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 金 术1 金属工艺入门》是作者多年来研习金工技法心得与教学经验所整理出的基础入门技术。内容包含了金工的各个领域,以西方的工作习惯为主轴,融合了本土的技法和工具。本书资料搜罗丰富、技法讲解详细、图文并茂,完整探索了各类金工技法和使用,使有志于金工创作的读者可以循序渐进地认识金属,了解其加工方法与创作奥秘,在稳定的技术基础上成就生活艺术美学。
享誉国际的陶瓷艺术家白明,经过长期的创作、研究、实践、教学,历时七年著就此书。所有工艺环节均拍摄自景德镇真实的传统制瓷现场,并注重显示关键技巧、手法和工具,兼具代表性和指导性。600余张艰辛收集、精心挑选的图片,不仅将这个千年古镇的神奇制瓷技术详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也使这部作品具有田野调查般珍贵的史料价值。
在时间洪流中 沉淀百年 的植物与工艺之书 新艺术 大师莫里斯 皮亚尔-韦纳伊创作 集 植物装饰 艺术之大成 陶瓷、墙纸、梭织布、首饰工艺与金银细工 细数 15种装饰工艺的传统面目 鸢尾、百合、蒲公英、常春藤和雪花莲 唤醒 70种植物形态的大师手绘 在200多幅装饰设计案例中, 见证植物 从形态到纹饰的蜕变 , 领会装饰艺术家的通才与 返璞归真 百年前,工业运动已经兴起,但世界远没有现在流转得那么快。一位秉持着 手工 与 自然 信念的艺术家,在老师的工作室里苦学多年、也独立创作多年后,决定为手工艺撰写一本书,为以自然为归属的装饰艺术撰写一本总结性的著作。他希望有人能够记住在工业之前手工艺的面目,更希望他们一代一代之间传承的、对家与自然的信念在加速演变的世界中仍能为人的生活带来宁静和滋养。 他行走在乡间、在
本书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为远古彩陶、青铜时代、瓷器中国三部分。分别讲述了我国彩陶、青铜器、瓷器的发展历史和造型特点,介绍不同器物图案从发生到历代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着重介绍重点纹样的造型特点和文化风格。同时结合上百幅纹样图案摹本,作为本书图录部分亮点,供读者学习和临摹借鉴。
本书延续了《玩金术1》扎实的风格,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不仅介绍各种精细的金工进阶技法,更深入探讨其中原理,和用于创作上制造出效果,使读者理解不同金属结合的方式和原理。让 想学习进阶技法的读者能快速进入状态,享受创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陶瓷坯料·技法运用·原料特性·釉料配方·工作室注意事项 每一位从事陶艺创作的人都深知釉料在陶瓷艺术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真可谓成也釉色,败也釉色。本书精选了100位陶艺大师的代表作品,各位陶艺家将向广大陶艺爱好者详细讲解他们的创作观点、技法步骤、独特的釉料和颜色配方,以及其使用方法。除此之外,还包括以下内容: ·有关釉料调配、实验、施釉等方面的建议及方法 ·釉料及陶瓷颜色的研发 ·为某件作品选择色调的建议 ·详尽的陶瓷原料知识讲解,以及专业术语 ·作为文字的补充说明,本书收录了超过450幅作品图片
无论是希望完全用自己收集到的材料来制作釉料,还是只把它们作为现有基础配方的补充,作者在《天然釉 釉料的配置与制作方法》中都会提供合适的建议,包括如何寻找和准备天然材料(例如风化的岩石和海藻),还会对混合釉料、测试样品、后的施釉和作品烧制进行详细指导。使用天然釉料的当代陶艺家们也在书中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创作技巧及产生的有趣的釉料效果。
珐琅是古老的金属装饰技术之一,它通过将珐琅釉料烧熔到金属底胎表面,创造出丰富多彩和极富想象力的艺术作品。作者琳达达尔蒂,作为当代珐琅艺术领域的代表性艺术家,在书中分享了手工制作的激情与乐趣。 《珐琅艺术》从基础知识开始,带你了解每种类型的珐琅釉料,帮助你创立一个珐琅工作室并列举出制作过程中将会用到的工具和设备,以及珐琅制作的前期准备、烧制、清理、完成等各环节的详尽信息。接着会教你如何将基础知识运用到多种技法当中,例如掐丝珐琅、内填珐琅和透光珐琅。同时你还将学习到更多的实验性的技法,比如在网格或金属丝上烧制珐琅,并通过运用铁屑、沙粒等创造出更为独特的表面肌理。创造性的尝试非常规的烧制方式,例如欠烧、过烧或乐烧工艺,以实现独特的效果。 另外,《珐琅艺术》详细展示了12个制作示范,都
中国是早发现和使用大漆的国家。漆艺,历经漫长的演化,早已不再是一项单纯的手工技艺,而是包涵着丰富的智慧创造与人文气息的历史文化宝藏。 本书首先介绍漆艺的基本历史脉络、必须掌握的材料、工具与设备,然后抽取了漆艺工艺 10大典型工艺(底胎底漆、殊涂、描绘、镶嵌、刻填、磨绘、堆塑、彰馨、防锈、金缮修复)中的52种技法进行详细介绍。每种技法都囊括了工艺的原理、历史沿革、创作赏析、工艺实践、小贴士等内容。本书图文并茂、内容浅显易懂、工艺全面详尽、操作易于上手。 本书展现了漆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在一个个生动又鲜活的工艺示范背后,努力挖掘工匠及创作者在发现、认知、驾驭、创造漆艺的精神动力。相信本书无论是对初次接触漆艺的学生,还是已有经验的从业者,都会起到些许参考或借鉴作用,为今后的创作进阶打下
