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夜白》是一部山水画札记。书名来自唐玄宗的名驹“照夜白”,取其字面的意象——水墨山水的黑是物象,是黑夜,白是空无、水和云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山中何所有”“时间中的风景”“空隙之美”“鸟之双翼”“山水小史”,合计70余篇文章。作者结合具体的画作与自身的绘画经验,以散文般的诗性语言,立足山水画的笔墨、空间、构图等基本概念,探讨了一些司空见惯但有趣的话题: 辑“山中何所有”,回答的是“当我们看山水画时,我们在看什么”的疑问,文章从山水、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关系讲起,探讨诗歌与绘画意境的生成,山水如何从荒野变为人文景观。第二辑“时间中的风景”,分析中国画中暗藏的独特时空观,以及古人如何在画中营造高远、深远、平远的空间感,乃至所谓的“移步换景”又是如何实现的。第三辑“空隙之美”,以美学讨
清初至清中期苏州版画作品,与清末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在作品风格、受众群体、销售范围等方面虽然有较大差异,但是清代苏州版画背后的创作观念、文化图式属于同一个文化系统,笔者称之为 天运四时 。 四时同屏 是贯穿清代苏州版画的创作观念,因西洋风格的介入,产生了春夏秋冬同时存在于一个真实场景的 文化图式 。 天运四时 既是自然的四时观念,也是作为 天子 的皇权主导,清代苏州版画反映了东西方文化交流背景下的文化图式和皇权象征。
孔子见老子和孔子以七岁的项橐为师是两个大家熟知的故事,在文献中流传不绝,也留存在汉墓的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本书旨在结合文献与图像,通过分析七十余幅孔子见老子画像,一窥汉儒和地方官员的内心世界。下编 画像石过眼录 ,详细记述了作者近三十年对此类画像的田野考察经过,并特意多附同一画像的多种资料图片,希望能为读者呈现更多细节和线索。
本书精选了启功有代表性的诗词、书法、绘画作品,并加以注释和赏析,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启功先生在诗书画方面的成就和特色。本书采取的是诗人解诗、书法家解书法、画家赏画的方式,注释者和赏析者均为与启功先生交谊深厚的学生和友人。他们不仅能对启功先生的这些作品进行专业、精到的解读和赏析,还将作品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从中可见启功先生的艺术人生与人品性格。这些无论对于艺术创作者、研究者还是普通文史爱好者都是极有价值的。
本书为 傅申中国书画鉴定论著全编 系列丛书之一种,全书聚焦宋代文人书画中有代表性的三位大家黄庭坚、苏轼、米芾,摘录了其论书、论画的言论并进行分类整理,并试图从中厘清三家之书画观念,具有较高的文献、艺术价值。
《中国书画研究集刊》主要刊载与中国书画研究有关的文章,每半年一辑,16开,繁体横排,配以彩色图版,所刊文章文体、长短、中英文均不设限,常设栏目包括论文、学术札记(文献笺注、史料钩沉与考释、研究综述等)、书评等。集刊的出版,旨在为海内外高质量的中国书画研究成果提供发表与交流的平台,推进本领域研究不断深化。 本辑为第三辑,刊出文章10篇,包括史论5篇、考证2篇、札记1篇、书评2篇。涉及的内容包括《清明上河图》的空间构成与绘画形制分析,明代墓葬出土摺扇时空分布特点,明代无锡藏家谈志伊的收藏,董其昌武夷山之游与《婉娈草堂图》的创作,廉泉与近代日本的中国书画市场,《凤墅法帖》与《凤墅续法帖》中有关曾宏父家族尺牍的文献辑释,文征明研究三题,黄庭坚笔记、书札考辨二则,等等。书评2篇则分别就何炎泉
一套汇聚文艺复兴三杰毕生精华的神作,重现五百年前艺术原貌。此书从全球近百家博物馆、收藏家及相关机构挖掘整理了文艺复兴三杰几乎全部的代表作品,包括画作、手稿、草图、素描及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所有图片系原作原拍,高清印刷。
一套汇聚文艺复兴三杰毕生精华的神作,重现五百年前艺术原貌。此书从全球近百家博物馆、收藏家及相关机构挖掘整理了文艺复兴三杰几乎全部的代表作品,包括画作、手稿、草图、素描及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所有图片系原作原拍,高清印刷。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为了营救包括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蔡楚生在内的800余名抗日文化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及其家属,周恩来带领并部署多方力量,成功完成震惊中外的粤港 秘密大营救 。在整个行动中,人称 梅州大侠 的爱国人士廖安祥发挥了重要的协助作用。 2021年7月,何香凝美术馆举办 丹诚相许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艺术文献暨廖安祥捐赠书画特展 ,重现那段在现代历史中堪称奇迹的 最伟大的营救 。本书为特展的汇编结集,涵盖了展览展出的相关照片、手稿、图书、书画真迹等珍贵的艺术文献,以及廖安祥捐赠给嘉应学院的103件书画作品中的46件精品。这些作品涵盖了京津、海上等五大画派的作品,包括了何香凝、柳亚子、李可染、刘海粟等文化名人的书画精品。本书用艺术与历史结合的方式回顾了80年前那次伟大的营救,具有极高的文献与艺
