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雷编著的《纸品设计与制作工艺》讲述了:纸是一个载体,而设计赋予它生命。设计师通过对纸张自身属性的发掘及其空间形态的探索,使纸张的造型表达得以提升,借助先进的印刷和制作技术,来拓展纸品设计语义的表达层面,丰富受众的感官感知。 现代纸品设计使纸张仅作为承印物的传统角色得以突破,将纸张自身也参与到信息的组成中来,用纸张的三维空问造型来丰富印刷品设计的语义传达方式,从而提升纸张对于整个印刷品设计过程的意义。
本书将告诉你怎样进行基础训练:直线、曲线、排线如何练习;方形、圆形的几何体如何塑造;调子在明暗变化中的规律,各种物的具体画法,画面情调、氛围的渲染营造,书中都作了详尽的讲解。书中收有的大量图片,都经过了精心编排,庞杂之感。在这些精彩的资料和范画中:有鸟瞰的城市景观,有特写的教堂钟楼;有姿态生动的花草,有枝繁叶茂的大树;有乡间别墅,有普通住宅;有各种动态的人物,有多种多样的生活用品;小到一双鞋子,大到一架飞机。书里,古典与现代交响,西方与东方融会。你可以领略到各种风格流派,感受绘画的魅力;你可以受到陶冶,忘情于艺术殿堂。你无论是学习参考,还是欣赏借鉴,它都是一本不错的书。
陶艺制作是近几年流行的一种大众化的休闲方式,从各地涌现出的陶吧就可窥见一斑。陶艺制作的原料大都是最原始的媒材,采用比较古老的成型方式加工制作,人们享受泥巴在手中旋转的感觉,喜欢泥浆从指缝间流淌的遐想,留恋制陶时释放心情的过程,幻想烧窑时难以捉摸的窑变。陶艺完全是手工制作成型,既能锻炼动手能力,又能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对智力的开发也大有帮助。因此,许多艺术院校和综合性高校纷纷开设陶艺创作课程,用来了解世界陶艺的发展现状,掌握陶艺造型的基本规律,熟悉陶艺制作的工艺技巧,拓宽专业范围,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创造能力。全国许多大、中、小学也建立了专业陶艺工作室进行素质教育。本教材为陶艺教材,讲解陶艺的基本知识制作方法。
《江苏文化丛书·风物系列》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江苏建设文化强省、实施文化传承展示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该系列计有《江苏名镇》、《江苏名园》、《江苏名宅》、《江苏名刹》、《江苏名街》、《江苏名店》、《南京云锦》、《南京金箔》、《苏州刺绣》、《苏州桃花坞年画》、《扬州漆器》、《宜兴紫砂》十二种,基本囊括了江苏物质和精神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各个方面。本书是其中的《南京云锦》。
《守望与拓展:中国美术馆陶瓷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为守望与拓展-中国美术馆陶瓷理论研讨会论文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守望与拓展:中国美术馆陶瓷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内容主要包括:关于陶瓷的发展和组织、与陶瓷结缘、陶瓷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的合力、在历史中寻找昭示、陶之成器——中国当代陶艺中“器”的重要性、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从工艺美术设计到现代陶艺等。
设计素描是设计学专业的最基础课程,也是设计实践的入门课程。《设计素描》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教材,向学生介绍了设计素描的基本概念,使学生较为清楚的认识设计素描的意义与作用。书稿九个章节把设计素描的自然形态、具象形态、装饰形态、表现形态、意象形态、抽象形态、综合材质的概念、造型语言、表现形式分别加以阐释,使得学生在掌握的艺术原理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想象力。
在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人类的一切造物活动都是围绕着生活的需要而展开的,陶瓷的发明和制造也不例外。陶瓷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陶瓷的发展史也是人类改造自然和战胜自然的历史。手工生活陶瓷作为陶瓷品种中与生活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种,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手工生活陶瓷是造物活动的物化体现,以“用”为目的服务于人类生活,并以美的形式诉诸人的感官,体现着实用与审美的协调统一。制陶艺人在生产的过程中以手艺的建树和追求为目标,将思想与情感、技术与艺术,以及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体验通过手的劳动融入器物之中,体现出“人的创造本质”力量;陶瓷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制陶艺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陶瓷手工艺的特质是手工,但本质是属于
《吉祥剪纸(节日篇)》(作者连德林、袁升科)收录的剪纸作品,以民间吉祥图为主。吉祥图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美术形式,它丰富的内涵、真善美的理念,代表着中华传统民间文化。而吉祥观念的产生,上可追溯至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吉祥图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新视野 当代名家中国画鉴赏系列丛书”是我社近年来推出的一套旨在介绍全国崭露头角的新锐国画家的图书,为这些画家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本套图书推向市场这几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书是其中的一本,选取了新锐画家芩玉英近年来创作的精品力作。芩玉英寄情于画,以情动人,在青绿山水方面不断探索、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面目。本书所选作品极具代表性,既体现了画家的绘画功底,又可从中看出画家在“折中中西,融汇古今”方面所作的努力,较全面地呈现出了画家的创作状态和创作成果。
