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书籍装帧设计》主要依据初学者学习书籍装帧设计的普遍规律安排内容,由浅入深地讲解了初学者需要掌握和感兴趣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全面解析各个知识点。全书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详细地介绍了书籍装帧设计的基础和要点,使读者能轻松地学习并掌握。 《零基础学书籍装帧设计》共分为5章,分别为第1章书籍装帧设计基础、第2章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元素、第3章书籍装帧的封面设计、第4章书籍装帧的版面设计和第5章书籍装帧的其他设计。《零基础学书籍装帧设计》主要根据读者学习的难易程度,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需求来安排章节,真正做到为学习者考虑,也让不同程度的读者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所需内容,强化自己的弱项,并有效帮助书籍装帧设计爱好者提高操作速度与效率。 《零基础学书籍装帧设计》知识结构清晰、内容有针对性、实例
《改变阅读的设计》由知名书籍设计师、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刘晓翔主编,是一部探讨书籍设计与阅读、设计与生活的艺术图文集。本书荟集中国当代书籍设计中坚和新锐力量的书籍设计案例及创作谈,尤其突出1980 年代及其之后出生的新锐设计师,讲述他们对书籍设计的理解、书籍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如何看待设计与阅读的关系。 书中呈现大量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复盘一本本美书的诞生过程,同时也充分表达了个性之美。
设计也是一种写作。从2003年起,何浩一直与中国*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合作,设计了超过百部的高品质艺术书籍与画册,他以独立设计师的身份,共同创造和书写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本书即何浩在当代艺术书籍设计领域的作品选集。
这是一本内容全面、资料详实的做书指南。作者安德鲁·哈斯拉姆身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以细致严谨的文字、通俗易懂的讲解搭配大量照片和图示,让你深入了解一本书诞生的全过程,同时将书籍设计所推荐的专业知识倾
......
《中国书籍装帧4000年艺术史》从中国文化的视角及装帧学本体的角度,阐述了中国书籍装帧的初期形态、正规形态、册页形态和现代形态,对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和插图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全方位介绍,并对书籍装帧要素的笔、墨和纸与中国书籍装帧的内在关系也进行了研究。 《中国书籍装帧4000年艺术史》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谈书籍的版式、书籍的结构和装订形式,从书籍装帧中透视了中国装帧艺术的美学思想,从古代书籍装帧史的角度阐述“书卷气”,从书籍内容与装帧形式谈二者内在的文化同一性。 《中国书籍装帧4000年艺术史》从远古结绳书的初期形态叙述到近代平装书的现代形态,对中国书籍装帧从文化和美学的视角进行梳理和整理,特别论述了中国书籍装帧与文化和审美的内在关系,涵盖了中国几千年文化史。
书本,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本书将开启一次书籍的奥德赛之旅,带你领略书籍制作的奇妙过程。 看着书架上一本本的书籍,你知道书是怎样做出来的吗?或许你是一位爱书之人,或许你是出版界的从业者。然而,有多少人能全面地回答出这个问题呢? 日本知名编辑大师松田哲夫深究这一课题,与手绘插画家内泽旬子联手,带领你从拆开一本书开始,一探装帧、手工书、纸张、印刷……的奇妙世界。
本辑内容重点之一是:介绍中国近代书籍艺术界泰斗之一钱君匋先生的设计遗作、遗稿及藏书,钱先生为书籍艺术奋斗七十余年的成就是中国出版业的宝贵财富。重点之二是:分享日本有名设计师、出版人松田行正先生的图表设计课程及所成立的一个人的出版社(牛若丸出版社)所追求的做书人的自由境界的出版理念。
《书籍设计》靠前6辑记录了2015年德国莱比锡书展中欧书籍设计家交流成果,并展示了2015“世界好看的书”获奖作品。
如今,传播知识信息的手段,不再局限于书籍、报刊,面对来势汹汹的网络挑战,传统纸媒——书籍已日趋精品化。在第四届中国大学生书籍设计展中,不少作品表现出对书籍结构的把玩、对纸张材质的迷恋,这些精美书籍在电子时代更加使人动容。本辑《书籍设计》着重展示这次设计展中学生们的创意赋予书籍新的感染力。 本辑亦有爱书前辈们分享几十年来结下的不解书缘。比如,韩国的李起雄先生是如何带领韩国的出版人铸造一座人文之城(坡州书城),历经20年实现“梦中集群”模式,成为韩国独具魅力的“书筑风景”。 另外,关注度较高的“书籍设计家访谈”及“中国好看的书”等内容本辑均有近期新介绍。