一套汇聚文艺复兴三杰毕生精华的神作,重现五百年前艺术原貌。此书从全球近百家博物馆、收藏家及相关机构挖掘整理了文艺复兴三杰全部的代表作品,包括画作、手稿、草图、素描及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所有图片系原作原拍,高清印刷。
《琵琶记》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名著,被誉为“传奇之祖”。此剧叙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全剧共四十二出,结构完整巧妙,语言典雅生动,显示了文人的细腻目光和酣畅手法,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的结合。 《袁了凡先生释义琵琶记》意在将 外图书馆古籍库里的版画原作与文献,以及平日难睹真容的善本珍刊化身千百,以利学者在细细品鉴、对比中发见深意。 选编这部丛刊,一是为版画史研究提供接近于真迹的图像;二是为版画史研究提供尽可能完整的文献。
内 容:对联一副,横批一张,挂历一本,财神一尊,门神二尊,灶神一尊,福字五幅,车贴六张,利事贴六张,红包十个,节日里的中国绘本选一套。
本书分为“人物”“观点”“拾遗”“回眸”“谈书”“馆事”六大版块,人物版块展现了吴昌硕的生平、艺术等。观点包含了海内外的学者对近现代书画家的解读。拾遗版块介绍了浙江博物馆藏黄宾虹捐赠历代法书,了解黄宾
本书为“傅申中国书画鉴定论著全编”系列丛书之一种,全书聚焦宋代文人书画中有代表性的三位大家黄庭坚、苏轼、米芾,摘录了其论书、论画的言论并进行分类整理,并试图从中厘清三家之书画观念,具有较高的文献、艺术价值。
读懂线条中的历史,读懂笔墨里的深情。 《读懂中国画》精心挑选中国历 的数十幅绘画珍品,分章逐幅精讲,由此串联起一部跨越数千年的中国绘画艺术史。入选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中国美术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名作,或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或对后世影响深远。全书按时代分为东晋、唐、五代、宋、元、明、清七个专辑,从“美的觉醒”出发,历经盛世的色彩、山水花鸟画的兴盛、审美的黄金时代、文人画的崛起、世俗意趣的引入,直至吸收西方绘画技法的清代阶段,时间跨度大,艺术风格多样。
《义侠记》取材于小说《水浒传》中的武松故事。从景阳冈打虎开始,至上梁山受招安结束,并添出武妻贾氏,写她同母亲访寻武松,路遇孙二娘等情节。昆剧及有些剧种的《武松打虎》《挑帘裁衣》《武松杀嫂》等即出于此。《重校义侠记》原版框高二十一点一厘米,宽十四点五厘米。半叶十一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眉栏镌音释,白口,无鱼尾,单界栏,四周单边。版心镌“全像注释义侠记”(多省作“义侠记”)、卷次、页码。现藏于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图书馆。 《重校义侠记(精)》为“新辑中国古版画丛刊”系列之一。
本书由北京鲁迅博物馆青年学者高薇在深入研究鲁迅先生收藏的欧美版画的基础上用心编撰而成,精选凯绥·珂勒惠支、乔治·格罗斯、法朗士·麦绥莱勒等欧美版画界代表人物的优秀作品一百余幅,包含木刻、石版、铜版、油毡版等多种类版画,均高清复制,部分作品附有局部大图,并配文介绍艺术家生平,解析其作品,是文艺爱好者欣赏鲁迅先生收藏的欧美版画精品的入门书,也是了解欧美版画流派的书。
中国传统书画鉴赏系列 是为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朋友们精心选编的一套高品质画册。包括:《中国历代书法》、《中国历代山水画》、《中国历代花鸟画》、《中国历代仕女画》、《中国古代儿童生活画》、《中国古代动物画》、《中国当代国画》等7册。 动物题材绘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绘画一向提倡 形神兼备 、 以形写神 ,表现人物时如此,画动物也不例外。中国古代画家非常重视亲身观察,直接以活动中的动物为描绘对象。他们认为,每一种动物的动态和神情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有画好动物的神态,才能将其画活。所以,中国古代动物画能表现出动物的心理、气质、性格等特征,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The history of animal-themed paintings in China can be traced back to around 6,000 or 7,000 years ago when Chinese ancestors used the imagery of fish, bird and fro
《国宝档案》系列,是对历代经典长卷书画的系统整理,百卷书画,洋洋大观。每本以作品为主,高清的图片便于临摹与研究及欣赏。每本以册页形式展现,让读者真正能体会历代经典长卷的书卷气息。每本有专家对每本图书系统的文字介绍,包括画家生平、作品艺术价值及特点、作品的题跋和作品的流传情况等资料介绍。丛书有简装版和精装版,印制精美,物美价廉,百卷书画皆是历代经典巨作,是读者必须了解的历代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