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吉他练习曲全集》吉他基础练习曲、由易到难分为25首练习曲、费尔南多?索尔作品60号(初级~中级)、24首渐进式小乐曲、作为练习曲、费尔南多?索尔作品44号(初级~中级)、24段简易练习、费尔南多?索尔作品35号(中级~)、24首渐进式练习曲等。
本书作者章华英女士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音乐学博士研究生,本书介绍了古琴的历史、传世名曲、古琴制作及名琴鉴赏、古琴记谱法与打谱、古琴流派及古琴艺术在海外的传播等。
《西方音乐与美学问题的文化阐释:于润洋音乐文集》收录了《肖邦音乐中的民族内容》、《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永恒魅力》、《对西方音乐特征的历史透视与反思》、《电影音乐美学问题探讨》等文章。
笔者本着继承传统、遵重习俗的原则,依据程序,沿着歌路进行搜集整理。全书分为23节共55组,第组24首。情歌起于自娱,有缘相会,试探对方;继而挑逗,互相赞美,互送信物,难舍难分,彼此眷恋;之后则是山盟海誓,情意缠绵,如痴如醉,藕断丝连,心心相印,结成伴侣或者中间波折,怨情伤情,毛情断情……一节,破镜重圆。一节,任抽一首,均可演唱。
《西方音乐与美学问题的文化阐释:于润洋音乐文集》收录了《肖邦音乐中的民族内容》、《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永恒魅力》、《对西方音乐特征的历史透视与反思》、《电影音乐美学问题探讨》等文章。
放在我书桌上的是一部北京大学刘小龙博士的译著:列维斯·洛克伍德《贝多芬:音乐与人生》清晰、整洁的中译本。这部不久即将付梓的译著对我国音乐学界的贝多芬研究、乃至我国对整个西方音乐的研究,无疑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西方古典音乐传人中国始于上个世纪初叶,而贝多芬是早传人中国的西方音乐家,说他是中国人接触早、敬仰、也是影响为深远的西方音乐大师,是绝不为过的(去年,中央音乐学院张乐心的博士学位论文《贝多芬在中国-20世纪贝多芬在中国(大陆)的接受问题研究》,在当代艺术接受理论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梳理和研究)。贝多芬尚在世时,针对贝多芬音乐的评论就已出现。待逝世后一百多年来西方音乐学界对贝多芬的研究,就其数量、成果和水平来说,一直居于首位,相关著作、论文浩如烟海。然而,其中
《西方音乐与美学问题的文化阐释:于润洋音乐文集》收录了《肖邦音乐中的民族内容》、《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永恒魅力》、《对西方音乐特征的历史透视与反思》、《电影音乐美学问题探讨》等文章。
一九八九年,苏州中文系与苏州昆剧传习所合作,创办了有史以来个四年制本科昆剧艺术班。许多曲学专家和表演艺术家相继应聘来校任教,这一套“昆剧艺术丛书”里,包含着他们的心血和成果,本书即以该班度曲课为基础修订扩展而成。昆剧以曲为核心,其曲牌旋律之丰富,音乐形象之而具独立性,其他戏曲剧种殆无能过其右者。因此,敝校昆剧艺术班极为重视“度曲”课程,每周一次,贯穿四年,从未间断。本书主编周秦先生以该专业主持人而始终亲自主持此门课程,毛伟志先生、王正来先生为授曲讲师,石冰先生、朱振明先生为器乐课讲师。四年来,结合教学实践,精心选择曲目,详考曲词正衬、四声阴阳、板眼工尺,指陈口法务头,以“正宗”为追求目标,以“清工”为艺术指向。复得传字辈诸名家、清曲界诸前辈及各地曲学专家关怀指教,乃成斯编。
本书主要收录了肖邦钢琴作品,包括:圆舞曲集、玛祖卡舞曲集、夜曲集、叙事曲与即兴曲集等。
本书内容有:第一乐章烽火岁月、1.北京的金山上、2.大红枣儿甜又香、3.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4.红梅赞、5.洪湖水,浪打浪、6.花儿为什么这样红、7.怀念战友、8.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9.南泥湾、10.情深谊长、11.绒花、12.珊瑚颂、13.十送红军等。
词的兴起,萌芽于隋唐,极盛于宋代,是一种可以歌唱的音乐文学体裁。到了南宋以后,渐渐脱离音乐,变成一种纯文字体裁。古代词谱,能够传到现在的,只有姜变夔《白石道人歌曲》的十七道旁谱还硕果仅存。后世用南北曲唱词,词谱的传承,始见于《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但《九宫》谱所收词调仅一百七十余阕,比起《碎金词谱》所收的八百余阕词调来,不啻小巫见大巫。《碎金词谱》是传承用南北曲唱词的重要典籍,可异现在已很少有人知道有这部词谱。我今选择(从工尺谱译为简谱)书中歌唱唐宋以来厨房和少量唐诗与元曲的95个曲调,按词作者的年代先后排列,取名《请君试唱前朝曲》,以贡献于读者之前。刘禹锡的《杨柳枝词》有“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之句。我基于“温故知新”和“推陈出新”的观点,认为“请君试唱前朝曲
本书提供了最忠实于作者原来意图的谱子,有助于澄清由于传言和虚构造成对经典作品的大量歪曲误解,用详实可靠的考据为风格这个表演艺术中最复杂困难的领域贡献了全面深刻的见解等。
本书在手风琴的教学和训练中因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且训练目的明确、包含技能较全面等,而成为一部手风琴手指训练的教材。本版修订这特点:1.本书对左手和弦的选择上更加合理,对和声进行中各声部的连接更加规范,使低音的走向更加顺畅,同时对左手音的长短的记谱及各种标记的标示也力求更加完善、。2.更改了原有个别练习中的左手节奏型。本书基本上包揽了在手风琴演奏中左的常用的各种4/4、2/4节奏型。3.本书在编排上重点更加突出、难点更加醒目、逐条训练目的更加明确,以便让练习者能够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上来。4.在关键之处增加了文字,以求对各处的难占、要点给予说明,并对在手风琴演奏中带有普遍规律性的环节给予提示。
《贝尔蒂尼25首无八度简易钢琴练习曲:作品100》练习曲的产生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在18世纪,随着钢琴乐器性能的发展,作曲家们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创作对钢琴演奏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钢琴的前身古钢琴的构造不同,所需要的演奏技巧也不同,而演奏钢琴手指需要更大的力度和耐力。钢琴教师们认识到有加强技术训练的必要,因此,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就为其学生写了几百首各种技术课题的练习曲。许多钢琴家和教师也写了练习曲,适应他们的教学需要和理念,在钢琴教学上逐渐形成一套手指训练的。随着欧洲钢琴音乐的不断发展,音乐风格的变迁,演奏技巧难度越来越大和音乐内容越来越丰富,以乐曲的面貌出现的练习曲,已经不作为练习曲看待,如肖邦的练习曲之类。
《圣-桑:18首音乐会钢琴练习曲(作品52·作品111·作品135)》内容包括:六首练习曲作品52,六首练习曲作品111,六首练习曲作品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