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 东方美学口袋书 系列以敦煌纹样为主题的图书,共收录了61种敦煌纹样,如忍冬纹、海石榴纹、宝相花纹、莲花飞天纹、双凤纹、莲花璎珞纹、卷草团花纹、莲花团花纹等。 书中不仅展示了纹样的高清图片,还详细介绍了纹样的历史来源、结构特点。本书内容丰富、开本小巧,让读者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纹样知识,享受传统文化之美。 本书适合作为专业设计师、插画师随身携带的工具书,也适合喜欢传统文化,对纹样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学习。
本书精心挑选了90例经典、时尚女童装款式,每个款式均提供了款式说明、正背面款式图、面辅料介绍、规格尺寸表、裁剪图及部分工艺示意图等。 全书结构图清晰、规范,涵盖女童装的裙装(连衣裙、吊带裙、背带裙、短裙)、裤装、T恤、衬衫、外套、夹克、羽绒服、大衣、马甲、旗袍、肚兜等类别,加入大量女童装成品裁剪实例,方便读者阅读和参考。 本书是一本易学易懂的实用工具书,也是广大童装制作、设计人员的专业书籍,还可作为服装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及服装院校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参考书。
《设计中的设计》自2003年出版以来,在日本先后加印十七次,2004年荣获由SUNTORY财团颁发的第二十六届文学艺术大奖,2005年,在台湾出版后,迅速登上诚品书店、金石堂艺术类图书排行榜,蝉联多期,畅销至今。当你们因为读完这本观念设计书而感到越来越不懂没计时,这并不意味着你对于设计的认识倒退了,而是证明你在设计的世界里又更往深处迈进了一步。
《时尚的迷宫》是一本时尚文化类图书。它是日本当代身体哲学家鹫田清一对服饰与身体的哲学思考,如服饰对身体的遮蔽性、装饰性、人穿着服饰的心理,等等。一件衣服到底是遮盖着我的身体,还是让我的身体展露出来。衣服到底隐藏的是什么;或者说是因为什么都没有才装饰成这个样子。作者认为,时尚是一个永恒的矛盾体。时尚在创造自己的同时背叛自己,在设定自己的同时瓦解自己。这一切都是因为人内在的 不均衡性 造成的。作者在书中也分析了这种 不均衡性 ,并用各个时期思想家经典著作中的语句进行了阐释。 《时尚的迷宫》也是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校长鹫田清一教授的时尚文化处女作,它深度解读了日本人是如何理解服饰与身体的关系的。它是了解日本当代服饰文化,理解山本耀司、川久保玲、三宅一生等日本时装设计师的作品和理念的基础。
1925 1930年的 包豪斯丛书 是现代主义时期集中的一次出版行动,《包豪斯工作坊新作品》是这套丛书中的第七册,由丛书发起人、包豪斯当时的校长瓦尔特 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学校教师拉兹洛?莫霍利-纳吉共同编撰。 本书阐述了包豪斯学校在格罗皮乌斯担任校长期间的教学基本原则,也即希望发展合乎时代的建筑,并且注重从家用器皿到住宅的整体设计,格罗皮乌斯坚信房屋与住宅用品必须有意义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在设计上从功能触发,找到每种物品适合的造型。包豪斯设有家居、金属、纺织、陶艺等多个不同功能的工作坊,本书是当时各个工作坊作品的总览,书中列举出大量工作坊的作品,为如今研究包豪斯时期的设计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
