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图说当代中国重大科技成果》精选了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科技突破和成果,共五十个案例,涉及基础研究、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材料装备、交通运输、生命科学等重要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本高质量的综合型科普图书,其呈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图书不仅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图表来普及科学,还专门绘制了表现精准的插画来丰富图书的内容,非常直观而又艺术化地展现了新时代的国之重器。打开这本图书,我们既可在文字中品读我国当代科技之进步、社会之发展,又可以在图画中领略这些大国重器的风采。这本图书的出版是科普创作形式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科普表现形式的一次积极尝试。
湛庐文化遍寻全世界的高品质内容和思想,并用多元的方式将其传递给中国3000万精英读者。大英图书馆的馆藏珍品超过2亿件,跨越了数千年的人类文明长河。2025年,湛庐文化再次携手大英图书馆,打造专属联名日历《湛庐珍藏·大英图书馆.2025》。跨越千年的艺术大赏。穿过2亿件藏品,为你寻到了365张旷世美图。《湛庐珍藏·大英图书馆.2025》以生肖文化、古典音乐、文学经典为灵感,选取了12个主题(瑰丽灵蛇、春之序曲、花之圆舞曲、动物狂欢节、绿野仙踪、仲夏夜之梦、夏之牧歌、海底两万里、月光奏鸣曲、群星闪耀时、如歌的行板、冬日小夜曲),集音乐、文学、科学、艺术于一体,内容丰富,时间空间跨越大,每 选取一张颜值高且内涵丰富的珍贵馆藏。好看又好听的日历,1800 分钟视听内容,全/方位覆盖旅行、文学、艺术、音乐、建筑、设计、时尚、体
本书作者以明代沈周为对象,主要遴选南京博物院相关画作,以《沈周集》《沈周年谱》《姑苏志》以及其他相关文字材料为辅助线索,深入挖掘这位吴门画派 代宗师、明朝大隐不为大众所知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对生活中那些微末主题的妙趣横生、暗含哲理的阐发与感悟。
神游千年,大美敦煌。敦煌研究院出品敦煌日历,2025乙巳蛇年迎新纳吉。甄选收录295幅实景壁画、70幅专家临摹复原作品,从神佛护佑、经变故事,到传统建筑、服饰妆容、世俗生活,收录大量难得一见的未开放洞窟与未公开遗珍素材。菩萨低眉、 威仪、金刚怒目、伎乐踏歌……看见久已逝去的异域世界,看见繁多人物、富丽场面、瑰丽色彩、纯熟技巧。元旦节,敦煌文献有“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的记载,开年建福,此日金刚萨埵菩萨,传递无坚不摧的力量;上元节(正月十五),敦煌文献记载“灯笼火树,舞席歌筵”,此日《琳琅宝座图》,彩云围绕、飞天散花,彰显繁复华丽;冬至日,敦煌文献中有“阳爻始动,万物生芽”,此日《好友小酌图》,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年末,敦煌文献记载“长至初启,佳节应期”,此日天人头戴宝冠,手举祥瑞花盘,
“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其中儒家与道家是重点。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与孟子,道家是老子与庄子。 傅教授全面解读了四位圣哲的著作思想,并分析其核心概念。譬如,孔子一再回答学生问“仁”,孟子多次说明“心之四端”,老子对“道”加以描述,庄子由各种角度形容“游”与“化”……这些思想是他们的心得,用以掌握生命的真实本质,并以此阐述他们的哲学思想与。 比如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价值必须由内而发,人道确立则万物亦得以安顿。 孟子认为“思诚者,人之道”,只要真诚,就可以体验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严与。 老子的修养方法是虚与静,以道为本源,由此孕生智慧,则人生的困境与虚无之感化解于无形。 庄子相信人的蕞高智慧在于明白“未始有物”,既然如此,在现实生活中,
《西书东藏:中国文化名家的外文藏书》记述中国现代37位 学者、作家、文化人曾经读过、收藏过的西文书,这些书后来又都成为作者的收藏。在中国,对古籍的研究、书写自来多矣,而对近代以来境内流传的外文书的研究,还没有过如本书这样的作品。作者选取的37位中国文化名家, 位是1912年时35岁即被擢升为 次长的颜惠庆, 一位是1949年时28岁正在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夏志清,他们均是在1912年至1949年这一时段中有过重要经历的知识分子。作者细心钩稽书背后的历史,依据实物讲述名家的阅读和藏书故事,做“知识的考掘”,意在挖掘思想、观念、知识的脉络,实有思想层面深刻的意义。在写法上,本书采取“书话”的方式,不故作高深;着重事实的讲述,谨守实证的边界,不做理论的推阐。随书附入大量书影,可供读者参考和鉴赏。
