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舞教材及教学法》分文字、图解、拉班舞谱和乐谱四大部分,形式新颖,图文并茂。文字部分是建国以来中国民间舞教学多年实践经验和研究的结晶,并且与乐谱密切结合。此书不仅是民间舞蹈的教科书,为中专教学、大学教育专业所用,同时又可成为业余舞蹈工作者自学民间舞的工具书。该书舞谱部分是国际公认的拉班舞谱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相结合的典范创新,是一项重要的文化艺术科研成果。它打破了多少年来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教学一直沿用的口传身授的教学方法,使中国民间舞教学更加系统、规范,从而形成一套比较科学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及教材。
《中国民间舞教程(汉族)》大概成书于20世纪80年代,主编为许淑媖,副主编为朱苹、陈春绿。该书主要分为东北秧歌、山东秧歌、安徽花鼓灯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数个小的组成,较为复杂。该书主要介绍了东北秧歌、山东秧歌、安徽花鼓灯的基本特点、动作特色、体态特征、动律节奏、学习要点。并附有大量的舞蹈动作简图、场记图、口诀和谱例,便于课堂上的教学使用和读者自学。内容十分详细,对骨干动作及动作短句名称、具体的节奏类型、动作及动作短句具体的做法、动作中的要点难点,都较为全面地记载描述出来。
《吕艺生舞蹈文选》是北京舞蹈学院70周年校庆系列丛书中的一套个人文集,收录了北京舞蹈学院前院长吕艺生先生曾经出版的十部著作,包括了文集、理论专著等,具体为《舞论》《舞蹈教育学》《舞蹈学导论》《不二 吕艺生从艺60年》《舞蹈美学》《舞蹈编导的坚守与跨越》《中国古典舞美学原理求索》 《舞者的智慧:意会思维研究》《舞蹈文化面面观 吕艺生从艺70年》《在美育的天空下》,是对其个人理论研究的重新梳理与总结,也是对北京舞蹈学院建院70周年教学成果的总结、梳理与回顾。
本书是北京舞蹈学院建院70周年系列丛书之一。作为对中国民族民间舞和古代舞蹈史展开系统化研究的首批舞蹈学者,彭松先生凭借其广泛深厚的文化艺术积淀和掌握的一手历史资料,撰写了很多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文章和专著。为全面反映其学术价值和人格魅力,本书不仅收录了他本人的诸多作品,还囊括了他人研究评介彭松的文章、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以及详细的大事年表等内容,据此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彭松文论、论评彭松和附录,其中第一部分彭松文论,收录有《采舞记:1945年川康之行》《建设祖国大秧歌总结》《谈民间舞蹈的发掘和整理》以及《秦汉舞蹈史》和《魏晋南北朝舞蹈史》等文章。第二部分收录有季羡林、洪霁、于平、刘青弋已及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的文章。附录部分由彭松年表,以及彭松创作表演的作品,全方位展现这位百年舞蹈学者
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舞蹈调度的重量级的学术专著。其专著独具原创性,其理论不是现成的,讲述方式也不是现成的,而是笔者几十年舞蹈编创和教学的心血结晶。其专著与实际联系得最为紧密,书中的研究实例,均来自王玫自己的两部舞剧作品。其专著不仅填补了中国舞界的空白,也将产生国际影响。
该书是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巴图教授的个人文章的集合,分为4个部分,以意义分章,以治校理教,引导意义;教育教学,传承意义;学术研究,探究意义;艺术创演,践行意义;品舞评戏,表达意义;对外合作,拓展意义;采访寄语,传播意义;读史札记,借鉴意义;撰写文章,凝炼意义。围绕着建设世界一流艺术大学、如何在国际艺术界发出中国声音、如何在高校扩张的浪潮中辩证看待与处理规模大和特色专的问题、关于领导国内顶尖艺术高校的经验谈
贾作光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编导艺术家,中国民族民间舞奠基人。他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等职。这本纪念文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贾作光先生的经典舞蹈作品分析,包括《雁舞》《马刀舞》《鸿雁高飞》《任重道远》等十六部作品。第二部分是附录,收录了 为人民而舞 纪念贾作光诞辰100周年舞蹈专场演出总纪实、 为人民而舞 纪念贾作光诞辰100周年舞蹈专场演出专家访谈记录等活动详情。
本书为北京舞蹈学院70周年校庆系列丛书,该书是从事舞台美术30余年的任冬生的舞台设计笔记。本书首先讨论了舞台空间创作、舞台设计师概念、舞台视觉设计过程以及科技催生下的舞台视觉之个人见解。随后,结合实际作品从传承与再现、重塑与解构、光影与表达、融合与探索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享了个人艺术创作中意向与空间的表达以及如何实现舞台视觉的呈现和延展。
乔治·巴兰钦在评论安·哈钦森·盖斯特此书的初版时说:“毫无疑问,它将对舞蹈界人士产生不可估量的意义。”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的第四版,这是自1977年来首次对《拉班记谱法:动作分析与记录系统(第4版)》的全面修订。拉班记谱法最初由动律奇才鲁道夫·拉班所创,随后经过六十多年在国际上应用和研究不断地改进。这是获得完全成功的人类动作记录体系,其影响之于舞蹈界堪比文艺复兴时期的乐谱完善之于音乐界。拉班记谱法能够客观地记录肢体的角度、空间的路线、能量的流动,以及动作动力和面部表情的细微区别。如今,它还能够准确记录大型舞蹈作品,供他人学习和再现。此外,该记谱法简单易学,儿童也能轻松掌握。安·哈钦森·盖斯特所著的《拉班记谱法》在领域内已经成为公认的教材,它可以指导舞蹈学生、人类学家和动作分析学家如何读懂
《舞间说舞 赵铁春舞蹈文集》是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赵铁春对自己数十年舞蹈学习、教学与实践的智慧总结,内容基本上是由专业论文和一般性文章(舞评、总结、采访、前言或后记等)两大部分组成,在结构上分 专业学科 表演教学 创作评说 前序后跋 研讨发言 良师逸事 六章,主要呈现了赵铁春在北京舞蹈学院学习和工作期间,尤其是在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在舞蹈博物馆以及研究生部主持工作期间,对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建设、中国舞蹈博物馆文化建设、研究生教育建设上进行实践性思考的文本成果,反映了赵铁春教授在教学、创作、研究等领域的思考和探索,同时讲述了他与舞界前辈和同仁的点滴故事。可以说,《舞间说舞》既是舞蹈家赵铁春约半个世纪舞蹈教学与创作的回顾,也是中国舞蹈发展的珍贵史料。
本书为北京舞蹈学院70周年校庆系列丛书,该书是从事舞台美术30余年的任冬生的舞台设计笔记。本书首先讨论了舞台空间创作、舞台设计师概念、舞台视觉设计过程以及科技催生下的舞台视觉之个人见解。随后,结合实际作品从传承与再现、重塑与解构、光影与表达、融合与探索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享了个人艺术创作中意向与空间的表达以及如何实现舞台视觉的呈现和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