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盆景艺术始于六朝,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盆景艺术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凭借园艺栽培,融和艺术创作,在一方小盆中塑造自然之美、抒发创作者的情怀、展现深远的意境,有缩地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本书收录明清时代所收盆景艺术图谱100例,实际上是当时传播至欧洲的 外销画 :上半部以鸟类和花卉为题材;下半部以昆虫和果木为题材。今天,从这些盆景艺术外销画中,我们既可欣赏中国盆景艺术之美,感受中西绘画融合之味,也能窥见清代中国人的生活图景。 书中附赠的《画万年花甲》图卷,系由清代画家汪承霈绘制。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命汪氏绘此图。《画万年花甲》全卷共绘二十四种花木盆景,寓意 百花呈瑞,盛世升平 。
本书是日本有名平面设计师白井敬尚的本正式著作,全书分为四个章节:排版造型、网格构造、idea的十年、装帧意匠。收录其1987年至今的百余件作品,每件作品由白井先生撰写详细的设计说明,并收录有《字体排印——语言造型规范化与常数化的轨迹》《活字与网格系统——书籍格式的形成》《以网格系统制作的页面设计》等文章,详述了关于字体排印、网格系统等历史以及自身实践的历程。白井敬尚是日本很好设计杂志《idea》的艺术总监,精细的文字编排、精湛的印刷工艺、质感丰富的纸张材料,是这本杂志的标签。白井敬尚也是日本研究网格系统的拥有代表者之一。
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 丛书一套共10册,此为其中之 锦绣卷 。 锦绣为精美鲜艳的丝织品,明清时期锦绣织物工艺繁多,纹样丰富。作者团队收集和整理了大量国内外锦绣文物,涉及宫廷服饰、传世丝织品、出土文物,如龙袍、马甲、补子、扇子等,进行了分类、主题分析、元素提取等研究工作。 本书精选其中170件文物,将纹样分为植物、动物、人物、器物、自然元素及抽象纹样五类,进行纹样复原、绘制,并附上所采集的原图,配以分析解读,揭示了纹样中蕴含的历史、艺术和文化元素。 蝶恋花 寿山福海 珠联璧合 等经久不衰的精美图案以及多样的配色再现了古代锦绣织物工艺之丰富和图案艺术之美,展现了一件件文物背后的吉祥寓意,让古老的丝绸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阅读此书也使读者徜徉在中国传统织物艺术之中,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织
本书以东方传统色彩为美学基础,系统介绍了中国、日本、韩国的东方色彩观、东西方用色异同,以及东方配色口诀与西方配色原则等;同时结合亚洲9国主创团队访谈、53个优选设计案例展示、色彩色值和用色比例考量等,使读者轻松掌握色彩的应用法则。
《改变阅读的设计》由知名书籍设计师、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刘晓翔主编,是一部探讨书籍设计与阅读、设计与生活的艺术图文集。本书荟集中国当代书籍设计中坚和新锐力量的书籍设计案例及创作谈,尤其突出1980 年代及其之后出生的新锐设计师,讲述他们对书籍设计的理解、书籍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如何看待设计与阅读的关系。 书中呈现大量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复盘一本本美书的诞生过程,同时也充分表达了个性之美。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中国丝绸文物分析与设计素材再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3BAH58F00)的研究成果,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17世纪中国输出俄国的丝绸艺术研究 (16YJCZH085)的研究成果之一,同时得到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浙江省浙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课题 基于考古实物的浙江明代丝绸艺术研究 (16JDGH016)的大力支持。本书将明清时期的暗花类丝绸织物的纹样按题材分为植物纹样、动物纹样、自然景观纹样、人文纹样、几何纹样五个类型,在采集了大量出土与传世的明清暗花丝绸文物信息,对200余幅织物纹样进行描绘后,此处精选其中的148幅织物纹样并附上所采集的文物图片和简要的纹样分析。希望本书可以丰富中国传统丝绸纹样宝库,为丝绸艺术史、纺织品设计、服装服饰品设计等相关
从远古时代的石质工具开始,研究设计的发展历程,它的动机、它的成功,它的失败,它的矛盾……而这也是认识人类历史的一种方式。同时,这本书也是关于设计先驱的研究,包括视觉实践者、勇敢的设计-企业家、开明的设计-制造商、革命性的设计学院,以及富有远见的风格运动,他们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找到更好的、用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坚信可以构建出一个更好的未来——即便有时他们的直觉并不准确。与此同时,设计的故事还可视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简史,亦是人工制品如何塑造我们生活的历史。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整个世界正因工业革命的到来而蓬勃发展,同时也略显动荡。也正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受到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各类刺激,设计艺术也酝酿着新变化。艺术手工艺运动(Arts Crafts Movement)、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人类设计艺术史上的现象级艺术潮流。这三大运动可以被视作现代设计的发端,他们是人类艺术设计历史上独特而又伟大的存在,正是这三大运动改变了当代世界的整体审美,堪称现代设计的鼻祖。艺术手工艺运动发源壮大于英国,之后波及欧美日本,而新艺术运动主要始于法国,然后在欧洲各国引起爆发,至于装饰艺术运动,它也发源于法国,但由于介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缘故,所以他的高潮是发生在受战争影响*小的美国。本书将以艺术课的形式逐一详细全景展示这三
