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敦煌经典纹样图鉴,共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精致边饰”,包括回纹、菱格纹、联珠纹等纹样;第二章介绍了“神秘圆光”,包括莲花纹、卷草纹等纹样;第三章介绍了“平棋藻井”,包括忍冬莲花纹、葡萄石榴纹、卷草宝相花纹等纹样;第四章介绍了“惊艳华盖”,包括龙衔玉佩纹、莲花璎珞纹、倒悬莲花纹等纹样;第五章介绍了“装饰织物”,包括锁子甲纹、宝相团花纹、联珠茶花纹等纹样。 本书内容丰富,装帧精美,适合设计师、插画师以及传统文化爱好者阅读。
《策展人手册》是一本对策展人、策展系学生以及诸多艺术爱好者而言必不可缺的指南性手册,书中详细展现了策展之步骤,即如何从最初的想法落实到最后的场地,其中涵盖了策展的相关知识——何为策展、何为策展人、策展人分为哪些类型以及如何策划一个展览等问题。作者阿德里安·乔治(Adrian George)从17世纪开始,述说策展人这一角色的来源及演变,直至今日呈现为一个集托管人、解释者、教育者、引导者和组织者于一身的形象——从观念至联络、筹资、展览画册、诠释媒材,再至展览空间设计、与艺术家和债权人合作、组织私人观展,甚或是展览的存档和评估,这些复杂多元的工作环节都将在书中被提及。同时,也有来自各种致力改变策展实践、视觉艺术面貌和博物馆画廊面貌的相关教育者、研究者、学者、画廊经营者、策展人以及博物馆馆长提供的多
本书为敦煌经典纹样图鉴,共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精致边饰”,包括回纹、菱格纹、联珠纹等纹样;第二章介绍了“神秘圆光”,包括莲花纹、卷草纹等纹样;第三章介绍了“平棋藻井”,包括忍冬莲花纹、葡萄石榴纹、卷草宝相花纹等纹样;第四章介绍了“惊艳华盖”,包括龙衔玉佩纹、莲花璎珞纹、倒悬莲花纹等纹样;第五章介绍了“装饰织物”,包括锁子甲纹、宝相团花纹、联珠茶花纹等纹样。 本书内容丰富,装帧精美,适合设计师、插画师以及传统文化爱好者阅读。
本书收录了近百年来探索人工智能与艺术发展的经典文本。它们围绕二者及相关科技变革的关系展开,并以创造力为支点,呈现在与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交织历程中,艺术家、哲学家和科学家如何重新想象人类存在及未来,又如何以批判性视角阐释与机器结合后的作为艺术之关键的创造力。书中既有艺术家的自述、艺术史线索、技术哲学的反思、对人工智能的伦理批判,也关心由机器、控制论和算法引发的美学问题,涉及来自亚洲思想、非洲伦理和美洲传统视野下的多元见解。收录了马克斯·本泽(Max Bense)、杰克·伯纳姆(Jack Burhm)、赫伯特·W·弗兰克(Herbert W. Franke)、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维拉·莫尔纳(Vera Molnár)、川野洋(Hiroshi Kawano)、哈罗德·科恩(Harold Cohen)、乔治·康吉莱姆(Georges Canguilhem)、玛格丽特·博登(Margaret Boden)、亚历山大·盖洛威
本书是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学院多年来对产品设计方法与策略的经验总结,共展示了11种设计观点、6种设计模型、12种设计思路、68种设计方法。每一种观点、模型、思路、方法均用一页文字进行讲解,辅以插图说明。为方便读者进一步学习,每一种观点、模型、思路、方法的结尾均附有参考资料及拓展阅读建议。所有对设计感兴趣的人都可以阅读的设计工具书。本书将所有策略和方法依据其所适用的范围进行归纳——从筹备设计项目、探索发现、定义设计问题到开发创意概念、评估决策、展示和模拟。这种采取系统分类的方法在设计类图书中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仅能帮助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定位,还能更有效、准确地辅助设计师合理利用方法解决遇到的难题。如何针对特定的目标和相关资源制作项目计划?何时在怎样的情境中如何使用某个特
《黄东坡讲初中数学 几何妙想》黄东坡老师思考30年,创作3年,再修订3年完成这套书,分为《黄东坡讲初中数学(代数奇思)》、《黄东坡讲初中数学(几何妙想)》两个分册,这套书把理性思维,人文情怀,诗意表达
本书为从日本著名插画师原田治的设计作品集。从作者出道初期的作品到设计的经典人物形象,再到各种商业产品设计,都被收录书中。全书以从A到Z的26个字母排序,由此追溯原田治的艺术设计工作。书中还有从原田治以往采访中精选摘录的问答,以及对原田治文字著作的介绍等。书末附有中野翠等评论家撰写的解说随笔,从多个角度呈现原田治的设计艺术世界。阅读本书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日本艺术和生活设计的前沿,也会被书中的所塑造的众多可爱的人物或动物形象所感动。
