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2020年古董拍卖年鉴》每册书内容都分为三部分,其一、彩色图录部分,精选了5000余幅2019年度各艺术品彩图,附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拍卖信息。其二、拍卖数据成交汇总部分,收集2019年数万余条各门类艺术品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其三、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扫码封二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在手机上浏览同步电子书,以及历年出版的丰富的拍卖年鉴图片和数据资料,增加了图书的信息承载价值,丰富了读者阅读体验。本从书对中国古董文化底蕴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连续出版20年,深受艺术品拍卖行业,收藏者和普通大众读者喜爱。
《古典 凝视》本书是作家兼收藏家艾丹先生在中国古器物收藏鉴赏方面的新作,收录有玉器、青铜器、瓷器、石刻造像、文玩、绘画等门类下的58件(组)作品,带你跨越中国古代文明史,走进中国古典美学之林;92幅高清摄影及56幅精绘线描图,带你近距离触摸器物,感受它们的气韵,聆听它们的声音。《古典 凝视》本书前图后文,中英对照。释文由艾丹先生亲撰,钩沉考证、怀古思幽,阐明了器物背后的历史信息与美学积淀,留下了智识、趣味、情感兼具的属于当代人的 长物志 。《古典 凝视》对话古人,神思遨游;玩物尚志,养眼养心。
本书为清代书画著录书。陆心源撰,他收藏书画颇多。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 书前有光绪十八年(1892)自序。收录自藏及寓目书画计480余种,起自梁、唐,止于清初,按时代排序,详细描述作品纸绢、尺寸、印记和款识题跋,别无评语。 另有补入唐代至清中期书画作品200余件,其考订旧籍颇有心得。
中国丝绸博物馆是以中国丝绸为核心的纺织服饰类专题博物馆。自1992年开馆以来,已走过30周年历程,藏品从无到有,渐渐丰富。到本书出版之时,藏品总量已超过7万件/套。本书首次全面梳理馆藏体系,精选藏品200余件,叙述了中国丝绸博物馆以丝绸为起点,拓展至近现代纺织、当代设计、全球时尚等领域,逐步建立古今中外纺织服饰收藏体系的过程。本书中藏品均以高清图片呈现,并配以详细的文字介绍,兼具艺术美感和文化底蕴。从古代到当代,从中国到世界,本书体现了丝绸、纺织发展历程,同时也展示了中西服装的风格演变,对丝绸艺术、服饰文化、纺织服装设计等领域的读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2018年古董拍卖年鉴》每册书都分为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17年度艺术品的拍卖记录,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排序。拍卖数据成交汇总部分,收集2017年万余条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本书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古董文化底蕴、艺术魅力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喜爱。
中国国家博物馆 意大利之源 古罗马文明展 同名图书。 本书通过来自意大利全国各地共20多家博物馆的300多件(套)共500多件意大利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青铜器、雕塑、陶器、钱币等珍贵文物,呈现奥古斯都统治时期意大利半岛实现政治与文化统一的历程,也展现了意大利文化渊源的丰富多彩。 全书分为11个主题单元。前4个单元从社会、语言和宗教的多元视角展现罗马统一前意大利文化的 马赛克现象 :精美丰富的随葬品,反映了不同族群、阶层、性别的墓葬习俗,也可以一窥贵族的生活情境;不同铭文的石碑,让后人得以了解意大利文在向拉丁语系同化过程中的原始特征;众天神及英雄人物的雕像,在对比中呈现不同信仰的差别和特性。后6个单元则按照时间线展现了古罗马共和国扩张期间,特别是从布匿战争到奥古斯都时代发生重大历史变革
本书收录中国寿山石全品种,内容包括:全品种图谱、特殊石种鉴赏、寿山石概述、附录。
本年鉴收录了苏富比、佳士得、邦瀚斯、中国嘉德、北京保利、保利香港、北京匡时、北京翰海等32家世界重要拍卖行,在2017年拍卖中上拍并成交的4200件代表性玉器拍品,并附准确详实的拍品信息:拍品名称、拍品断代、拍卖机构、拍卖时间、拍品详情、拍品估价及卖了等,旨在为您提供一手拍卖资料。本年鉴在介绍玉器艺术品拍卖实况的同时,也客观、系统地记录了中国玉器艺术品在优选拍卖中的发展状况,是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极全、极具收藏投资价值的玉器拍卖年鉴。为便于您参阅及查找,本年鉴将玉器按年代、器型及材质分为九大类、四十余种小类。每件玉器均附有详尽的拍卖信息,图文并茂,博采众长,集词典、图录、手册、指南于一体。看过本年鉴再出手,一定能让您得到意外的满足与惊喜。
上海交通大学新开了一家综合性博物馆,今年将举办多个展览, 品物游心 中国文人的生活与艺术 即其中一个特展。展览从文人士大夫精致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 书斋出发,通过中国古代文人的文房之志、艺文之作、格物之趣、燕闲之乐,让观众一览文人群体的审美旨趣、对自然及生活本源的参悟以及在此影响下的艺术创作与工艺造物之面貌。本书为展览图录,包含百余件精致的金石、书画、典籍、工艺等,并遴选了交大校友、文化大师李叔同的三件书法作品。
《佛罗伦萨乌菲齐画廊》丛书伟大的博物馆共31卷。本卷讲的是佛罗伦萨乌菲齐画廊。佛罗伦萨乌菲齐画廊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大画廊,它本身也变成一件艺术杰作,外观和谐而优雅,地融入城市的背景中。本书从每一幅作品的作者、创作风格等方面阐述,表现了作品的独特魅力。
《民间博物馆藏品卷》本书介绍的百余件瓷器,多数为作者1985年 1990年收集的藏品。本着跨时代、分品种的原则,以图文资料的形式奉献给广大读者。全面、系统介绍了中国元、明、清三代瓷器的发展进程、时代特征和艺术成就,力求艺术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结合,为读者提供简要的历史知识和艺术审美享受。这些民间藏品,体现了历史的连贯性、延续性,又重点突出了 真、精、新 以及以前从未发现的品种,为鉴赏研究提供更多的选择和需求。本书是一本比较全面地反映元、明、清三代瓷器文化内涵及时代特征的实用专著。
徐孝穆 (1916 1998),江苏吴江人,著名的篆刻家、竹刻家,曾供职于上海博物馆,在书法、篆刻尤其是竹刻方面卓有成就。本书将其竹刻作品的拓片分门别类,分别为扇骨(2册)、臂搁(1册)及砚台、笔筒、镇纸、紫砂壶(1册),共计四册,公之于众,让大家能够全面欣赏到徐孝穆的竹刻艺术。
故宫文物南迁是残酷的战争环境中文化播迁的一种形式。南迁期间,遴选了数百件*精华的宝物,远赴英国伦敦、苏联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参加国际艺术展览,向国际大众展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宣扬了中华文明,争取了欧洲人民对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理解和同情,为增进反法西斯的世界统一战线,做出了一份贡献。在上海、南京、重庆、贵阳和成都的多次展出,让广大民众有幸饱览原先深藏于皇宫禁地的文物精粹,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凝聚抗日的民族精神,也产生了积极影响。这是严酷凶险的战乱岁月中故宫文物价值所发挥的特殊意义。而一部分故宫职员在南迁期间,参与迁藏地的文物考察、出土和研究,有的还在当地的中学兼课,又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播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