走出电窑的烧成效果局限,让林赛 欧斯特里特(Lindsay Oesterritter)带领你去欣赏和品鉴更多简单易行的以木柴作为燃料的创意型烧成 柴烧、乐烧、坑烧、桶烧。针对那些经验丰富的制陶者及工作室,作者深入讲解、探索了柴窑的建造方法及其烧成方法。凭借多年制陶、烧成经验,以及向广大同行虚心求教,书中的内容堪称独一无二。 艺术家专栏 和 作品赏析 版块展示了柴烧及以木柴作为燃料的创意型烧成的多样性,以及由此所能获得的独特视觉效果。
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历代瓶花史料。每个朝代只选取一个较小的点深入展开,让大家能一窥瓶花内在之丰富与深广。唐代自牡丹入,匡正一些人云亦云的观点,并从最早的器具分析其蕴含的技法传承。宋代关注滋养,明代侧重花木研究,清代则偏重技艺之梳理。每节皆自史料入,辩析史料背后之幽影,以期引起读者诸君之兴趣。
这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学术普及读本。 作者用散文化的笔调,分门别类地介绍了陶器、青铜器、砖瓦、漆器、石雕、玉器、服饰、金银器、瓷器等极具代表性的中华文物,讲述它们的诞生与发展演变,及其产生和流行的原因,从器物的角度展现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 全书除深入阐述中华文物与考古,还透过器物呈现出中华上下五千年璀璨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流变。此外,全书配有300多幅珍贵的美器图片,因名见物,以物正名,中华器物之美与文化之美交相辉映。
陶瓷添加物可以让陶艺作品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外观和肌理。陶艺家凯瑟琳 斯坦登(Kathleen Standen)向读者展示了大量可实现的效果,以及业界知名陶艺家们借助陶瓷添加物创作的令人称奇的陶艺作品。 本书开篇介绍如何收集当地黏土和如何制备个性化坯料,之后转入正题,即当今陶艺界以材料著称的数位艺术家们常用的陶瓷添加物,包括硬质材料,如石头、玻璃和铁锈;可燃性材料,如纺织品、金属丝和金属网。除此以外,还介绍了以不同形式呈现的多种颜色效果。书中收录了当今世界*陶艺家极具创意的代表性作品图例,并配以详细的创作步骤图片和文字讲解。 《陶瓷添加物 个性化陶艺坯料的制备及创作》从启发灵感的角度,讲解了添加物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对于任何一位想要拓展创作实践的制陶者而言,本书都堪称工具书。
冷冰川的刻墨艺术是世界艺术史在中国文化中的际遇的典型个案,他的绘画实践创造了一个新的画种,而他的用墨法、刻墨法,带来了美学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中国画概念焕然一新。可以说,冷冰川把中国画带入了世界,也可以说,冷冰川把世界带入了中国画。 冷冰川自选作品集《荡上心》中,作者精选了七十余幅刻墨艺术作品,包括各个创作阶段和代表作和首次收录的未面世新作,配以韵律独特的诗性文字,用文学作画,以绘画的直觉写文,使绘画与诗在作者的黑白世界中水乳交融。这犀利的刀锋与轻灵的笔触共同完成的诗篇,是关于一整个世界的相遇和融合,几千年历史的私语和攀谈。
森夏恩 科布一直在表达传统手工技术 在 陶瓷 制作 机器化时代的重要性。时间的沉淀和挥之不去的时代记忆,是她作品的特色之一,同时她坚持作品的功能性、实用性,在忙碌生活中创造出的器物并能在生活中使用 就是她的创作理念 。作品风格因大胆不被束缚受到评论界的好评,并在国际展览上不断亮相。 本书作者通过马克杯、花瓶、碗、圆盘、砂锅、盒子等实用器型的制作,展示手工陶瓷成型的工艺和技巧,同时解答常见的技术问题。难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一直在启发读者,如何从生活中收集创作的灵感,如果从陶艺家哪里学习他们的创作思路,引导读者一边制作一边思考和创作,以成就自己无一物二的作品。这不仅仅是一本提升手工技巧的书,还是启发灵感、学会内容创作的书。
本书主要介绍各种创意压花植物制品的制作技法及保色性好的常见压花植物的识别、采集、压制方法等。具体内容包括:压花常用工具与材料,花材的采集、处理及压制与保存,创意压花画的制作,创意压花用品的制作,叶脉贴画的制作,常见压花植物及采集压制方法。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压花植物筛选、保色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实践总结,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注重突出应用性,可操作性强。