本书主要着眼于英国 美术馆的绘画藏品,并从2300余幅藏品中精选50幅绘画珍品,除了对画作本身进行了解读,并对不同画派的特色,还有艺术家的生平都做了比较充分的阐述,涵盖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等各个时期的主要风格,以及近代的印象派等,其中不仅包括了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也囊括了扬·凡·艾克、贺尔拜因和凡·高这样殿堂级画家的作品。
本书为介绍杭州西湖风光的日历本。从古至今,西湖都是自然与人文之美和谐一体的代表,承载着国人积累千年的审美意趣和深层的文化认同。一代代人游历西湖、经略西湖、感受西湖,将“西湖”内化为缤纷多彩的人生经历,外化为荡气回肠的历史图景,这正是本书书名所要传达的意义。适逢杭州西湖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40周年之际,本书将以西湖风光摄影作品为主体,搭配与西湖相关的文化知识(如岁时节令之变与钱塘风俗之盛),以今人的蓬勃姿态续写古人的西湖绮梦,在传达美的同时传达时代的声音,弘扬 民族文化。 形式方面,本书以时令顺序进行编排,将“西湖十景”与二十四节气等元素融入其中,具备审美功能、记录功能与传播功能。
缂丝又称“刻丝”,是一种在竖排蚕丝上横穿彩色线条的丝织品,能做到双面花纹如一、呈现雕琢镂刻效果的丝织品,也是中国唯一完全需要匠人纯手工织造的丝织品。 缂丝被称为“织中之圣”, 从套筘、画稿、摇线、装梭、织造、修整等16道工序,一步都不能错。由于织造工艺十分繁复,过程耗费工时极长,缂丝“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 书稿以中国传统非遗技艺——缂丝为主题,以朱启钤先生收藏的《簒组英华》一书的缂丝图案为基础,分类介绍缂丝的历史沿革、工艺流程、制作工具、经典图案、产品特点、经典代表作等,让使用者了解中国传统技艺的魅力。
浓缩人类文明: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精华,一本书看完形态各异的34座博物馆,了解人类文明的34个侧面。 作者权威:作者是欧洲著名艺术评论家、米兰大教堂博物馆馆长、意大利巴勒莫大学建筑设计院教授,因对艺术的突出贡献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法国金羊毛骑士团勋章”“意大利文化艺术贡献奖金奖”等。 精美配图:全书共有400余幅高清大图,全方位展现博物馆及藏品,足不出户也可“逛”完博物馆的精华!
本书稿论及沉香的历史、形成,以及采香、辨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沉香分类、沉香鉴别、沉香收藏等,由浅至深。追溯流传久远的香文化渊源,探究香道文化之源流与本质,研习沉香的识别与鉴赏,其表述丝丝入扣,由表及里,理趣相彰,且饶有新论。 作者以大家的角度,对这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无论从学术还是工艺,都在传播便捷的立点上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使得香学爱好者不但能从理论上掌握各类沉香的特性,还能用以在实践中提高鉴赏水平。
故宫博物院藏吴昌硕作品大展将于文华殿开展。这是故宫博物院书画馆自武英殿移至文华殿之后的靠前次书画大展。吴昌硕一生以画花为业。文华殿内,花在吴昌硕的画幅间盛放。大殿前成片的海棠树,也正花开如海,一直蔓延到东华门下。纸上的花与大地上的花,形成了神奇的“互文”关系。春日迟迟,卉木萋萋,让我们——《跟着吴昌硕去赏花(精)》(祝勇著)。
普拉多博物馆中来自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的藏品所占分量比较大,这与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息息相关。哈布斯堡王朝极盛时期仅在欧洲占有的领土就包括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比利时、西西里、那不勒斯、弗朗什-孔泰大区(法国东部)、米兰、奥地利等地。因此,漫步馆中,我们能欣赏到弗拉芒画派的大胆虚构、威尼斯画派的丰富颜色、佛罗伦萨画派的精准造型以及塞维利亚画派的世俗情趣,真可谓天下技法皆备于我。 欧洲人喜欢以作画的方式来记录历史、信仰和神话传说,因此,我们在欣赏名家技法的同时也能从中读出西班牙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 文化特征。本书精选出45幅画作、5件雕塑,共计50件作品,它们覆盖了西班牙历史、 故事、希腊神话等主题,希望以有限的篇幅尽可能多方位地为读者呈现出原汁原味的中世纪欧洲史。
《故宫知时节:二十四节气 七十二候》的缘起,是故宫博物院藏但从未示人的传为南宋夏琏,实为明人绘制的《月令图》册。这部月令图,是现存早的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候图解(古时通称:月令七十二候)。 在《故宫知时节:二十四节气 七十二候》中,有对每个节气的解读,基于气候大数据(包括现代气候数据,也包括清代钦天监的观测数据)的解读。也有命题作文:从文化和科学的两个维度,逐条解读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候。包括讲述节气“物语”中的气候逻辑、物候标识中的争议以及科学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