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北京舞蹈学院70周年校庆系列丛书,从事编导教学30余年的张守和教授的《编舞技法》是编导专业学生入学伊始就要面对的主干课程,是编导教学理论建立的根本。教学内容涉及对身体的认识、动作的开发,以及对形式结构的把握。通过动作思维的训练,逐步使学生建立舞蹈思维,认识舞蹈本体,为以后的双人舞、三人舞、群舞,乃至舞剧的编导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舞蹈编导教学方面总结出的一套较为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
《舞蹈创作手记》共14章,另外还有前言附录参考书目后记。该书详细描述了田露老师在数十年的舞蹈创作中的心得与体会,正文中还有对参与表演田露老师创作的舞蹈作品的演员的访谈录。整本书围绕着舞蹈编导创作中的要素,如审美、原风格与再风格、形象、符号及符号的意义、意象、形式意味、音乐等展开,详细阐述了如何在现代舞蹈编导创作中融入传统舞蹈的元素,并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中国古典舞扇舞研究是一本从扇舞宏观角度入手,结合微观教材而编著的应用性书目。《中国古典舞扇舞研究》从扇舞历史、扇舞文化、扇舞艺术、扇舞审美、扇舞教材等多层面、多维度解析中国古典舞扇舞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层面,是一本具有指导意义的、工具性、全面性的书籍。
本书将对不同年代、代际、身份的中国舞评作者的名篇或优秀文章进行筛选,涵盖了从古代、近现代、当代的舞评文章;长短不一,视角多元,既有即时性舞评随笔,也有少量理论批评;学术期刊,大众媒体都会涉及(本辑不涉及新媒体)。配以 编者按 的简单点评文字,供读者参考学习。他们中有诗人、舞者,也有作家、理论家等(限于篇幅,本辑选从汉唐文人、诗人到中国当代50后[1960年前出生]学者、文学家、艺术家)。在某种程度上说, 优秀文章选读 就是 舞蹈批评教程 的最佳选择之一。本书大体上可以从一个侧面展现中国舞蹈批评的风貌。
《中国古典舞身韵 李正一的教学与研究》是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李正一老师与其学生北京舞蹈学院教授邵未秋老师合著的古典舞研究专著,分 身韵建设整体思路 系统性继承戏曲传统 系统性创建身韵教学 身体部位训练系统 构建身法动律训练系统 及 李正一原创身韵教学组合 六章,理论结合实际地对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做出了详尽归纳与系统总结。
《中国舞蹈美学精讲》共4章,另外还有导论结论。该书详细介绍了中国舞蹈自先秦至明清的发展历程,引用的文献极其丰富,遍及经史子集,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深入探讨了中国舞蹈美学与中国文化之间的深层次关系。舞蹈美学是舞蹈美的规律以及社会审美意识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立足于哲学、艺术学、文化学、历史学从理论上对舞蹈美进行研究总结的理论形态。该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舞蹈美学。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传统的舞蹈审美意识和美学范畴,以及不同时期舞蹈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民间舞教材及教学法》分文字、图解、拉班舞谱和乐谱四大部分,形式新颖,图文并茂。文字部分是建国以来中国民间舞教学多年实践经验和研究的结晶,并且与乐谱密切结合。此书不仅是民间舞蹈的教科书,为中专教学、大学教育专业所用,同时又可成为业余舞蹈工作者自学民间舞的工具书。该书舞谱部分是国际公认的拉班舞谱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相结合的典范创新,是一项重要的文化艺术科研成果。它打破了多少年来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教学一直沿用的口传身授的教学方法,使中国民间舞教学更加系统、规范,从而形成一套比较科学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及教材。
本教材整理和总结了北京舞蹈学院长达40余年的中国古典舞袖舞教学实践,按照袖舞的教学程序,将训练内容具体化分为 单一技法 常用动作 短句训练 组合训练 四大部分,并配有袖舞音乐伴奏的曲谱,比较全面的介绍了袖舞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发展脉络,是一本内容丰富、翔实的中国古典舞教材。
本书是1960年北京舞蹈学校中国古典舞教研组集体编著。作为中国古典舞人口中传说的 大绿本 ,它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通过这本书,当今的中国古典舞人不仅可以看到前辈总结的训练体系,而且可以感受到他们严谨的治学理念。全书分为五章,分别是腿的基本训练、腰的基本训练、技巧动作的训练、手臂的训练,以及步法的训练。
《中国古典舞技能技巧教程/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材系列》介绍了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和北京市 211工程 重点建设学科,承担着为北京市和全国培养全面发展的艺术教育、艺术表演及创作人才的重任。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历经近50年的发展,已构建起以音乐教育、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和舞蹈学为主体的学科框架。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进程中,我院教师创作了一批优秀的音乐舞蹈作品,完成了多项*和北京市的研究课题,出版与发表了一批学术著作、学术论文,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芭蕾教学体系的教学法研究和教材开发,一直是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所重视的实践研究领域,性格舞蹈课程更是芭蕾教学体系最有特色的课程之一。值得关注的是,性格舞蹈相对与古典芭蕾基训的普及程度,其独特的训练价值与丰富的教育内涵,则有待于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分享。自《芭蕾性格舞蹈教材教学法》2017年出版以来,作者并未停止性格舞蹈训练教材的研究脚步,在8年后的今天,正值北京舞蹈学院建校70周年之时,杨越教授带领教学团队把新开发的教学教材成果补充到《芭蕾性格舞蹈教材教学法》的修订版中进行再版发行,以此作为北京舞蹈学院70年诞辰的献礼。
