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作为历史和文明的载体,真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兴衰荣辱,以实物的形态低淀着民族的文化蕴藏。图书《如果国宝会说话》以央视正在热播的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改编而成,以文物讲文物,以文物述文明。该书每季透过25件国宝的展示,着重讲述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和曲折经历,在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寻找中华魂魄,引领读者领略中华国宝不朽的价值与魅力。 包含《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如果国宝会说话(第四季)》并赠送精美国宝记事本。
麦积山,地处天水市的麦积区麦积山乡南侧,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中国石窟艺术:麦积山》主要以摄影图片为主线来介绍麦积山的几个重要的石窟,其中附上释文。《中国石窟艺术:麦积山》提供了大量的麦积山石窟造像艺术与建筑等方面的实物照片资料,造像以泥塑见长。从麦积山各时代造像可窥见当时艺匠们突破佛教的清规戒律,以艺术的夸张、想象、概括、提炼而创作出来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人物形象。真正如实地表现了南北朝后期的审美情趣,在石窟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丝绸博物馆是以中国丝绸为核心的纺织服饰类专题博物馆。自1992年开馆以来,已走过30周年历程,藏品从无到有,渐渐丰富。到本书出版之时,藏品总量已超过7万件/套。本书首次全面梳理馆藏体系,精选藏品200余件,叙述了中国丝绸博物馆以丝绸为起点,拓展至近现代纺织、当代设计、全球时尚等领域,逐步建立古今中外纺织服饰收藏体系的过程。本书中藏品均以高清图片呈现,并配以详细的文字介绍,兼具艺术美感和文化底蕴。从古代到当代,从中国到世界,本书体现了丝绸、纺织发展历程,同时也展示了中西服装的风格演变,对丝绸艺术、服饰文化、纺织服装设计等领域的读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嘉兴地处江南水乡,与杭州、湖州、绍兴、苏州等地形成了晚清重要的经济、文化圈。这个地区同时也是江浙艺兰与兰艺的主流地区,著有兰谱的就有数十人之多。其中许霁楼的《兰蕙同心录》对后世影响*,他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名种品貌图形资料,至今仍是鉴赏传统名品的依据。《兰蕙同心录》成书于光绪十七年即1891,记有兰蕙57品,且构勒绘图,言明其详,并叙艺兰之要诀。纳百家之长,被推崇为诸谱之冠,在国内外影响极其广泛,凡养赏春、蕙兰,皆奉此书为经典。更为可贵的是,此书为我国兰花古籍中*部有兰花品种绘图可供与实物对照鉴别的书,其绘图及文字书法均有我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特色,可谓书图并茂,秀美雅致。应该说这确是一部优秀的兰花古籍。
本书能代表齐白石篆刻艺术成就的家藏常用石印作品是齐白石去世后,其家属遵照老人遗愿捐献给国家,如今完整保存在北京画院。《齐白石三百石印朱蹟》一书根据这批印石,经专家研究,去伪存真,正应合三百方得名,此次出版,不仅拓印了标准印谱,还对所有原石进行了多角度的拍照和原石信息考究,有利于进行对比研究,弥足珍贵,对推动齐白石篆刻艺术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彩图版《中国陶瓷投资与鉴藏》系统全面地讲述了从新石器时代简单朴素的原始陶瓷到明清时期种类繁多的精美彩瓷发展过程;介绍了各时期陶瓷的器型、文饰、鉴别方法等基础知识;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外陶瓷拍卖市场情况,并对陶瓷的拍卖市场趋势做了科学的预测;详细阐述了陶瓷投资的方法与技巧等等,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为读者展示一个广阔的陶瓷鉴定、收藏与投资的天地。书中设置的栏目别具一格:“投资指南”,或是搜集整理了大量直观形象的陶瓷拍卖情况统计图表,或是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向读者传达*的陶瓷投资市场行情;“鉴藏指南”,从鉴定、收藏与欣赏的角度,针对不同时期的陶瓷类型,介绍其鉴藏的诀窍和秘诀。1500幅精美的图片,并配以准确的名称、年代、尺寸、拍卖价格及鉴赏要点,以便读者在陶瓷的同时,更深刻地了 解陶瓷的文
