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一院多馆 模式下的专题博物馆, 秦陵彩绘铜车马展 作为考古遗址博物馆内的专题陈列,与秦始皇帝陵大遗址形成一个连贯、成熟的展示体系。展览尽精微而致广大,以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为核心,展览内容从青铜车马拓展到秦代车马文化,是目前国内忠实还原秦代车马结构及系驾关系的展览。本书延续展览风格,于精微处做文章,呈现策展团队在策展前的预判、在策展中遭遇的难题与解决过程,以期为同类型的展览提供借鉴。全书分 引言 导览 策展 观展 结语 五个部分,呈现以单体文物的全面展示为目标的策展思路及方法。 本书系 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 策展笔记 丛书之一种,旨在提炼、整理展览的创新思路、实践经验与示范意义,提高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整体水平,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优秀传
《艺术与鉴藏:正仓院考古记》是作者傅芸子20世纪30年代赴日考察奈良正仓院所藏藏品,对这些古物,尤其是中国文物所作的详细记录与考证。正仓院所珍藏的古物系日本圣武天皇(701~756)生前喜欢的贵重物器,其中包括大量我国唐代东渡的文物珍品,大部分在我国已佚,此书是部中国学人研究正仓院的专著,在考察中国唐代历史文化、工艺美术史以及中日文化交流史方面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此次出《艺术与鉴藏:正仓院考古记》在原的基础上,增加了百余幅正仓院藏品的精美插图,以飨广大艺术及考古爱好者。
朱塞培 翁加雷蒂是隐逸派三杰之一。他写诗字斟句 酌,寻找被经验的光斑意外照亮的少数词语,并将 这些零散的词惊险地连缀成美妙的诗句。其诗作体现出一种极为精致微妙的现代诗歌意识,甚至能清晰感受到 忧郁斜倚在微风的栏杆上 ,感受到一个个的词在黑暗中次第分娩为寂静的花朵。 《失乐园暗影》收录翁加雷蒂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一百四十八首,早的诗和晚写就的诗相隔差不多六十年,总体而言,一颗敏感的年轻又苍老的诗心主宰了一切,并使那些立于词语之上的瞬间进入永恒。
步入策展笔记的字里行间,体悟江南文化的精致雅正。吴中博物馆基本陈列以 1 N 为基本结构,通过 考古探吴中 和 风雅颂吴中 两部分阐释吴地万年文化。其中, 考古探吴中 以时间为线索,探究旧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前吴文化及吴文化的起源和勃兴。 风雅颂吴中 则包含 吴风 吴雅 吴颂 三个平行展览,以专题形式展示吴地山水、建筑、文物与雅颂传承。本书共分五章,从展览导览、展览内容、形式设计、观展体验等不同维度对展览进行多层次分析。通过内容策划团队专业的阐释,设计团队翔实的分析,展览陈列、文物保管、宣传教育等博物馆不同岗位工作人员以及不同类型观众的娓娓道来,展示一个专业、深入、精致的博物馆展览的有血有肉,呈现一个年轻、活力、创新的博物馆团队的精益求精和步履不停。 本书系 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 策展笔记
藏书票大约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早期它还只为一小部分文化精英所了解和喜爱,当时鲁迅、叶灵凤、郁达夫、李桦等人受到日本藏书票文化的影响,开始使用藏书票,他们也是藏书票的积极倡导者和收藏者。 藏书票是小版画,日本作为世界版画大国,拥有诸多知名版画艺术家,日本藏书票便是西方美术与东洋美术碰撞后产生的美丽的火花。其糅合了和纸艺术、浮世绘、装帧设计等日本传统文化的元素,体现了独特的日本美学。 本书侧重于梳理日本藏书票发展史,以及如何结合日本历史和文化欣赏日本藏书票。以藏书票这个角度,读者在欣赏之余,也可以较为系统地了解近现代日本的文化发展轨迹。
本书精选了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馆藏中国艺术珍品,为我社 珍藏中国 系列出版图书之一种。该书集中反映了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百余件中国艺术珍品,覆盖面极广,包括青铜器、玉器、漆器、书法、绘画等各艺术种类。全书按五类主题分为:墓葬与来生;神明与信仰;帝皇与宫廷生活;文人;中国与世界。每件艺术珍品均配有百余字的专业解说,提供该文物的相关参考资料,具有较高的艺术与文化价值。
收藏火花是一项集搜求、整理、鉴赏、研究相关联的文化活动。可以使人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陶冶性情,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若把收集到的各国火花系统地排列开来,犹如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一扇扇打开的世界之窗,一本本各种风格和艺术流派的画册,供我们去欣赏,去品味,去探索,去遨游。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本书为“收藏与文化丛书”之一,带你去欣赏老火花。