设计也是一种写作。从2003年起,何浩一直与中国*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合作,设计了超过百部的高品质艺术书籍与画册,他以独立设计师的身份,共同创造和书写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本书即何浩在当代艺术书籍设计领域的作品选集。
《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如果在旅馆里弄不清楚怎么开水龙头,或者面对不熟悉的炉灶或电灯开关时,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会手足无措。唐纳德A诺曼大胆地指出,不是你太笨,而是物品的设计没有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心理。虽然拙劣的设计俯拾即是,但是设计出易于理解、方便使用、令人愉悦的产品并不困难。《设计心理学》增订版对好设计具有强大的作用,不断提醒我们为什么有些产品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有一些产品却让用户非常受挫。诺曼博士在《设计心理学》增订版里,始终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将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导入到设计之中。不仅着重于反思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用户带来的困扰,更着重于解决问题,用这些基本原则帮助设计师找到真正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一方面诺曼博士从多个角度分析,更新了大量的案例提醒
本书介绍建筑大师路易斯康1935年-1974年创作的作品,包括手绘、图片、模型、平面、立面,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书,适合建筑专业师生和建筑师。康的作品的几何形式、空间结构,以及虚实对比的材料,如同交响乐般在空间的艺术中构成相辅相成的回响。对后来的建筑师们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建筑师所处的时代,能够跳脱现代主义的框架,带给人永恒的艺术感受,这是一种先见之明式的展望未来。路易斯·康,一位跨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建筑师,影响了安藤忠雄众多有名的建筑设计师。发展了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康的作品中,大量采用了几何形状,清晰的空间结构,以及运用光线的变化,光影与空间巧妙的结合。像特伦顿犹太人公共浴室(1955)、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孟加拉国国会大厦,都采用了向心性的布局。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萨尔克生物研
PRAXIS系列出版物是BLOOM s出版专门为花店经营者打造的,是目前欧洲公认的*为实用的花店参考书。内容涵盖花店零售业产品设计、四季节日的花店店面布置等内容,具体包括花束和花礼设计,婚礼等活动和庆典的花艺设计,室内绿植、盆栽、微景观设计,人造花、干花等不凋花的作品设计,以及非常实用的家居和办公场所的空间花艺设计。 PRAXIS的案例全部全部由BLOOM s的花艺设计师团队打造,都是当下*受客户欢迎的样式,并对未来的流行趋势做出指导和预测,为花店从业者作出*前沿的指导与建议。其实用性还体现于为大部分作品的制作难点提供了步骤解析,让每个阅读者都能得到切实可操作的实践指导。 本书对PRAXIS*一年的内容进行合集出版,相信能给中国的花艺行业提供设计的灵感。 另外本书也可以直接作为花店的产品手册,放在店内供顾客翻阅参考。
本书分四个章节,分别从产品包装的色彩、图形、工艺材料和版式切入展开介绍,并且附录部分对烫金、击凸、压凹等工艺也作了详解。书稿以日本的各类商品包装作为载体展开,究其原因是因为日本的设计向来注重从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元素进行创新,这和现阶段国内比较热门的设计潮流比较贴近,估计在这类设计师读者群体中会有较高的接受度。通过对包装作品的案例分析进行深度解读,能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到日本包装设计中的创意与方法。选取的案例作品包含茶叶、护肤品、甜品、酒类、饮料等商品,这些都是消费者能够日常生活中能够轻易接触到的,也是产品设计主要的市场。色彩章节对色彩搭配所影响的色彩心理学以及消费心理学作了深入介绍;图形和工艺材料章节也解答了商品所营造的 氛围感 是如何对消费者购买欲进行 捕获 的。通过本书的阅读
《设计博物馆》是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的官方指南,囊括了从阿尔瓦 阿尔托(Alvar Aalto)到马尔克 扎努索(Marco Zanuso)等全球领先设计创新大师和他们的开创性作品。本书涵盖了建筑、工业、产品、平面、数字与视频游戏等各个设计领域,深入分析设计风格及运动流派之间的传承演变。《设计博物馆》从A Z对设计与设计师进行排序,以时间为序排列设计运动与风格,收录大量权威设计词条,并提供了完整的时间线索,这是现代设计谱系的完美呈现,将成为激发设计灵感的重要资料库。