中国纹样历经千年的传承,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依然璀璨无比。它们不仅反映了时代的文化特征,还诠释了独特的东方美学!本书是“东方美学口袋书”系列的纹样主题图书,选择了60多种传统纹样,并按照几何美、自然观、草虫鸣、花鸟语、瑞兽谱、万物生为主题进行分类。纹样类型多样,如锦纹、回纹、盘长纹、龙纹、狮纹、麒麟纹、博古纹等,每一种纹样都提供了纹样简介、元素线稿、文物纹样展示、纹样高清图等内容。 本书开本便携、内容丰富,适合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喜爱纹样的读者欣赏和学习。
本书是“东方美学口袋书”系列的中国传统色主题图书。 本书选择了92种传统色作为主色,每种主色延展出3种相关色,共360多种中国传统色。书中提供了各种颜色的相关实拍照片、来历、普及知识、颜色展示以及配色方案,每种颜色都有相应的色值,开本小巧但内容丰富,便于随时随地阅读。本书是传统文化和美学的普及书,也是专业设计师、插画师可以随身携带的工具书。 本书适合喜欢传统文化、喜欢中国传统色的读者阅读。
怕配色理论枯燥冗长么?怕技巧方法不够实用么?本书保证让您学到实用而又系统的配色知识! 本书通过简明易懂的示例作品,逐条讲解了绝对不可背离的配色理论;将具体的设计案例进行修改前后的对比,分析了如何才能使配色更具效果和表现力;根据希望达到的不同表现效果和目的,展现了设计师必须要了解的配色技巧;介绍了在理论无法适用时应对的配色设计方法;讲解了基本的色彩知识和易用的PhotoShop技法;刊载了日本目前最活跃、最权威的设计师的主题性访谈。
《被遗忘的王国:丽江:1941—1949》是俄国作家顾彼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所写的一本回忆录,记录了他在丽江这块神奇、美丽而宁静的土地上,九年生活工作的所见所闻。书中文字涉猎角度极广:包括丽江的集市和酒店;纳西人的性格特质;丽江及其周边的藏族人;丽江的普米族、彝族和白族;殉情和东巴仪式;丽江的婚俗;丽江的节日;纳西族的音乐、美术和悠闲时光……这本书单单是从完整保留真实一段历史时期切片的角度,已经具有宝贵的活化石的作用。本书豆瓣评分8.8分,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07年首次出版后轰动西方,把神秘的丽江带进了一个新的世界,不少旅行家、探险家纷纷背负行囊寻找这个神秘莫测的“王国”。这本书绝不是一个外国人浅尝辄止的好奇和旁观,而是一个学者对丽江当地少数民族和纳西族文化在精深考量和研究后的心血之作。
汉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织染工艺,还是纹样、配色,都体现了独特的东方美学。 本书是“东方美学口袋书”系列的汉服主题图书,按照朝代梳理、选择了30多种汉服,如曲裾深衣、直裾深衣、交领襦裙等,带领读者走进汉服文化,感受中华传统之美。本书不仅展示了服装形制、设计细节、上身装扮、汉服配色和纹样等内容,还介绍了相关的汉服配饰、鞋履、面妆知识。 本书开本小巧、内容丰富,适合设计师、画师、传统文化爱好者、汉服文化爱好者阅读。
在当代广告界巨人克劳德·霍普金斯看来,广告是放大的推销术,它的目的就是实现销售!开展试点活动、追踪广告效果、用兑换券发送样品,霍普金斯以 时代的眼光发明的独特做法,至今仍被奉为广告界的圭臬! 什么样的广告标题能使销售量提高5~10倍? 为什么免费赠送 品无法提升销售力? 广告应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还是越简洁越好? 为什么广告应尽量避免使用消极画面和文案? 治疗性的文案要优于预防性的文案吗? 衡量广告创意好坏的关键标准是什么? 在本书中,霍普金斯基于35年的从业经验,通过30余个经典案例向大众揭秘价值百万的 广告是怎样炼成的,以及广告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一门专业、精准、可测量的科学。无论是营销推广,还是品牌塑造,一切从学会广告开始,本书是所有广告人都应当阅读的经典传世之作!
