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墓志铭放大系列:元倪墓志铭》全称《魏故宁远将军敦煌镇将元君墓志铭》,立于北魏正光四年(五二三年)。志石纵七十四厘米,横七十三点五厘米,共十九行,满行二十二字。民国初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姚凹村。《北魏墓志铭放大系列:元倪墓志铭》中异体字基本上看不到,相比点画、结体的渐趋规范化,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规范。用笔熟练,书刻皆精,因受南朝书法影响,渗入了圆笔和行书笔法,不但充分注意到起笔,更主要是收笔的变化,有了明显的回锋利顿挫动作,笔画形态圆润流畅,字势也变得愈加温和雅致。书风趋于秀逸典雅,生硬感没有了,也不免少了稚拙趣味。时代变迁的烙印非常明显。
《中国书法之“哲学”》,这个题目起大了,但从前到后也没有再找到一个合适的题目。因为书写的内容比较宽泛,也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用“哲学”一词反倒容易蒙混过关。“哲学”,早的印象是中学课本里讲的,“是世界观的学问”。那么,在我的学习和认知中,“书法世界”都有些什么学问呢?所以就来了个《中国书法之“哲学”》。但是,又怕对不起“哲学”这么高大上的词汇,况且终归不是纯哲学着作,就当是没有找到恰当的词,借用一下,多少有点儿哲学的意味也能交代过去了,为此还是加了个引号,算是给自己留个能够自圆其说的机会吧。虽是自娱的心态,但学术是严肃的。《中国书法之“哲学”》成稿历时三年多,阅览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主要参考书目已后。在书写过程中,考虑到不同的读者群体,有意识地回答了书法的一些常识性、基础性和
《中国书法之“哲学”》,这个题目起大了,但从前到后也没有再找到一个合适的题目。因为书写的内容比较宽泛,也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用“哲学”一词反倒容易蒙混过关。“哲学”,早的印象是中学课本里讲的,“是世界观的学问”。那么,在我的学习和认知中,“书法世界”都有些什么学问呢?所以就来了个《中国书法之“哲学”》。但是,又怕对不起“哲学”这么高大上的词汇,况且终归不是纯哲学着作,就当是没有找到恰当的词,借用一下,多少有点儿哲学的意味也能交代过去了,为此还是加了个引号,算是给自己留个能够自圆其说的机会吧。虽是自娱的心态,但学术是严肃的。《中国书法之“哲学”》成稿历时三年多,阅览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主要参考书目已后。在书写过程中,考虑到不同的读者群体,有意识地回答了书法的一些常识性、基础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