本书分为古人汉服科普和现代汉服穿搭建议两大部分,共包含5章内容,详细展示了从隋代到明代的帝后、官员、平民的服装、首饰、妆造、服饰纹样等,然后讲解了戏曲服饰,以及以24节气为主题的现代汉服穿搭指南。本书不仅是深度剖析汉服的科普书,还是一本可以将书中内容应用到现代生活中的指导书。书中展示的内容全部重新手绘,插图精美,且贴近文物的真实效果。
《品牌设计法则》是一本全方位解析品牌设计的书。第一篇,品牌设计的核心理念,从品牌理念到品牌符号,再到品牌标志,一步一步地引导读者了解品牌设计。第二篇,品牌标志的三大基石,分别讲解了品牌符号中图形、文字、色彩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第三篇,品牌设计流程,包含品牌设计从项目前期到完成应该做的沟通、调研、设计和品牌资产管理等工作。《品牌设计法则》适合标志设计师、 VI 设计师、品牌设计相关专业学生和平面设计爱好者阅读。
从早晨起床开始我们就会遇到品牌选择问题:穿哪件衬衫?喝哪种咖啡?打开哪个APP?午饭去哪家餐厅?——这就是现代生活:产品、服务和组织机构都被精心“品牌化”,品牌影响着我们生活中所有的决定。 所以,别再只关心炫酷的图形、艺术性的字体了,无论是LOGO设计、标志设计、UI设计或是包装设计,设计师只有深入了解品牌的理念和核心价值,才能精准抓住痛点,更高效地明确需求、制定设计方案。 本书填补了一项空白——很少有一本书能够全面讨论品牌设计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而本书将通过1000多幅插图、300多个国际品牌案例,呈现品牌设计从雏形到完善的每一个环节,细数品牌化的种种规则,更打通了策划者与设计师之间长久以来的壁垒,以全局化的视角重塑你的设计观念。
《多维策划与策略》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个具跨学科、跨文化特性的项目化教学课程,也是本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为了将课程的教学主张与成果更广泛地推广,也是顺应新时代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趋势,我们将近期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创新工具编撰成册。书内阐述了自2015年启动的本专业全面教学改革以来,课程教学目标如何由培养技能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变,回应育人的时代要求,以培养设计人的社会责任为核心,重视思维与方法论的创新培养,避免单一停留在技法的教学层面。
本书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奇幻大世界,其上有着无数宝石和神奇生物,书中内容便是这片幻想大陆的人文生物百科。 全书共10章。第1章介绍了灵境的世界观,包括灵境的诞生、规则与物种等内容;第2章~第10章以图鉴的形式介绍了灵境中9个大陆的地貌特征、气候特点,以及生活在其上的璘物等。本书通过图鉴的形式展现出了这个瑰丽梦幻的异世界的地形地貌、奇异生物等,可以给读者带来冒险般的刺激感,激发读者的探索欲,营造了一种别样的诗意与美感。 本书适合幻想作品爱好者、绘画爱好者、游戏动漫从业者阅读,赶快一起享受这场冒险之旅吧!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概述了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一些奠定现代建筑与设计发展基础的重要风格、重要人物,让读者快速、清晰地了解现代设计的来源。本书首版于1936年,1948年第二版,1960年第三版。此版在前三版的基础上又拓展了很多内容,如佩夫斯纳的原始文稿和重要修订信息,并增加了作者对现代主义根源的阐释,新增大量精彩的插图,更新了主要人物传记资料和书目,附上了对关键主题、艺术运动以及重要人物的说明性短文,增加了1914年(本书首版时的研究节点)以后的案例。 佩夫斯纳认为现代设计有三个主要来源:威廉·莫里斯及其追随者、19世纪工程的发展和新艺术运动。他认为,在早期现代主义作品中可以看到这些来源,并对现代主义运动中的大师,如英国的查尔斯·弗朗西斯·安斯利·沃伊齐与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美国的路易斯·沙利文与弗兰克·
对于孩子们,尤其是那些尚未完全掌握读写能力的孩子来说,图像就是他们认知的一切。家庭装饰、衣服、书籍、文具,都是他们打开视觉艺术大门的渠道。 在这本书中,102位设计师和设计团队以出色的创造力,将复杂的想法、动物、植物、人物等主题简化为儿童可以识别和理解的图像,并应用在各种各样的商业设计中。与此同时,他们也向你慷慨分享了自己的灵感来源、创作思路和对作品元素的解读。在创意枯竭的时刻,你可以随时打开本书,发现灵感,发现美。
