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巴别:不只中外建筑史》不是一册教科书式的中外建筑史,它熔建筑艺术、文化学、史学、哲学和心理学于一炉,对人类文明历程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建筑说到底是一种文化,是构成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巴别,巴别:不只中外建筑史》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侧重于建筑的基本知识,下篇侧重于建筑历史,二者相映成趣。作者从建筑艺术的角度切入,在对“建筑”这一文化对象的诸属性及与其相关的一些文史典故、美学观点进行讲解的同时,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对东西方建筑艺术的总体特征、细部差异及其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了细致而生动的阐述。
本书简要而系统地叙述了我国由古及今的建筑发展和成就,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景图片,文字简练,叙事详明,资料丰富。其中、二章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概况,在介绍时没有按各历史时期建筑发展的纵向讲述,而是按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园林、民居等建筑类型的横向划分进行编写的,这有助于读者加深对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状况的了解。第三章着重介绍了明、清古建筑的基本构造与做法,紧紧抓住中国古代建筑最有别于世界其它建筑体系的特点,对古建筑的木构架、斗拱、装修等主要内容进行了讲解。在第四章里集中了中国历代最有代表性和最有学术价值的建筑古迹,从历史背景、构造特点及艺术风格等几方面分别加以阐述。第五章收录了从本世纪初至今中国有典型性的建筑作品,并对中国当代建筑创作活动进行了简要的评析。
《风景园林建筑快速设计》重点讲解了风景园林建筑快速设计的基本特点、表现形式及要领、一般风景园林建筑类型、快速表达的步骤,介绍了不同性质快题考试的考核重点及一些应试技巧。通过图文并茂的分析和学生作业点评,以大量实例表述的直观形式给读者提供参考,强调了知识性、趣味性及易读性。 《风景园林建筑快速设计》旨在为教学中快速设计环节、研究生入学考试、设计院招聘考试、紧急任务快速设计等提供针对性较强的专题指导,适合大中专院校风景园林、园林、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师生的参考教材,同时对相关专业的设计人员有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本书对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的文脉主义的概念,从成立到最近应该如何把握、评价它的作用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阐述。而且,对后来建筑思潮中出现的“后现代主义”这一时期,到底设计的原理在哪儿,如何发生着变化等这些建筑领域里面被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清楚的阐述,并对21世纪建筑文化可持续性的设计原理提出了一个方针性的建议。
建筑艺术品,既是一种理性产品,同时又是艺术品.更关乎一种觉悟修养与灵魂的提升。维克多.雨果说过:“在一幢建筑物上的两样东西:它的功用与它的美,其功用属于其主人,而它的美丽属于全世界……” 建筑对灵魂的抚摸与安慰,是复杂而別致的享受。《蒋祖烜建筑随笔:念楼骄》汇集了作者多年来阅读建筑的感受和心得.以及一些关于建筑图书的读书笔记和建筑美术的评论,贯注着作者对建筑审美与文化的殷殷之.隋。全书由楼之?、屋之品、城之韵、筑之理四部分构成。这样编次体现了作者对建筑文化和审美由情入理的独到领悟.有助子唤起读者对建筑与文化的兴趣与思考。
为孩子营造一个多姿多彩的童话世界,为孩子插上一双飞向未来的翅膀,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让孩子拥有一个如梦如幻的童年!本书分两部分,上半部分是理论篇,阐述了壁画最基本的知识。下半部分是实战篇,汇集了300幅作品,通过单幅、组图、插图等不同形式,采用以画配文的方式,针对每一幅作品简明扼要地分析构思、构图、着色、搭配等要领和方法,给读者最切实可行的参考。本书不仅是一本幼儿壁画的示范书籍,更是一本开发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让幼儿园成为充满爱与欢乐的天地,让孩子们从壁画学到做人的准则。
对深爱的土地的回忆、对无法忘怀的言语及建筑的感知、敏锐又透彻的感性思维,种种的因素都融入其建筑项目之中。该书向我们展现了建筑大师隈研吾向传统结构挑战的创作姿态,以及其思维形成的过程。
表现图也叫效果图或者称为透视图,在建筑艺术领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通常建筑设计分为建筑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而表现图则是在建筑方案中表达出来的,由于表现图较为直观,所以广泛地运用在方案汇报、工程招标、售楼宣传等方面。因此,一幅精美的建筑表现图会令人赏心悦目,并且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建筑与表现》较多地介绍了表现图的各种方式和形式的过程,其目的是同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初学者们或从事这一领域的绘画师们,更全面地、更广泛地探索这一领域的艺术。
