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以及其他一些研究机构,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等,可以说是研究波斯艺术 为珍贵的资料来源。在本书中,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东方艺术部的主任弗拉基米尔·卢科宁与他的同事阿纳托利·伊万诺夫详尽地记载了波斯艺术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从公元前10世纪伊朗平原上闪现 缕文明的曙光一直到20世纪早期。在过去3000多年的时间里,波斯艺术展现着共同的主题,它们贯穿各个艺术领域。尽管波斯艺术经历了许多 、政治巨变但其建筑、雕塑、壁画、细密画、陶瓷、纺织品等,都展现出了精妙的美感,并给全世界的艺术带来深远的影响。
年画是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独立画种,主要用于岁时年节张贴,故称之为年画。年画的概念,特指年节之时张贴于住宅内外,由地方作坊刻绘制作的绘画作品;泛指一切由民间艺人创作并经地方作坊刻画作品。中国民间年画不仅内容形式丰富多彩,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本书分为门神、民间诸神、娃娃仕女,风俗节令、故事戏文五大部分。对主要的图例加以简要的解说,书前附专题论文一篇,对民间年画的源流、地域特色、类型风格加以论述,力图使读者对民间年画的内涵能有基本的了解。本书绝大部分作品均出自全国各地民间年画大师之手,图片精美,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与收藏价值。
这套丛书分10本,分别是《剪窗花》《泥咕咕》《蝈蝈葫芦》《锅碗瓢盆》《面花花》《家把什》《猫蹄花布》《花格子布》《福本子》《纸人纸马》。书中所展示的民艺品是作者近20年征集的心血,也包含着课题组成员近几年的汗水,每一件物件都能讲出一段故事,说出一番感慨,留下一些思考。我们力图把采集到的每一个民艺个案的手素材,带着采风时的泥土,带着艺人制作的温度,呈现到读者的面前。
《中国传统狮子艺术》由从事传统艺术研究多年、曾出版多部传统艺术相关书籍的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郑军先生编著。本书共分为四个章节,从汉字中“狮”字和生活中常见的狮子谈起,讲诉狮子这一物种传入中国的时间和经过,诉说狮纹的图腾崇拜、传说故事、雕塑石刻作品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最后以大量的图片和收回纹样给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和研究狮子。
《造物有灵且美》这本书里,日本工艺大师赤木明登走访了20位手艺人,并将他们的故事连同自己对“造物”的感悟记录下来,从而完成了一次对何为“美”的叩问与思考。这些手艺人遍布各个领域,又独具个性。 木工手艺人史蒂芬从制作的形状里看见了自己,明白了不用语言也能表达自我,与他人相连; 服装设计师敏子女士让赤木意识到,美物就是那些融入日常生活、理所当然存在的东西; 陶艺家内田钢一强韧中带着不可捉摸的脆弱,作品呈现出的生命质感却能直逼人的内心; 家具设计师永见真一的工房,是全球获得授权制作中岛乔治设计的家具; 造纸人吉冈夫妇生活在山中峡谷的大自然里,耕田、造纸,活得朴素又自在; 美术家前川夫妇把自己的工作称为“lolo calo harmatan”式,这句非洲土语意为“月亮、星星、季风”,他们用距离自己最遥远的语言讲述自
72物候·72件手绘故宫文物 365天,每天重拾一种中国传统色 “青如翠羽,黑如乌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由具象而生色;“此五色为生气见”,色又使人联想到生气勃勃的意象。中国文化的意象世界是何其丰富,传统色是能够直接解读中国文化的桥梁。 然而传统色散漫难寻,在字书、史籍、诗词、佛典、医书、小说中只可窥得片语,色谱更无系统传承,传统色之美渐佚失在故纸碑刻之中。 今有《中国传统色:2021·色谱日历》系统梳理365种中国传统色,又以色系排列——绿、红、赤、紫、黄、流黄、青、碧、白、黑——暗合五正色之青、赤、黄、白、黑,五间色之绿、红、流黄、碧、紫。辅以色彩相关诗文,通过每天重拾一种传统色,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
《民间画工史料》是秦岭云根据当代民间艺人的口述,并用参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著述完成的。 他在《民间画工史料》一书中对当时所能搜集到的民间画工的姓名、画工的历史沿革、画工的行会制度、画工的美术活动、画工传统的绘画经验等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史料中谈到华北、北京、关中等地处理壁画墙面技术时,依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和技术习惯,说明了各自的特点。但一般都包括砌筑墙体、涂底泥、抹二道泥、刷浆、刷胶矾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