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古陶瓷考古专家、鉴赏家、前景德镇文物考古所所长 刘新园 先生的鼎力之作之一。 全书从晚明野史笔记中有关明宣德帝喜好 促织之戏 的材料出发,结合各类文献记载的史料,同时比照明御器厂故址所出土之瓷器实物,进而对明宣德官窑所制蟋蟀罐进行深入分析,所述涉及对宣德蟋蟀罐造型、纹饰、年款等细节的对比研究,同时就蟋蟀罐的 斗盆 养盆 之辩、宣德蟋蟀罐不见诸于清宫藏瓷这两个谜团进行了详细的考析,对宣德蟋蟀罐的来龙去脉做出了通俗而细致的介绍。 蟋蟀罐乃蕞尔小物,且多被人视之为玩物,因而在中国陶瓷史上并不受青睐。但明宣德帝的蟋蟀之好,为其附上了一层独特的光环,使其成为明代官窑*盛时期中颇具特色的一类产品,而宣德帝的英年早逝,也是宣德蟋蟀罐传世颇稀的主要原因之一。作者的目光从有代表性
中国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瓷,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早在唐代就沿陆路和海路传播到了许多国家,随后又通过战争和走私等多种方式,流散在世界各地。《海外遗珍 陶瓷》共分四卷,以时间为序,精选了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美国耶鲁大学艺术陈列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美国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美国华特斯艺术博物馆、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皇家收藏、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英国大英博物馆、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22家
作为谢明良先生的 陶瓷手记 系列,本次由上海书画出版社推出新的一种《陶瓷手记4》,集结了作者新的研究成果,聚焦中国陶瓷在世界区域范围内的交流传播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既有对陶瓷造型、纹饰的观察,也有文化史、艺术史的讨论。抽丝剥茧,深入浅出,探秘中国陶瓷背后的区域性文化因素。
《2022年古董拍卖年鉴》包含五册书,每册书内容都分为两部分,其一、彩色图录部分,精选了8000余幅2021年度各类艺术品彩图,附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拍卖信息,书中艺术品图片印刷清晰,赏心悦目;其二、拍卖数据成交汇总部分,收集2021年40多个艺术品门类5万余条拍卖成交数据,方便读者对照检索。本书是对中国艺术品投资现状和艺术品收藏价值进行的集中展示,是古董艺术品集中呈现的纸上博物馆,本书连续出版22年,深受艺术品拍卖行业,收藏者和普通大众读者喜爱。
嘉德艺术中心坐落于北京王府井大街1号。作为嘉德文化集团的总部,嘉德艺术中心拥有56,000平方米的空间,汇集艺术展览、拍卖、艺术教育、书店、酒店等功能为一体,是亚洲首家 一站式 的艺术品交流平台。
唐英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皇家御窑景德镇的督陶官,在中国陶瓷史、特别是清代陶瓷史上举足轻重。本书收录其与督陶相关的诗文、奏折,以及清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的相关文献。许多资料系首次整理面世,如进奉御用瓷器残次品的变价处理、瓷器烧造尺寸用料用工的标准等。
《2018年古董拍卖年鉴》每册书都分为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17年度艺术品的拍卖记录,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排序。拍卖数据成交汇总部分,收集2017年万余条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本书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古董文化底蕴、艺术魅力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喜爱。
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我国部红色官窑钧瓷工具书《红色钧官窑瓷器精品鉴赏》于5月25日正式出版发行。 《红色钧官窑瓷器精品鉴赏》,16开,简精装,设计精美、用纸精良,体现了钧瓷艺术厚重大气的东方艺术特征。该书由河南省钧瓷文化研究会会长常法武、秘书长司振选任主编,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刘国安、苗宗贤、杨玉中等20多位钧瓷大家担任专家。该书收录的300多件红色钧官窑精品瓷器是从全国钧瓷收藏爱好者提供的2000多件钧瓷中精选出来的,几乎涵盖了禹县钧瓷一厂、禹县钧瓷二厂、禹县国营瓷厂、神垕东风瓷厂这“四大瓷厂”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精品力作。 何谓红色官窑?在收藏界,人们习惯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陶瓷企业称为红色官窑。红色官窑的主要特征是国家投资、政府经营、计划生产、集体创作。钧瓷
本书集中国陶瓷艺术之珍品 收录国内外著名博物馆陶瓷精华 六百幅精美图片诠释中国历代陶瓷 收藏名家点评收藏知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资料详实,图片精美。使读者更容易了解与陶瓷收藏相关的各方面知识。群体目标准确。适合对陶瓷收藏有兴趣的广大读者,也可做陶瓷收藏发烧友的收藏典籍。
