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编辑创意方面,可谓是别开生面,它的归纳方法与以往不同,我们从它的编目上可见一班。这是一本画集,即以形象为主的画册,分别为,精选篇,主要是介绍全国数百位装帧艺术家和画家,近年来的精心之作。第二,少儿篇,辑纳了全国各出版社为少年儿童图书的装帧设计。第三,期刊篇;本书装帧就包括书籍、期刊和报纸等一切出版物的设计。第四是欣赏篇:这一篇辑纳了解放初期至90年代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最后一部分即第五篇是探索篇:这也是一个创举,它是搜集全国各艺术院校书籍装帧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和创作的作品。
《书籍设计:书艺问道》了以往的书籍装帧概念,从现代设计学、编辑学、传播学、美学及工艺学等多种角度,阐述了对书籍形态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作者倡导的“书籍设计”新理念。作者结合丰富的设计案例,全面讲解了现代书籍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流程,介绍了将书稿信息进行逻辑化、秩序化、艺术化和趣味化编排与整合的各种技巧。强调书籍设计不但要赋予文字、图像、色彩等设计元素以富有情感和内涵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必须通过独特的材料和工艺技术实现书籍视、听,触、嗅、味的五感之美,从而使书籍内容与书籍艺术形态达到统一。作为一部写给初学者的书籍设计基础,《书籍设计:书艺问道》对中外书籍艺术发展历程和现代书籍设计的艺术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展望。不仅肯定了外国设计艺术对中国书籍设计所具有的借鉴作用
本书以超高功率电炉技术为主线,介绍了电炉炼钢发展及前景,超高功率电炉发展过程与理论依据、设备、工艺及其相关配套技术,LF炉设备、工艺及过程优化,并重点介绍了电炉及LF炉工艺设计,以及电炉炼钢车间工艺设计。 本书可作为冶金学科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可供压力加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以及铸造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参考,对研究院所及企业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尤其是对电炉LF炉工程设计及工艺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符号作为人类文化的产物,凝聚着人类的沟通与情感的渴望。产品设计中语意传达的研究和应用,便是希望通过符号的价值来满足消费者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各种需求。产品语意学并非研究产品本身的符号性质,而是希望通过人类文化中的其他符号,使产品具有更多的内涵。 芬兰在2002年初发布了其至2005年为止的“工业设计技术计划(The Industrial Design Technology Programme)”,如下图所示,其目的是为了使工业设计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中整合了多样的学科,并指出:那些为成功的主要的跨国公司都是把社会和文化的专项研究融合到它们的全球化开发中去的。市场正变得越来越为破碎,个性化的需求在增加。认识到使用者这一终端的需要,并且产生建立在这
为了更好的把握数码产品行业的发展态势,塑造数码产品的良好形象,本书从如何制定策略提升数码产品形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角度出发进行写作。内容包括绪论篇、环境篇、产品篇、形象篇和策略篇5大篇,从中可以了解和掌握数码产品的设计、技术、工艺知识和技能,数码产品形象塑造方法,以及制定与实施数码产品的产品策略、广告策略与营销策略相关方法,并辅以国内外成功的数码产品策划实例 本书涵盖数码产品的产品设计、结构工艺、策略策划、形象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系统全面、理论与实际结合、可读性强,对数码产品的造型与结构设计、工艺处理、品牌管理、营销策划等相关方面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吴佩平、章俊杰编著的《产品设计程序与实践方法(实验性工业设计系列教材)》一共分为四章:章简单介绍了工业设计发展的历史以及工业设计包含的内容和特点;第二章按照产品设计开发的程序分小节讲解每一个设计流程,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可以初步了解产品设计开发的基本流程;《产品设计程序与实践方法(实验性工业设计系列教材)》的第三章讲述了产品设计开发的思维模式,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常用的实践方法;第四章用实践案例来解析产品设计开发程序以及如何具体应用各种思维方法,案例汇集了学生练习、设计竞赛、企业实际设计项目等内容,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可以对前两章的内容有一个更加具体和深入的理解。对应不同的设计任务,具体的设计程序和适用的思维方法也都不尽相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