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教授大家专业的插花基础技法。内容包括花泥、剪刀等花艺工具的使用技法,重要的插花技巧与插花习惯,插花造型和色彩的美学基础、构成方法、创意构思等。内容循序渐进又极具专业性,从基础理论到进阶理论,再到实践,让零基础的读者也能做出专业水准的插花。既适合花艺从业者巩固基础,改正不良的插花习惯,也是插花爱好者的自学入门书籍。
民间艺术是古老的、传统的艺术。其中,民间剪纸更是民间艺术中历史悠久、作者普及、流传广泛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文化的形象载体,它蕴含着本土文化的基因、情结、内涵、价值。
《说葫芦(王世襄集)》由王世襄著,是“王世襄集”之一种,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讲七种葫芦的特点和渊源,下卷讲畜虫类葫芦以及鸣虫的蓄养和欣赏。另有各种葫芦图片两百余幅,均有精彩的讲解和详细的说明。“一页页,一行行,一字字,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注脚。”
东阳木雕、青田石雕、乐清黄杨木雕、乐清细纹刻纸、西泠印社金石篆刻、宁波朱金漆木雕、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硖石灯彩、嵊州竹编,匠心独具,精美绝伦,尽显浙江“百工之乡”的聪明才智。 本书作者张雁洲、南碎开详细介绍了乐清细纹刻纸的历史沿革、艺术特点、制作流程等,并对乐清细纹刻纸名家、名作作了解读。本书让乐清细纹刻纸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使更多的人了解它、亲近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草编材料的加工方法及工具介绍;草编原料;草料的选取与加工;草编使用工具;草编编织方法;挑压法;编辫法;缠绕法;绞编法;收边法;盘花法;编结法;草编制作范例;麦草编制品;苇草编制品;玉米皮编制品;棕编玩具;草编制品的品种、产区及保存方法;草编制品的品种; 草编制品的产区概况;草编制品的保存方法;草编制品欣赏……
提及制壶,世人皆知宜兴紫砂壶。其实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制作材料,广东潮州地区的手拉壶与宜兴紫砂壶都是不相上下、各有所长,可说是埋藏了300多年的国宝。《遇见手拉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手拉壶的历史、材料、工艺、艺术性入手,重点推介国家工艺美术大师谢华的艺术风格、审美观及代表作品,同时介绍了潮州工夫茶和冲泡技艺。书中配有多幅图片,展现潮州手拉壶之美,极具鉴赏及参考价值。
《脸谱密码(民间剪纸中的变脸游戏)》由沈泓、舒惠芳所著,一套戏剧人物脸谱,犹如一条串珠,串起我们耳熟能详的各具性格的古代人物,他们或驰骋疆场,铁马;或指点江山,叱咤风云;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无名小卒,活泼生动……历史是人物创造的,可以说,一部脸谱,就是一部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戏曲脸谱不仅仅是用来欣赏的,还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小小脸谱,凝聚着中国古典文化精髓,透过赏心悦目的脸谱,我们可以走近幽深迷人的中国传统文化,形象地把握我们民族的性格特征。
一部中国民间手艺人的传奇缩影木匠、石匠、泥水匠、铁匠、篾匠、打更匠……在四川西部的农村和乡镇,曾活跃着一批这样的能人,他们或游走于乡间,或设摊于街道,他们以一技之长赚取生活,演出了一幕幕的人间悲喜剧,他们的手艺成就了他们的人生。本书以手艺人为载体,通过人物和故事将川西的民情风俗展现给读者。在城市化步伐越来越快的今天,带领读者重新体味那些离我们渐行渐远的乡土人情、民风民俗,追忆那些回不去的岁月与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