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式多变》主要是为美术高考生编写的。内容涉及速写理论,速写六要素,人物画局部练习,道具和动态,不同姿势的人物画法,一式多变的优势和训练方法,一式多变的典型示例。
梅兰芳(1894-1961)京剧表演艺术家。名澜,字畹华。江苏泰州人,长期寓居北京。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1岁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马旦。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并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练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装各方面都不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成为四大名旦之首。 梅兰芳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梅先生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解放后历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
《篆刻创作大典》遴选了我国篆刻发生、发展史及创作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1400余方、并适量选取日本国近现代篆刻名家名作,按作品产生年代及风格进行分类,阐述其审美脉络,分析其形式技巧,明确其借鉴价值,并示人以取法门径,在达到了精审的篆刻史论水准的同时具备了极高的应用价值。《篆刻创作大典》对楷书印、隶书印、印款及与篆刻有密切关系的封泥、印陶、黄肠木烙印、钱币文字,秦诏版权量文字、汉瓦当文字、汉碑篆额、汉晋砖文等都有所涉及,因而十分完备和细腻。此外《篆刻创作大典》还有150条左右与篆刻创作有关的词语及其解释,《篆刻创作大典》行文中使用的概念、术语等
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全国古籍整理规划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基金项目《南戏大典》丛书之一。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本书主要采用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辑佚学等具体的研究手段,本课题将根据不同的文献资料来运用这些研究手段,对于全本南戏文本与研究专著,采用标点、校勘的研究手段,在保持古代文本原貌的前提下,建立一个便于阅读和研究的文本;对于全本失传以及散存于各种理论形态中南戏研究资料,则采用辑佚的研究手段,将这些零散的佚曲与研究资料汇集在一起,使其具有系统和整体性。 本书包括《琵琶记》。
张志仁先生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名琴票,虽然他是一名土建结构设计师,但他13岁(1931年)就开始醉心梅派艺术,私淑名琴师王少卿先生,刻苦练琴,32岁(1950年)正式拜入王门后,就益加一心钻研梅腔和琴艺,还与倪秋平同在台上为我伴奏过《女起解》;他1959年就编刊梅谱35出(上海文艺出版社印行11出,共发行11万册),一直深受国内外专业人士和票友的欢迎。 张志仁先生一生倾心梅派艺术,悟性极高,琴声甜美,琴风潇洒,深得他的大师兄倪秋平的称赞。
《一式多变》主要是为美术高考生编写的。内容涉及速写理论,速写六要素,人物画局部练习,道具和动态,不同姿势的人物画法,一式多变的优势和训练方法,一式多变的典型示例。
《梅兰芳唱腔全集》为我国 大规模整理出版梅兰芳京剧唱腔,出版意义重大。作者张志仁多年潜心研究、记谱整理,从梅兰芳先生广为流传的100出戏中选取了1000多个唱段的曲谱。其中,缀玉轩新戏26出,梅派传统戏57出,昆曲17出。 整套书按剧目分为10卷,每卷均为10出戏的精选唱段,每出戏均有创作背景及剧目介绍,内容丰富,详实有据,记录全面,引注准确。收录的唱段曲谱均为编者根据梅兰芳演唱的录音、录像资料记谱整理,书中配有音频唱段近100个,读者可直接扫码获取,并对照乐谱学唱。 全书工程浩大,对梅派唱腔艺术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研究、传承“梅派”艺术的重要资料,适合专业京剧工作者阅读,也适合业余京剧爱好者典藏。 本书为第八卷,收录《大保国》、《二进宫》、《龙凤呈祥》、《六月雪》、《芦花河》等唱段曲谱。
梅兰芳(1894-1961)京剧表演艺术家。名澜,字畹华。江苏泰州人,长期寓居北京。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1岁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马旦。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并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练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装各方面都不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成为四大名旦之首。 梅兰芳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梅先生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解放后历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