杨永德编著的《中国书籍装帧4000年艺术史》从中国文化的视角及装帧学本体的角度,阐述了中国书籍装帧的初期形态、正规形态、册页形态和现代形态,对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和插图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全方位介绍,并对书籍装帧要素的笔、墨和纸与中国书籍装帧的内在关系也进行了研究。 《中国书籍装帧4000年艺术史》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谈书籍的版式、书籍的结构和装订形式,从书籍装帧中透视了中国装帧艺术的美学思想,从古代书籍装帧史的角度阐述“书卷气”,从书籍内容与装帧形式谈二者内在的文化同一性。 《中国书籍装帧4000年艺术史》从远古结绳书的初期形态叙述到近代平装书的现代形态,对中国书籍装帧从文化和美学的视角进行梳理和整理,特别论述了中国书籍装帧与文化和审美的内在关系,涵盖了中国几千年文化史。
设计也是一种写作。从2003年起,何浩一直与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合作,设计了超过百部的高品质艺术书籍与画册,他以独立设计师的身份,共同创造和书写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本书即何浩在当代艺术书籍设
封面设计主要分为两大类书籍和杂志,其中以书籍的封面设计为多。世界各地每天都出版很多书籍,封面的表现对于书籍来说很好重要,因而,吴艺华编著的《书籍封面设计》对于书籍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分类,力争全面展现书籍的各种特点,书中尤其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业、语言、艺术、体育以及一些特殊门类进行了明确的说明,而书籍的内容与封面设计的相得益彰成为研究的关键。
孟乐、秦博编著的《期刊报纸设计》是版式设计精品艺术丛书之一,系统全面地讲解了期刊、报纸设计相关知识,主要内容包初步认识期刊、初步认识报纸、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版式设计的综合应用、版式设计在期刊和报纸由的应用、图片在版式设计中的应用、色彩的处理等。可作为高等院校及各类培训班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平面设计人员的参考书籍。
杨永德编著的《中国书籍装帧4000年艺术史》从中国文化的视角及装帧学本体的角度,阐述了中国书籍装帧的初期形态、正规形态、册页形态和现代形态,对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和插图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全方位介绍,并对书籍装帧要素的笔、墨和纸与中国书籍装帧的内在关系也进行了研究。 《中国书籍装帧4000年艺术史》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谈书籍的版式、书籍的结构和装订形式,从书籍装帧中透视了中国装帧艺术的美学思想,从古代书籍装帧史的角度阐述“书卷气”,从书籍内容与装帧形式谈二者内在的文化同一性。 《中国书籍装帧4000年艺术史》从远古结绳书的初期形态叙述到近代平装书的现代形态,对中国书籍装帧从文化和美学的视角进行梳理和整理,特别论述了中国书籍装帧与文化和审美的内在关系,涵盖了中国几千年文化史。
书籍应该是什么样子?古今中外的书籍都有不同的样子,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认识。然而,书籍并不就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书的外貌应该取决于书的内容,书的样子只为阅读而存在。读者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通过翻动、审视、思辨、聆听、触摸、联想,这些由多个途径得到的信息犹如“片片砖瓦”,因此,设计又可以看作是设计师实现的“萃取思想结构——固化物质形态”的过程,一个合理的房屋结构正是书籍所该有的样子。
中国绘画艺术,渊源有自,与吾国文明紧密相连。自晋顾恺之,千数百年来,流派纷呈,名家辈出。遗憾的是,我们至今尚无一部、全面介绍历代绘画、画家的著作。为填补这一缺憾,让读者更详实地了解中国绘画文明和历代画家,我们编辑了这套大型丛书。丛书分古代和近现代两个部分。古代画家上自顾恺之、吴道子、王维、下继宋、元、明、清诸贤,凡60余人,每人(个别2-3人)一集,近现代部分包括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周思聪等,凡30余人,每人一集,由郎绍君、张志欣主编。本丛书为大32开精装,铜版纸彩印,包括画家生平学行、艺术历程、绘画风格、谈艺录、各家评论、年表、传世作品目录等,并收入画家大量的生活、工作照片和近200幅绘画作品,资料详实,图文并茂,既有较高的学术性,又有的可读性,是专家、学者研究中国画家不可多得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