《中国瓷器鉴赏与收藏》是一部介绍中国历代瓷器艺术及其制作特点的实用性画册。全书详细叙述了我国从夏商周原始瓷开始至今各个时期瓷器的制作材质、装饰技法、器形特征和釉料釉色等加工技艺;特别是,作者针对性地展示了大量珍贵图片,对各朝代的瓷器特点、胎体釉面进行释疑解惑,并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不同朝代瓷器的辨别要点和收藏诀窍,对广大读者进行瓷器投资收藏极具指导作用。与其他同类书不同的是,《中国瓷器鉴赏与收藏》中许多经典瓷器图片大多来自外诸多知名博物馆的珍藏,有些典型瓷器标本更是来自很多藏家的私人珍藏。全书图文并茂、以图说文,实用性强,对于广大艺术品爱好者、收藏者都大有裨益。
白瓷纯净典雅,是土与火的艺术,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具有极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本书所讲述的白瓷收藏鉴赏其内容具体而形象,从白瓷的釉质、纹饰、口唇、腹部、胎质、底足等细部特征入手指导收藏爱好者拨云见日学会鉴赏。 本书所展示的器物活动鲜活,且绝大部分是存世珍品,在拍摄过程中通过1:1微距还原其真色彩,有效控制瓷器偏色,可以使读者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瓷器艺术的绝妙韵味和非凡成就。
6大热门收藏市场 从历史、工艺、鉴別和市场价值等角度,对瓷器、玉器、古典家具、翡翠、紫砂、把玩件6太热门藏品.进行阐述.为收藏爱好者提供手工具书.8位专家鼎力打造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叶佩兰,李知宴、胡德生、张广文、张荣、王晓华、王健华、丁安徽等8位海内外文博专家,总结几十年研究和鉴赏经验.精心撰述.为收藏爱好者提供的文玩鉴藏著作。 20余家世界博物馆传世珍品提供鉴藏标准 此京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台此故宫博物院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维乡利亚一7可尔伯特博物馆、东京国立美术馆等2。余家世界博物馆珍藏的中国艺术品,作为标准器物.乡角度全方位展示。 5000余幅高清图片展现中国艺术品神奇魅力 5000余幅高清图片乡为首次收录.为收藏爱好者提供最全面的艺
一瓷一故事每本内容主要讲述了该时期内,中国陶瓷史上那些的瓷器,在这些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背后,喻示着绵长的中国历史和高超工艺的积累,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之一。丛书试图通过这些瓷器背后与之相关的人物和故事,向阅读者娓娓道来中国古代陶瓷史和文化史的厚重与灿烂。
瓷,china,瓷器代表中国文化,所以,收藏瓷器便是收藏艺术,收藏历史,收藏上下五千年中国灿烂辉煌的古文化。 本书对瓷器收藏进行了一系列的超前预测和预言,现在许多人看了可能会瞠目结舌,但是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历史的演变是不以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收藏机会在哪里?不在于资本,而在知识和学问,在于读书和过眼、过手。这里,真正体现了知识就是金钱的价值。
经过不懈努力,凝结了笔者郭富纯、孙传波多年心血的日本古陶瓷研究专著——《日本古陶瓷研究(精)》一书终于付梓完成。本书从馆藏日本陶瓷器中精选出116件(套)有时代代表性的器物,结合大连文物店收藏的日本陶瓷器13件、华侨博物院收藏的日本陶瓷器21件(套),同时借鉴从日本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等收藏的各大古窑中选取的典型器物183件(套),进行综合研究,不仅为读者带来更为直观的视觉感受,也为日本陶瓷器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近年来,明清官窑瓷器广受关注,并在世界各地文物市场上屡创佳绩,因而成为藏家的宠儿。本书详述明清官窑瓷器的发展历史,结合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介绍了明清流行的各种彩瓷和颜色釉瓷的工艺、造型、纹饰、款识特点及收藏情况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鉴赏、收藏明清瓷器的重要参考书。
青花瓷器是指用钴料在瓷坏上描绘纹饰,再施以透明釉,然后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制而成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碎片纹饰是研究青花瓷整器极为重要的部分,对历代青花瓷器纹饰的了解,确是所有青花瓷器收藏者的常识。本书即是笔者多年倾心搜集,并对其加以研究的结果。本书的特点是:1 以较完整的纹饰为参照物;2 对明清年间较常见的青花瓷碎片上的纹饰,进行有序分类;3 按人物、动物、花卉及吉祥字排列;4 对不同年代的纹饰,标明大约年代;5 有极为真实的碎瓷片,经拍照、高精度电子扫描、调色彩印,形成一本极具真实感的的鉴赏手册,供青花瓷研究的收藏者参考。在鉴定整器时,可用作对比,参照。
陶瓷,泥做火烧,人类从泥土与火焰中获得灵感与乐趣;陶瓷,古老神奇,人们从中汲取文明,触摸历史。 《陶瓷纵横》采用一种崭新的思路诠释陶瓷:将陶瓷历史文化与科技原理结合在一起,沿着中国陶瓷历史演变的脉络,从陶瓷文化的角度切入,品味传统陶瓷蕴藏着的深厚历史与文化内涵;从陶瓷技术的角度切入,领略抟泥幻化的科学与艺术神奇;从名窑名瓷的角度切入,赏析历朝历代陶瓷器的不朽经典;从现代陶瓷的角度切入,展望高科技陶瓷日新月异的美好明天。 编者参阅了大量实物、书刊、图片、视频及其他各种资料,结合多年的教学、科研、生产与实践的积累与体会,认真梳理与编排;《陶瓷纵横》引经据典、图文并茂,用通俗风趣的语言,力求雅俗共赏。既可作为各类大中专学校的公选课教材,亦可作为大众读物。
本书从龙泉青瓷的历史与装饰特征、现当代龙泉青瓷的“釉装饰”和成型技艺的进步、现当代龙泉青瓷的“胎装饰”—哥窑装饰的革新、现当代龙泉青瓷“胎装饰”—弟窑(龙泉窑)装饰的继承和创新、新的工艺产生的新的器皿装饰等五个章节,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龙泉青瓷的分期、各期特征和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