通过这本书,我对以往的50 件作品进行了自我剖析,尝试着探寻每件作品背后的主宰思想是什么?作品表达了什么思想?在作品设计中,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等等问题。 当然,每件作品背后都蕴藏着许多思想,无法一一用语言表达。即便如此,我还是努力在每一件作品中寻找其中心思想、外在表现或者是表达手法,并尝试用语言加以表达和阐述。 在此过程中,我也曾经因为某件作品的关键词数量较多而纠结。这时候,我通常先将其搁置,然后去研究其他作品。如果其他作品中也包含同样的关键词,那么就将此关键词也列入其中。完成所有分析工作之后,我发现50 件作品中的50 个设计修辞法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有的修辞法都贯穿于每件作品设计的始终。 那么,设计作品的关键词到底是什么呢?是思想,是方法,也是作品的外在表现。于是,我将其命名为修
本书精选了45个博物馆陈列设计项目,汇集了全球各国设计师的作品,全面的向读者介绍了博物馆室内陈列设计的各个要点,包括空间划分、内部结构、使用材料以及装饰元素等等。相信会给读者朋友的启发,为读者提供新鲜的设计灵感。
《设计与百年民生》是一部按照中国社会近现代历史发展轨迹来探讨中国近现代设计历史的学术性研究论著,而不是一部单纯的设计史编著。本书以设计学入手,大量运用了现代经济学、社会学和艺术学、历史学的分析研究手法,着眼于深入分析、研究对近现代中国设计事物发生、存在、发展起到基础性影响的社会形态与产业背景以及风俗民情、商业宣传等决定性因素,从中梳理出以民生商品的创意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销售为“产业链”形态不断完善、不断改良的历史事实对中国近现代设计事物支配性的作用,也总结出一条中国设计百年得失最为关键的经验教训:设计事物文化属性的最根本内容和最基本价值,全在于设计事物对社会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品质改良与生产效率提升,本书的学术见解和立论依据均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本书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
《传承与重构----威基伍德产品设计的历史研究》以威基伍德在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经典设计为研究对象,探寻不同时代背景下设计语言和风格的形成原因,以及产品设计与材料研发、生产管理、市场销售、社会消费、生活方式、艺术审美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通过这一层面的梳理和评析,我们可知陶瓷产品设计历史面貌形成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产品设计的传承与重构这一中心论题展开探讨,以期寻找到解释威基伍德设计历史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包装设计资料库出版至今已有近30年,是首本具有性的包装结构图形集。多年来,它的内容也在随着时代变化不断更新补充,至今仍提供着全面而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实用方案,是设计师的宝典。 本书提供了600多张包装图形,涵盖了纸板包装的图形及结构设计、售点产品陈列盒还有其他三维包装盒的平面设计图,远远多于同类书籍。这些包装图形的旁边都配备了说明,就使用材料、方法和历史渊源,技术演变做了简要的介绍。 书中每一个模型都经过结构测试以确保立体图形的正确性,经过描摹、扫描或复印就可以直接使用。设计师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按比例缩放这些结构,或稍加改动,即可用到自己的产品设计当中。 本书内容详尽,类目齐全,查阅方便,是一本成熟完善的模型图册集,可供设计师、设计专业学生、包装行业从事者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观念结合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不断地激发、满足着人们新的需求。与“人造物”直接相关的设计教育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日趋成熟。国门的日益开放,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对物质产品的品质与外观无疑会有更进一步的要求;设计教育、研究与未来市场需求的联姻、与高科技手段的结盟以及国际间交流与协作已形成趋势。 基于对设计教育基础理论薄弱的忧虑,中国美术学院和上海书画出版社携手编撰出版了这套《现代设计大系》,以期为我国设计领域的基础理论做出一些踏实的工作,弥补目前教学中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借此增强我们师资联合体以及广大设计界人士的理论素质。当然,对于这套书中所提出的理论设想和学科构架,需要更多实践者加以验证和优化,
2004年,中国首次选出“中国zui美的书”,以参加次年举办的莱比锡“世界zui美的书”评选,开始了一段莱比锡美书之旅。本书收录了2004-2019年间德国莱比锡“世界zui美的书”评选活动中历年获奖书籍之大成。全书1500多页,收录209册世界zui美的书,翔实地记录了这些享誉世界的图书所属国家、作者与设计师、所获奖项、开本、页码等图书规格等详细资料,附以获奖书的英文原版评语和中英对照的内容提要和设计亮点描述,以及每本书的立体书影和精彩版式展现,全书收录209本书,1500页,8000幅精美书影,堪称“世界zui美的书”的设计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