可作为高校通识课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的参考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压花爱好者及中小学教师开设课后拓展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纸艺指包括造纸艺术在内的所有与纸有关的设计工艺,是以纸为材料,以 心 造像,以 意 变形,通过通过剪、撕、刻、拼、叠、揉、编织、压印、装帧、装置或者高科技(如激光)等手段,把美好的事物用夸张的技法表现出来的一种工艺。它将原始艺术、东方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于一体,对自然界中美好的事物和人的情感,用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取代视觉直观形象的表现方式,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纸艺具有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本书是著者从教 27 年来对纸艺设计的心得总结,核心内容是限定通过一张纸来完成各种形态的设计成型,以便于批量印刷。
本书开篇讲解拉坯成型法的概念及如何拉制基本器型。后续章节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入,所介绍的技法会帮助你从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本书涉及的技法多种多样,较大体量的器型包括水罐及浅盘子,除此之外,还包括如何通过敲击、切割重组改变拉坯器型的原始造型。佳作欣赏章节收录了当今世界上众多*陶艺家的优秀作品图片,相信这些资料一定会令你大开眼界、灵感爆棚。总而言之,本书会令广大爱好拉坯成型法的陶艺界同行领略到无限的创作可能性。
《如何读中国瓷》介绍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陶瓷精品。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美国的艺术博物馆,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齐名的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中国陶瓷年代跨越五千年,在材质、器形、主题方面都有丰富的多样性。本书精选的藏品,兼顾了典型与稀见器物,使读者了解从新石器时代直到近代中国陶瓷工匠所取得的惊人成就,构成了中国陶瓷史发展的基本序列。馆藏陶瓷既有中国宋瓷精品,也有元青花,明清各地名窑的代表作品。精致的罐、碗、瓶、盘,优雅的禅宗祖师达摩像,瑰丽的四季花卉瓶,《如何读中国瓷》介绍这一亚洲文化中杰出的艺术传统,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如何读中国瓷》对器物的阐释旨在促进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作品本身的意义及其创制文化背景的鉴赏。
自然界中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实例,展示了如何利用简单的材料实现复杂的系统和结构。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日益枯竭,设计师们越来越多地转向大自然以寻求灵感,创造出能够解决日常设计问题的奇妙方案。 仿生学的重要性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其目的是模仿生命的自然过程来制造材料和设计产品。在大众的印象中,最著名的仿生学例子莫过于牛蒡毛刺上的微型 钩子 ,它启发了尼龙搭扣的设计。然而,仿生学的应用远不止于此,从模仿鲨鱼表皮制造的高级泳衣,到受云杉球果启发设计的可编程木材,再到模拟红火蚁群行为开发的群体机器人,仿生学正在为人类带来无限的创新灵感。 本书作者是一位兼具生物学家和设计师背景的专业人士。她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详细阐述了每一种自然现象及其人工应用,并对生物学和设计背后的故事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释
该书为一套首次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大漆艺术史、历代重要文献和漆器的图书。该书旨在梳理历代漆艺工艺鉴赏的流变与发展,用更宏大的世界史坐标去看中国的漆艺术发展,以考古史实为基础,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述中国历代的漆艺水平以及同时期对海外地区的影响,力图更具创新性地还原一个影响世界的中国漆艺史。 全书以时间为序、工艺为纲,系统地展示了先秦至明清中国漆艺的工艺发展与艺术面貌。书中涉及的漆艺品种包括彩绘、素髹、雕漆、螺钿、金饰、建漆等,力求完整涵盖中国漆器史上两大高峰时期的工艺品种,除大范围收录国内的国宝级馆藏精品外,还将收录许多未出版过的海外馆藏漆器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