本书是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在总结国内外编导创作经验,结合20多年教学实践逐步形成的一部舞蹈编导专业教材,反映了当前国内舞蹈创作思想潮流和编创技法的最新成果。全书内容丰富,层次分明,从基础理论到编舞技法,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系统讲述了舞蹈编导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不仅适合舞蹈专业院系使用,同时可供业余舞蹈团体及舞蹈爱好者使用。
本书是北京舞蹈学院60周年院庆系列图书之一。作为街舞术语词典,本书对街舞中的专业名字、街舞种类、有名赛事等多个方面进行归纳与解释。对于街舞初学者、爱好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新舞蹈艺术概论》共 9章,论述了舞蹈艺术的基本理论;舞蹈基本知识;中国舞蹈发展史纲;介绍了人体运动艺术美的规律和现代舞蹈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等。体现了吴晓邦的舞蹈艺术观和美学思想,是吴晓邦多年从事舞蹈艺术实践的总结。《我的舞蹈艺术生涯》共8章,以自传体形式,回顾了吴晓邦从事新舞蹈艺术的经历和生活道路,着重写了1929~1960年30余年间他学习舞蹈和创作、演出、教学、研究等活动。书中附有多幅图片。在这本书里,吴晓邦以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他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切感情。
王克芬著的《中国舞蹈发展史》是一部阐述中国舞蹈发展史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8章篇幅和132幅伴文插图,系统地论述了我国舞蹈艺术自原始社会至明清时期产生、发展、传承、变异的历史轨迹,丰富而又多采地展现了中国舞蹈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成就和艺术特色。全书引征的大量文献典籍和考古发现新成果,翔实而又清晰地凸现了中国舞蹈艺术的精髓;增补的许多珍贵资料和失传已久的曲谱脚本,再现了这一古老艺术的历史原貌;增添的彩色图版插页,重现了许多舞蹈艺术弥是珍视的历史瞬间。
本书是 北京舞蹈学院70周年校庆系列丛书 之一,由张海君主编,汇聚国内演艺界资深人士和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课题组青年才俊共同编写。全书共分七个章节,从剧院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到剧院发展历程和现状,从剧院发展存在的问题到剧院运营管理的主要模式,以及剧院管理运营成功案例分析和剧院运营管理与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聚焦剧院与城市的关系,分析剧院历史沿革、生存发展等剧院运营必须面对的课题,是当代演艺界和剧院管理从业者的参考书。
《剑舞流韵 中国古典舞剑舞教材》是目前国内关于剑舞训练的系统性教材,张军教授将中国古典舞剑舞多年的教学与表演实践加以梳理并提升至理论层面。对中国古典舞剑舞的产生背景与意义进行了系统论述,将单一技法训练、短句训练和组合训练的教材内容配合动作图片予以详述,并附有组合视频、剑舞伴奏乐谱,是一本操作性很强的适合于中国古典舞剑舞教育者、表演者和爱好者的优秀教材。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 学法(第3版扫码视频版北 京舞蹈学院十五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 规划教材)》是唐满城教 授在北京舞蹈学院历届中 国古典舞系教学专业授课 实践中逐步完善而成的教 材,其宗旨是把身韵教学 积累的宝贵经验转化为一 种科学的教学规律和方法 ,采用理论与实践兼顾的 教学模式,在教学示范和 思维上给予学生 大限度 的锻造与启发。 授之以 鱼不如授之以渔 ,身韵 教学法正是秉承了挖掘学 生创造性潜能的教学任务 与教学理念, 终达到让 学生熟悉教材、运用教材 和发展教材的目的。
内容提要 《中国民族民间传统舞蹈文化研究》一书为北京舞蹈学院校庆七十周年系列丛书之一,也是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 中国传统舞蹈文化 课程建设教材。本书共七章,第一章 中国民族民间传统舞蹈概念 通过对舞蹈、传统概念的分析,导出何为中国民族民间舞传统舞蹈;第二章 中国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特征 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中国民族民间传统舞蹈不同于 专业的 职业性 剧场化 学院派 舞蹈类型的 一般性 和 差异性 特征挖掘出来;第三章 中国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类型 主要是对已有的中国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类型划分进行归纳与总结,分析其如此划分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进一步完善已有类型划分的建议和思考;第四章 中国民族民间传统舞蹈时间 主要是对构成中国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核心要素 时间 展开分析,提出除了舞蹈展演的自然时间外,社会时间也是
《舞蹈动作开发与编舞技法教程》是通过学习和总结前人编导、表演等技术方法,根据笔者谢飞多年亲身教学及创作实际经验,结合高师综合院校教学创作特点及研究理念设计撰写而成;从综合实践教学出发,多元化、多角度地训练及开发编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及肢体运用能力。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注重培养学生的肢体开发及学习兴趣。书中附有编导课堂的训练技术切面图,与文字一并阐述和展示规范的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