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82年8月26日我国发行套JF1《纳米比亚日》纪念邮资信封以来,到2006年10月12日发行JF82《测绘迈向信息化》止,24年中已陆续发行了82套计91枚纪念邮资信封。 由于这些中国纪念邮资信封具有选题广泛、信息及时、设计精美、图案绚丽、名人题词、附有说明、中外对照、印量适中、资费低值、纸质优良、印刷先进、独成系列等难得的特色,因而深受越来越多的外集邮爱好者之青睐。 笔者对其情有独钟,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其版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陆续在邮政报刊上发表相关文章。本书收录了笔者近十多年来写成的从编号JF1~JF50 50套纪念邮资信封的版式研究方面的文章。
本书概括介绍了集邮展览的产生与历史,对集邮展览的组织及实施以FIP邮展规则为依据进行了介绍与论述。全书包括“邮展及展品类别”、“邮展的组织机构及其人员”、“邮展的实施”、“展品素材”、“展品的制作与参展”、“展品的评审”、“文献资料”七大部分。本书结合集邮展览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如何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及技术手段,达到提高邮展及展品水平的目的,为集邮专职工作者、邮展征集员、参展者、集邮爱好者及社会文化工作者提供了有关集邮展览各个方面的指导与帮助。
《谈集邮》为“邵洵美作品系列”邮话卷,收录邵洵美关于中国近代邮票的文章及译文,共计七十余篇。其中最重要部分为“中国邮票讲话”,此系作者自1943年3月1日至4月30日在上海《新申报》上连续发表的,按历史沿革,结合中国邮政史,从大清国的张邮票讲到民国(战前)的最后一张,逐一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邮票,并着重描述特定历史时期的珍票与变体邮票。虽然此书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然而绝非仅止于此;丰富的内容加上活泼的形式,使得它至今看来仍是一部生动实用的国邮收集入门读物。
《耿守忠杨治梅说邮票的收藏与鉴赏》由耿守忠、杨治梅所著,一个集邮者,要想从集邮活动中真正获得“益智、怡情、交友、储财”的快乐,还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集邮的知识,简称“邮识”。邮识犹如一位聪明而真诚的向导,它既可以引导你正确无误地收集邮资票品,不走或少走弯路,也能够帮助你对自己收集的邮资票品进行科学的鉴赏和研究,增长较多的知识。亲爱的读者,怎么样?咱们现在就开始跟随着邮识这位向导,毫不犹豫地走进广阔的集邮天地,去尽情享受集邮的无穷乐趣吧!
本书概括介绍了集邮展览的产生与历史,对集邮展览的组织及实施以FIP邮展规则为依据进行了介绍与论述。全书包括“邮展及展品类别”、“邮展的组织机构及其人员”、“邮展的实施”、“展品素材”、“展品的制作与参展”、“展品的评审”、“文献资料”七大部分。本书结合集邮展览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如何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及技术手段,达到提高邮展及展品水平的目的,为集邮专职工作者、邮展征集员、参展者、集邮爱好者及社会文化工作者提供了有关集邮展览各个方面的指导与帮助。
本书以丰富的文献资料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邮票的发展及其艺术特点、种类和艺术价值与鉴别要点等知识,内容丰富,图片清晰,文字通俗易懂,通过以彩色图文本的形式把它们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邮票的发展历程、时代特征及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