本书将具体的设计案例进行修改前、后的对比,鲜明而直观地呈现了版式设计理论的实际效果,通过简明易懂的示例作品,对版式设计理论进行逐条讲解。 本书还介绍了丰富的、对实际工作发挥作用的设计规范,介绍了在理论无法适用时进行应对的设计方法,刊载了日本目前比较活跃的艺术总监的主题性访谈。 本书作者将版式设计的一般性原理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给读者。实用的设计方法能够给在书籍杂志设计过程中充满疑惑的设计师们指点迷津。 本书共分四大章:页面构成的理论;图片的理论;图解图说的理论和文字组合的理论。并通过简明易懂的示例作品,对版式设计的四个主要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
集画家、雕塑家和字体设计师三重身份于一身的埃里克 吉尔 (1882-1940),是英国历史上20世纪初*著名的艺术家之一。尽管关于他的私人传闻干扰了其艺术成就,但这无法遮蔽他才华横溢的一面。伦敦地铁、英国陆军、BBC、企鹅出版、Benetton、John Levis等直接使用或转化了他设计的标志性英文字体Gill Sans作为标识,足以说明这一点。在《埃里克 吉尔谈字体、排版与装帧艺术》一书中,吉尔化身为一名思考者,观察者,诉说者,分享者,带领我们穿越奇妙的印刷世界,小到一个字母的一个部位,或是不足一英寸的页边距,大到宏伟的时代图景,或是深刻的哲学思考。读者能从吉尔对时代地域,字体设计,印刷工艺,字模制作,纸墨选材,格式统一,印刷工具,书籍装帧和书写文字的讲述中对其艺术创作和艺术思想窥见一斑。
《环境设计专业公共艺术教学实训》以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互选课程中的尔雅通识课程 设计与人文一一当代公共艺术 的课程实践为基础,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同学的训练过程为样本,结合设计课、基础课、毕业设计的训练展开。 《环境设计专业公共艺术教学实训》共分十章。 第1章为需求分析,主要是对当前国内众多设计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开展公共艺术教学的需求进行分析,并介绍初步的教学目标、特色、优势与步骤。 第二章为背景介绍,阐述开展公共艺术设计教学前的理论准备工作,包括帮助学习者明确中国国情下公共艺术的界定、现有法律法规、现有审美理论以及部分中国当前公共艺术代表作赏析。 第三章是方法带入,具体介绍开展公共艺术设计教学的方法,特别加入了2016年以后开展的像素化、植物仿生等新兴公共艺术
构图是影响视觉的关键因素。《构图至上》共分8章,从摄影构图的一般规律开始,由浅入深地介绍了摄影构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详细讲述了构图的造型因素、构图元素、光线对构图的影响、利用电脑后期的二次构图等。按摄影的门类重点对风光摄影和小品摄影的构图做了细致讲解。全书的特色还在于重视对构图观察和拍摄实践方面的思维引导、训练和练习。全书内容凝聚了作者30多年来对摄影构图的理解和宝贵的拍摄经验,汇集了500余张精彩的摄影作品和范图,尤其是风光摄影作品有很高的技术和审美水准,这都给予读者高起点、有价值的视觉学习体验。 《构图至上》适合摄影爱好者、大中院校摄影系学生阅读学习,对初学者尤其有帮助。
2001经典原版翻拍曝光 DIY怀旧未裁切毛边本 两款随机赠送海报 亚太设计年鉴常客、德国IF传达设计奖、红点传达设计奖、台湾金曲奖专辑包装奖得主…… 《Fw:永真急制》仿佛是一份走过匆匆时光的邮件,投递那个夏天锋芒毕露的少年、投递那些一针见血的文字的饱满的影像到2011。是设计美学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经典传奇。内容不够正经、既偏执又端庄、既哀愁性感又美丽哀竭,极短的述事内容里,每一个简短的、力与美的小题大作,都是一种都市社会主义的集体挫败,每一个短促的完结都是一个冗长的开始。
黑川雅之被称为“东京的达芬奇”,是当今世界知名的设计大师。本书以日记形式的设计感悟,让读者从黑川雅之的思绪中体会他对设计与生命的理解,是奉献给所有那些在“深不见底的不安感”和“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夹缝中生存,并有志于进行创意与设计的人们。“生命与性”的哲学理念是他设计的永恒主题,他如同一个诗人,在时间与空间中不断探索,寻找着人类灵魂的栖息地。
什么是图像?图像与文字的关系如何?文字之外,图像如何传达思想和情感;图像之内,文字怎样佐助读图,塑造思想形象,这是古今中外众多文人学者试图解决的问题。《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建构的就是关于如何读图、解决图文之间张力的一种理论。作者W.J.T.米歇尔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批评探索》的主编,著有图像理论方面的“三部曲”:《图像学》、《图像理论》和《怎样读图?》。
本书是法兰教授最近的作品之一,主要阐明了三个问题:设计史的来源、设计史现在的状况、设计史的未来发展可能等三个基本问题。解答上述三个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在对设计史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讨论中促进关于什么是设计史,以及如何写作一部好的设计史等两个问题的深入认识与反思。本书结构完整、逻辑清晰,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也分别代表了作者对设计史学科三个不同方面的反思:设计史的史学、设计史的理论与方法、以及设计史的认识论。
《艺术·设计的色彩构成(修订版)》属于朝仓直巳先生对“构成”设计理论中“色彩构成”部分的总结,从色彩构成的意义和目的、色彩的要素和体系、色彩构成、色彩的心理、生活与色彩、艺术家喜爱的配色、调色、色彩要语解说等几个方面部分进行阐述。书中所选案例来自艺术名作和学生作品,举例丰富,分析详细。本书强调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及中等专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材,也可供广大艺术设计工作者和艺术设计爱好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