《探析现代陶艺的生活美学取向》研究重点是现代陶艺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目的在于以相关理论和文献资料与实物分析为基础,探讨陶艺与生活审美之间的关系和内涵,更进一步地体现这两个范畴的深层关联,以形成一个总体的逻辑美学结构,建构有效应对现代问题的美学观念,重申作为普遍性价值和思想意义的中国陶艺文化。而大的研究意义则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艺术教育传统,完善和发展综合艺术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
《繁花落尽:明清工艺拾零》内容包括:风情之旅,天府明珠—成都,千古名传—锦城,自古成都多胜迹,天府乐土重闲逸,蜀中锦绣谁家传,透视,缂丝团龙十二章纹衮服,艺术开讲,景泰蓝起源之谜,历史现场,丝织生产的工艺过程,文化探险,明清工艺美术的历程,染织工艺。
泥塑造型与定格动画(彩印)简单介绍了泥塑及定格动画概况、表现技法、制作工具,具体讲解了泥塑造型与定格动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全书从应用角度出发,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内容翔实,在制作上既有写实也有卡通。读者在熟练掌握传统泥塑基础技法的同时,还能了解先进的三维造型技术,并了解定格动画制作中泥塑造型的运用。 泥塑造型与定格动画(彩印)采用项目教学法组织教材内容,通过泥塑造型与定格动画(彩印)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各种泥塑造型方法及定格动画的角色模型制作、场景模型制作和定格动画制作的方法。 泥塑造型与定格动画(彩印)可以作为各级各类院校泥塑造型、卡通雕塑以及定格动画类课程配套教材,也可供手工制作爱好者参考。
速写是艺术设计中最基本的艺术语言和设计手段。在中国,从早期的工艺美术例如陶器饰纹、青铜器装饰、汉代画像砖、明代书籍插图到更为广泛的民间艺术中都有极好范例。通过讲解古今艺术大师的速写,揭示大师观察事物的独特角度,展示速写的各种风格和魅力。 在中央美院设计学院速写基础训练中主要强调了对于自然造型与形式的深切观察和感悟。造型基础中所包含的关于对现实形态的洞察、形态结构的认识形态的功能分析、自然形态的单元分析等内容都可以联系在对自然的速写观察中。在速写过程中,不断地联系课堂上的这些学习内容,有机地与自然的观察结合在一起,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本书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所作“中国传统工艺申遗与保护传承对策研究”课题的成果汇编,旨在就我国传统手工技艺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政策性问题及应对之策作一研讨,供有关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考。 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以农业和手工业为支撑的农业国,手工业在经济、文化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冶铁业供给农具、手工工具,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是不可能维持和发展的,假若没有了铁锅、铁釜,连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会有很大困难。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件都离不开传统手工技艺,诸如谷物加工、榨油榨糖、晒盐熬盐、做酱酿醋等等。先前的学者常说到传统手工技艺的经济价值亦即手艺制品的交换价值,殊不知手艺制品的民生价值亦即其使用价值才是更为本质的。我们日常所见所用的
《守望与拓展:中国美术馆陶瓷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为守望与拓展-中国美术馆陶瓷理论研讨会论文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守望与拓展:中国美术馆陶瓷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内容主要包括:关于陶瓷的发展和组织、与陶瓷结缘、陶瓷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的合力、在历史中寻找昭示、陶之成器——中国当代陶艺中“器”的重要性、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从工艺美术设计到现代陶艺等。
这是一本全面介绍国外玻璃发展史的专著,有各地博物馆收藏的公元前21世纪的玻璃块,前13世纪的玻璃棒、玻璃护符、玻璃盒,古埃及的皮纹瓶、法老头像,古罗马的镶嵌玻璃瓶、人物故事杯,中世纪欧洲的玻璃镶嵌画、狩猎图、公主肖像,教堂中的彩绘玻璃窗、釉彩灯,精益求精的玻璃、威尼斯玻璃,以至近代革新的波希米风格玻璃、英国和法国玻璃、奥地利罗叶兹玻璃、芬兰阿尔托玻璃、瑞典奥勒福斯玻璃、美国铁法尼玻璃等,并配有150余幅精美彩色插图可供了解和欣赏。通过阅读本书可大致了解国外玻璃艺术发展的全过程,及其艺术变迁、艺术流派,为玻璃艺术品收藏爱好者打开了眼界,也可以为造型艺术工作者提供一份丰富的参考资料。
《国宝在线:全景花鸟》介绍了我国古代绘画瑰宝,是表现我国古代花鸟绘画手法的珍品。包括:元朝张舜咨的《雪界翁黄鹰古桧图》,宋朝佚名的《雪芦双雁图》、《桃花鸳鸯图》、《梅竹聚禽图》,宋朝崔白的《双喜图》,宋朝李迪的《枫鹰雉鸡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