“纹必有意,意必吉祥。”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本书是介绍故宫中的建筑、服饰、瓷器等艺术品上的经典纹样及其配色的科普图鉴。 全书按不同题材分别介绍了几何美、自然观、草虫鸣、花鸟语、瑞兽谱、万物生等六类经典纹样。本书不但介绍了不同纹样的发展演变、应用、结构特点,配有配色色标以供参考,还有清晰的纹样图以供欣赏。 本书是不可多得的设计行业参考图鉴,适合视觉传达、服装设计、珠宝设计、建筑设计等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中国传统色彩与传统文化的爱好者阅读。
不同于人用的饰品尺寸,BJD娃娃尺寸适用的饰品材料又小又精细,许多玩家都苦于寻找不到适合的材料。本书能帮助玩家解决这样的烦恼。全书共包含8个章节,讲解了缠花、绒花、辑珠、串珠、热缩片和金属花片工艺,共计32个完整制作案例。分为古风、欧风、异域风3种风格,展示了不同尺寸的BJD娃娃适用的饰品制作案例,包括头冠、发饰、面帘、耳饰、颈饰、手链、身体饰品、手持饰品。能满足大多数场合和穿搭需求。此外,本书还附赠了9份等比纸样,为绘制模板线稿节省了时间。
本书是陈明达的晚年力作,他尝试实际应用材份制对独乐寺山门、观音阁两建筑进行建筑学理论分析,遂追索出若干中国建筑在结构力学、建筑美学等方面的独到建树。作者的一些新发现或过去提出设想而未全面展开的话题,如中国建筑按数字比例而非几何比例设计的问题、设计中确定标准间广材份数的问题、材份制原则可能同样适用于建筑组群布置等等,均在此书中有较充分的阐述,是解读以《营造法式》为标志的中国古代建筑学体系的关键环节,也证实了作者“当时不但有设计图纸,而且必定有全面细致的图纸以及分析比较的图纸”的论断。
日本建筑师长坂常,近年来活跃于世界设计舞台,以蓝瓶咖啡御用设计师的身份为国人所熟知。长坂常针对安藤忠雄、隈研吾等上几代建筑师追求 造型和主观空间的设计理念,提出了“完整性是一种束缚、居住人需要自由和参与”的新设计理念;与 从零开始设计相比,长坂常 多从事建筑空间再造设计,他强调通过改变建筑原有的功用来进行“认知 新”;同时在建筑和功能性家具中寻找平衡,所谓“半建筑”就是其设计理念的 概括。《半建筑Ⅱ:日本建筑设计师长坂常设计理念》是其有感于《半建筑》的出版,通过“认知 新”亲自撰写的姊妹篇, 系统地呈现了其对建筑、家具、人居环境的思考。
男装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男装知识,集中而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男装的形成、演变及现代男装的种类;第二部分为男装设计与纸样,内容共分十三章,包括:男装原型与袖子构成、裤子、衬衫、套装西服、中山装、礼服、马甲、休闲上衣、大衣、茄克、睡衣、连体衣、中式服装等。其中每一章节都详细介绍了相关各种经典服装的设计与纸样构成。
本书是一本汇集了99 位插画师、设计师和手工艺术家根据知名潮流玩具品W.KONG设计的潮流玩具作品集。 W.KONG 是一种能为设计者提供无限可能的平台型玩具。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W.KONG,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收藏W.KONG 作品。本书不但展示了这99位创作者的作品,还讲解了他们的创作思路。他们的作品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充满奇思妙想,其中不乏对宇宙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对童年的回忆…… 希望通过他们的作品来呈现当代年轻人对艺术和生活的所思所想,也希望这些创意能给其他艺术创作者带来灵感。
本书由日本设计大师内田繁所撰写,讲述了二战后60年来,日本在设计上的不断发展。内田繁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时间为写作脉络,将日本60年来的设计发展娓娓道来,我们可以透过日本设计的起步、发展、兴盛,直抵日本设计的精神内核,解读“日本设计”无论作为文化力量,还是实体形态,渗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全过程。同时,本书精选日本近六十年来重要的设计运动、设计作品、交流活动,展现日本工业界、艺术界、文艺界、企业等通力合作,创造设计促使日本制造繁荣、使设计成为日本名片的努力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