本书从埃及博物馆展示的世界上*重要的古埃及珍品中遴选了73个进行介绍。既包括*重要的杰作,也有那些尚不为公众所熟知的文物。通过介绍,将向那些只关注金字塔、方尖碑、神庙、巨型雕像和巨大陵墓的人们展示埃及文明中更内在和日常的方面。
本书中绝大多数配图均来自于老字号元懋翔的藏品,外出考察的部分也是我带着元懋翔的摄影团队前去摄制的,前后投入了近5年时间,过十万张照片的筛选,上万公里的奔波,大量的人力、财力、精力不计成本的投入,终成此书,弥补了行业内几十年的空白。 对金丝楠的研究和知识的积累都不是金钱和精力能够衡量的,这是一种严谨求学的态度,更是一种传承中华经典的信念。对此,我对于元懋翔的支持和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书的意义非常重大,此前,金丝楠的概念模糊,市场价值混乱,各行各业众说纷纭,褒贬不一。金丝楠面临巨大的危机,不仅是商业价值起伏不定,而且就连无可争议的历史价值也被一些 专家 否掉,让人非常痛心。 广大藏友对金丝楠的疏于了解,主要原因也许就是行业内没有一本立得住的专著,去剖析、说明、论证一些学术问题,掰
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收藏着世界上*丰富的犊皮纸博物画,但这是它首次以一本宏伟巨著的方式向这一历史遗产致敬。通过近四个世纪的收藏,犊皮纸博物画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了 生物的多样性 。 作为彰显皇家荣耀的工具,其苛刻的要求、高贵的品质使得犊皮纸成为了它的媒介。它也是科学工具,传播当时仍鲜为人知的知识。正是在新建立的国家自然博物馆内,这一皇家藏品历经了法国大革命,与教学和研究紧密相连。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博物馆不断丰富和充实犊皮纸博物画藏品,使之成为了科学样品收藏,圆满地完成了历史使命。 这些藏品曾被各领域教授广泛用于课堂教学,也曾被放在展厅内向公众展示,如今这些脆弱的珍品被精心地保存在中心图书馆的储藏室中。但保存并不意味着保密。自然博物馆一直致力于传播这些图像。所有的研究人员、业余爱好者、
米兰布雷拉美术馆是一座拿破仑时期创办的大型博物馆,和卢浮宫类似。这里收藏了欧洲绘画史上的*水平的作品。布雷拉美术馆的藏品多为贵族的收藏,以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作品为主,特别是以15至18世纪的伦巴第派和威尼斯派的作品为主。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北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气息,拉斐尔的《圣母玛利亚的婚礼》,曼特尼亚的《帕拉斯福尔扎》《天使与圣母》等均收藏在这里。
艺术似乎正在面临着一种危险,那就是被大量空泛的理论探讨所淹没。这使得公众形成一种印象:艺术飘忽不定,很难把握。这是因为那些人太多得使用理性思考和理论探讨的方式对待与艺术有关的问题。而本书是一本完全重新编写过的书,它采用一种不受羁绊的写作风格来地陈述艺术与视知觉。 书中力图将那些潜在的原则清晰地陈述出来,阐述了视觉所具有的倾向于最简洁结构的趋势、视觉图式细分的发展阶段、知觉的动力特性及其他各种适用于所有视觉现象的基本原则,以使读者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形状、颜色、空间和运动等要素都可以作为一个统一的媒介呈现在艺术作品中。
本书为清代书画著录书。陆心源撰,他收藏书画颇多。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 书前有光绪十八年(1892)自序。收录自藏及寓目书画计480余种,起自梁、唐,止于清初,按时代排序,详细描述作品纸绢、尺寸、印记和款识题跋,别无评语。 另有补入唐代至清中期书画作品200余件,其考订旧籍颇有心得。
《1996—2005年中国艺术品拍卖菁华录》,一个历史性的书名,一部内容专一而内涵纷繁的图录,在2006年春拍序幕行将拉开的时节,蒇事在即,为雾里看花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呈上一条长长的蜿蜒曲线——当然,是几千幅精美的拍品图片和翔实的拍卖记录。 就目前图书市场有关收藏类图书的出版现状来看,琳琅满目的图书用“汗牛充栋”形容并不为过。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图录类,此类书的特点是以图多取胜,有资料价值;二是辨伪类,此类书多是以真比假,讲究辨伪方式和方法,有一定的低层次市场;三是文论类,此类书多为学者撰写,研究性较强,由于市场定位的原因,印量少而定价高。 本书要给读者的是:一件藏品在十年内的升值空间和一类拍品十年内的走势,并且,由于本书的问世而给收藏者带来的藏品价值取向、品级参照以及取舍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