,填补了出版空白,为研究荀派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外,这些剧目的出版亦有现实意义,对于荀派剧目的复排、传
本书通过对中国话剧舞台上莎士比亚戏剧演出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梳理,突破前人或话剧戏曲兼重或侧重于戏曲莎演的研究局限,专以话剧莎演为研究对象,秉承莎氏戏剧文本与话剧表演手法相结合、学术研究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的宗旨,以时间为主线从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层面对莎剧演出进行横向分析纵向对比,厘清不同历史时段国人对莎士比亚及其戏剧接受态度与方式之异同,归纳演绎出话剧莎演政治性、民族性和艺术性特征,建构起中国话剧舞台上莎剧演出体系,拓展了中国莎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本书是田本相先生主编的一本中国话剧表演艺术史料著作。以时间为序共分为六编。主要讲述了西方戏剧是怎样传入中国的、五四新剧在表演艺术上的开拓、表演艺术走向成熟的阶段、新时期的话剧艺术等。该书有案例、有议论,对中国话剧的发展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本书的其他撰稿人在话剧研究界也有很高的威望,保证了本书的权威性。
本稿收录了知名导演和演员李志舆先生一生从事导演、表演教学实践而留下的文字成果,主体部分为李志舆在上海戏剧学院任教多年累积的教学手稿 话剧《无辜的罪人》导演手记,内容包括对音乐运用、戏剧台词、人物性格的的分析,舞台调度示意图等。此外还有其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专业文章、大量生活照、剧照,以及多位著名演员撰写的纪念文章。李志舆(1936 2021),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中国内地男演员、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在《巴山夜雨》《七月流火》《勿忘我》等影片中担任主角或重要角色,培养了众多知名演员。其文存具有史学和实践指导价值,是影视戏剧表演界的重要资料。
老舍抗战戏剧是时代性、人民性和艺术实验性的高度统一体。老舍从一一个从海外回国的精英作家转向为时代和人民服务的艺术家,抗战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契机。老舍在转向抗战戏剧创作的时候虽然有一些为宣传创作的不适应,但老舍从根本上是一个“ 至上”的民族作家,因此他始终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老舍这种人民性立场,使得在 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也使他必然走在时代和政治的主潮之前。老舍能走在时代前列也不是自然而然的,其中有他的不断追求和痛苦。老舍抗战戏剧一直在寻找政治、宣传与艺术的平衡。老舍抗战戏剧充满实验性,他在抗战戏剧中融合传统民间艺术和西方舞台艺术,其大胆尝试对戏剧创作是种 革新和突破,这也为中国戏剧艺术创作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该教程中所选定的戏剧演出基本囊括了现、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有创作成就的导演艺术家的代表作,它们可以集中反映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主要风貌。一方面,这些戏剧演出的舞台艺术应成为中国戏剧人才培养的重要教材;另
《在百姓心中树起一座丰碑: 谷文昌 的舞台艺术》是一部关于话剧《谷文昌》的资料性书籍。全书对国家话剧院的话剧《谷文昌》进行了全方位的资料整理和收集。全书对《谷文昌》一剧的创作意义、创作前期的采风工作、排演当中的纪实、作者的创作体会、专家的评论、媒体的报导、演出的剧本等相关的资料档案都进行了详细的整理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