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是明代学者宋应星所著,刊印于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又细分做18卷。上篇记载了常见谷物的栽培和加工方法,养蚕、纺织和染色的技术,以及制盐、造糖的工艺。中篇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舟车的制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篇则主要集中于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宝石的采集加工等。 《天工开物》是世界部记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以大量生动细节留存了丰富的古代科技史料。它也是世界部百科类图书,曾流传于日本及欧洲各国,引起极大反响,被誉为“百科全书之祖”。 本书为原著的白话编译本,文字明快生动,同时配以大量古代文物、绘画以及准确逼真的彩色手绘植物图谱,而157幅优雅古朴、翔实再现
《天工开物》是明代学者宋应星所著,刊印于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又细分做18卷。上篇记载了常见谷物的栽培和加工方法,养蚕、纺织和染色的技术,以及制盐、造糖的工艺。中篇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舟车的制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篇则主要集中于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宝石的采集加工等。 《天工开物》是世界部记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以大量生动细节留存了丰富的古代科技史料。它也是世界部百科类图书,曾流传于日本及欧洲各国,引起极大反响,被誉为“百科全书之祖”。 本书为原著的白话编译本,文字明快生动,同时配以大量古代文物、绘画以及准确逼真的彩色手绘植物图谱,而157幅优雅古朴、翔实再现
佛教是世界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前五世纪的古印度,约于西汉末年经西域渐渐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时期,汉明帝派使者去西域求佛,白马驮经,白毡裹释迦立像至洛阳,始建白马寺。佛教理论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遍及世界,是世界宗教之一;剪纸艺术美轮美奂,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中的奇葩,深受人们的欢迎,已被联合国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佛教艺术和中国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绚丽多彩,灿烂辉煌。为了努力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艺术,本书对中国佛教艺术和中国剪纸艺术的结合进行了初步尝试。本书中剪纸作品的原型大都来自古代的雕塑、壁画和密宗曼荼罗及佛教书籍中的图像,在其基础上改绘为剪纸形式,并对每一幅剪纸作品进行了简单的有关佛教知识的文字介绍。
李允经是一位知名的鲁迅研究家,曾出版过《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鲁迅与中外美术》等专著。这说明他是继承了鲁迅先生所关心的中国美术和中国新兴版画艺术事业的。而更使我高兴的是他不仅已涉足于美术领域,而竟由一位一般的美术爱好者变成了研究中国现代版画的了不起的“里手”。因此他能成功地写出这本出色的《中国现代版画史》。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版画艺术是起了革命艺术的先锋作用的,是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了现代中国的革命和战斗的魂魄的,是最富有时代精神并和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理想追求血肉相连的。因此为中国现代版画写史,就应紧紧把握时代的主旋律,将众多版画家的艺术成果,作为一个个响亮、优美的音符,谱写成一曲动人的交响乐章。李允经的这部版画史是显示了他较好地完成了这一伟大乐章的。 作
《江苏文化丛书·风物系列》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江苏建设文化强省、实施文化传承展示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该系列计有《江苏名镇》、《江苏名园》、《江苏名宅》、《江苏名刹》、《江苏名街》、《江苏名店》、《南京云锦》、《南京金箔》、《苏州刺绣》、《苏州桃花坞年画》、《扬州漆器》、《宜兴紫砂》十二种,基本囊括了江苏物质和精神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各个方面。本书是其中的《苏州桃花坞年画》。 苏州桃花坞年画是中国最的年画之一,是中国南方(除闽、粤及西南地区外)民间年画的典型,与天津杨柳青年画齐名,有“南桃北扬”之称,又和山东潍坊、四川绵竹年画被美术史家并称“民间年画”。在现存的地方民间年画中,桃花坞年画发生较早,而且影响也较大,并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和艺术特色强烈而著称,具有较高的艺术
中国历代宝相花纹饰,形式多样,生动传神,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因此,本书将历代有关宝相花纹饰加以整理,以供人们参考借鉴。本书中所收集的宝相花纹饰,包括建筑、瓷器、铜镜、石刻、木雕、织物、刺绣等上面的形象,这些纹饰,对研究我国传统艺术以及现代的美术与创作,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为中国吉祥图案系列书,从福、禄、寿、喜、财五个题材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本书作者采用图文并茂的出版形式并且使用手绘图案的方式向广大读者展示所精挑细选的传统图案。图案共分三个部分,部分为作者手写福禄寿喜财各种字体;第二部分为传统故事图案,声情并茂的利用故事和手绘图案展示;第三部分为手绘单品图案,细腻刻画。本书可为广大读者提供大量参考借阅资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我国的土雕艺术,是伴随人类原始艺术萌发、派生而来的。其历史悠久,种类丰盛繁赜,形态绮丽多姿,内涵广泛深厚,地域风格浓郁突出,是我国文物艺术领域和民间工艺美术领域重要的研究对象,也是文物艺术和工艺美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民间艺术认识逐步加深,民间木雕艺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来自民间的古代木雕艺术品,除被国家文博机构征集馆藏外,也越来越受到艺术院校的青睐,其造型艺术亦成为研究的对象;在方兴未区瓣收藏热中,收藏爱好者是将古代木雕艺术品登堂入室,成为店场馆所、新居装饰的时尚追求。与此同时,许多国外的文化机构和文物商贩,对中国古代民间木雕艺术品也非常“关注”,千方百计收购或贩运。因此,加深了解、加快加以保护我国古代民间木雕艺术品的问题,已成为近在眉睫和不容忽视的事实。
本书是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与三位艺术理论家共同合作的研究成果。 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相声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艺术规律。它以轻松“说笑”的形式传达出发人深省的严肃内涵。这是一本探讨相声艺术之源的货真价实的严谨的学术著作,书中引用了大量古代文献,对相声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渊源与区别进行了细致而严谨的考证。同时书中不时穿插的相声段子以及大量相关的珍贵图片,使阅读变得充实而有趣。 全书共分四章,以说、学、逗、唱为纲,对相声艺术的这四种因素追根溯源。同时附录相声名家穷不怕和张三禄的研究资料以及侯宝林艺术生活漫忆,颇具可读性。 本书是迄今为止探讨相声源流的最全面也是最的著作,对于相声艺术史的研究有着非凡的意义;对普通读者而言,也不失为一本怡情养目、增广见闻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