《后现代巨匠建筑》将对后现代建筑中的经典进行抽点评说,囊括了其中的主要建筑师和主要代表作品,并以不同的流派对其细细划分。另外书中配有大量的图画,向我们展示了作为后现代建筑的核心存在——一种同异共存的视觉艺术。后现代主义就其对所论对象的细分而言,已充满着对前人的大不敬和对未来的狂妄。当宗教的罩衣从人类身上揭去之时,人道代替了神道,我们从此获得了解放,我们也得到了的真诚面对先辈的机会,历史给了我们反省的空间。
《见证亲密:纪北京承德两市带藏文的石碑和藏式建筑》主要内容包括:京城十五块有藏字的石碑、藏式建筑——京城的精彩、重修颐和园后山的藏式建筑群保护有藏文的石碑开放清净化城塔、有藏文的石碑,开放西黄寺清净化城塔、塞外胜境承德和围场的石碑、草原、森林等。
宋词和园林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两者在宋代的同步兴盛,成为那个时代的重要文化标志。词人游处林下,觞咏填词,许多文学佳作和园林胜景因此流传。本书试图沟通中国古典园林这一具有民族特性的历史影像与一代文学之胜的宋词这一审美记忆之间内在、深层、多元化的联系,并通过园林这一视角,对宋词及有宋一代的文化作新的审视,有新的发现,从而在美学、文化、艺术、人格等方面挖掘出有中国特色的连接点。
《环境雕塑(修订本)》是“高等院校建筑美术教材”之一,主要介绍了雕塑的社会功能、雕塑样式、不同功能的雕塑类型、雕塑与建筑和绘画的关系、雕塑的艺术语言、雕塑创作步骤、对环境雕塑设计的几点建议等内容。作为造型艺术门类之一的雕塑,是一门最古老的艺术。
本书收录了外景观设计师设计的小尺度景观的项目案例,包括小型的庭院、屋顶、街道、广场、公园等,通过丰富的技术图纸、实景照片以及详尽的说明加以展示了小空间大设计。每个项目都是设计师根据不同的空间类型、不同的功能需求精心设计而成,使一个小的景观空间更具有生命力和活力,体现了各种小尺度景观的个性化设计。同时本书还邀请一些相关景观设计师,以他们独特的视角,阐述他们对于小尺度景观设计的理解,从而使读者更好的了解小尺度景观设计的特点及其设计趋势。
宋词和园林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两者在宋代的同步兴盛,成为那个时代的重要文化标志。词人游处林下,觞咏填词,许多文学佳作和园林胜景因此流传。本书试图沟通中国古典园林这一具有民族特性的历史影像与一代文学之胜的宋词这一审美记忆之间内在、深层、多元化的联系,并通过园林这一视角,对宋词及有宋一代的文化作新的审视,有新的发现,从而在美学、文化、艺术、人格等方面挖掘出有中国特色的连接点。
这不是一部中国建筑史,作者的用意也不在于写一部中国建筑史,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对中国建筑进行深度省思。 作者根据多年来对中国建筑梳理、研究的成果,给予文化上的诠释。通过对中国文化特质的了解,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建筑,更生动地欣赏中国建筑空间中包容的生活。从建筑与文化的交互对照中,把握中国建筑的意义与价值。
本书介绍了园林名词术语、园林设计规范、园林基本绘图和表现技法初步、园林造景基础和常见园林设计图的阅读、园林模型制作等内容,结合编著者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及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园林设计的基础知识为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际例子进行分析讲解。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力求使丰富的内容,达到通俗、易懂、实用的目的。 读者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理解把握园林设计基础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尤其应注意培养空间想象力、循序渐进地提高作图技巧。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的教材,也可供园林工作者和爱好者阅读参考。
混凝土有着结构上的优点以及在视觉上的多变特性。安藤忠雄(大阪)、利哥雷塔(墨西哥市)、普雷多克(阿尔伯克基,美国)以及艾里兹(荷兰)四位建筑师将混凝土与特定场所和文化结合之后,得以实践其前瞻且具发展性的建筑形式。这四位值得推崇的建筑师,其作品很敏锐地呼应了它们所处的环境。而这些作品表达出的不朽象征,并不受到它们周围环境的影响。 虽然这四位建筑师也有其它作品在国际上产生,但由于他们对于地域风格的认同,使其得以发展出结实而不空洞、具建筑构造理性的语汇。从普雷多克对于美国西南部沙漠敏锐的诠释,到安藤处理自然界与都市脉络的优雅手法,从利哥雷塔大胆表现墨西哥丰富的前哥伦布时期遗产,到艾里兹以冷酷手法操作出的“回锅现代主义”形式,每一位建筑师以强烈的个人视野为人类环境创造出独特的建筑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一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简练、明确的图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园林规划设计的要理。译者忠于原著的构思和论证的逻辑性。充分地发挥了园林规划设计专业人员在翻译专业书籍方面的有利条件。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建筑遗迹。这里有被称为世界奇观的万里长城,有规整的都城、宏伟的宮殿、神圣的坛庙和肃穆的陵墓,也有神秘的寺庙、巍峨的宝塔,还有自然秀丽的山水园林和朴素民居等等,它们不但表现了中国古老的建筑文化,同时也记录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科学,成为古代历史的载体。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建筑形式,并把建筑装饰成一个专题进行了论述,不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高超的意识表现力,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