本书为 十三五项目“西方早期中国艺术史研究译丛”系列之一,作者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美术史学家方闻的导师乔治·罗丽(George Rowley)。作者试图用风格史的整体概念和结构分析,同时又兼顾中国画的笔性语言,来概括中国画的美学精神。罗丽虽然不懂中文,却能出色地把握有关画面结构的气势相生、气韵与形式节奏的关系、笔势的生动性和骨法以及墨色层次等中国艺术内在的美学感性,并以西方的理论语言描述中国的画论概念。在本书于1947年出版,被誉为海外早期中国艺术史研究方法论的奠基之作,此为 中文出版。
《敦煌——常沙娜笔下的敦煌之美》敦煌石窟艺术接受并融合了西域的外来文化,经过历代的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的艺术珍品。常沙娜先生自幼随父亲常书鸿先生入敦煌莫高窟洞窟临摹,在少女时期已经完成了众多莫高窟的壁画临摹,她一直致力于敦煌艺术的研究与保护,对敦煌的装饰图案进行了详细地整理、分类与研究。本书汇集了常沙娜先生描绘敦煌之美的画作近300幅,配有详细的敦煌装饰图案的知识,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图书,同时这也是一本可供读者书写的笔记本,书中将内容分为12部分,暗合12个月,从北魏至元,每一个部分都是敦煌同时期不同题材的艺术作品。书中有可供规划一周安排的周历,有可供读者书写的页面。
本书作者以明代沈周为对象,主要遴选南京博物院相关画作,以《沈周集》《沈周年谱》《姑苏志》以及其他相关文字材料为辅助线索,深入挖掘这位吴门画派 代宗师、明朝大隐不为大众所知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对生活中那些微末主题的妙趣横生、暗含哲理的阐发与感悟。
《文房清玩:笺纸》从鲁迅给许广平的信谈起,介绍了笺纸的来历与演变,笺纸的制作、用途、题材以及绘制方法,并介绍了部分画笺名家、刻笺高手以及他们的作品,书中还通过几种著名的笺纸和笺谱,介绍了笺纸收藏与市场价值。
佛教造像是佛教传播的载体,供佛教信徒们供奉、礼拜。佛像还是规模庞大的艺术品类,造型各异、工艺精湛、内涵丰富,历代留存下来的佛像艺术珍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灯下莲编著的这本《佛像图谱》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佛像的起源,常见的诸佛像、菩萨像、祖师像、罗汉像、护法像,以及密宗佛像的名号、形象特征,并对寺庙布局和殿堂供奉的佛像进行了细致讲解。《佛像图谱》中图片涵盖了石窟彩塑、壁画、石刻佛像、金铜佛像、木雕佛像、玉雕佛像、瓷塑佛像、唐卡、水陆画等佛教造像形式,立体呈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佛像艺术风貌。希望读者通过欣赏佛像艺术之美,增加收藏佛像的兴趣,提高鉴识佛像的水平。
宋代画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师法造化,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真实之感受,对景写生,面山体悟,对自然山水反复地观察,不断地使绘画内容扩大,使绘画作品生活气息不断增强,如范宽写关峡山,李唐写中州山,米芾写西南徐山,马远、夏圭写钱塘山……故得“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伴随不同绘画者的感悟和对照的不同山貌,其绘画作品的表现技法更是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提高,较五代时期既已成熟的水墨山水画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纪念版内容简介:这本书主要收录工笔画家罗寒蕾2008年至2018年期间很好创新符合大众审美的美术作品,其中包含大量的细节图,以及拉页的大幅作品。这本书的特点在于结合作者的特点,整本书以“画与诗”为主题,在编排画册的同时加入了作者创作同时写的散文感想,意在让读者更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对画面能够深入理解。另外此书为《绘·呼吸》作者版,并附带珍藏书匣,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中华世界邮票目录》是一部综合性大型世界邮票全集式的图录工具书。它按国家(地区)发行邮票的时间顺序收录,按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顺序分卷出版,预计每年出版一卷。五卷出齐后,在适当时间再行修订。这本目录吸收了世界各邮票目录和各国发行的目录之长处,遵照我国集邮者查阅、检索的习惯进行编排,使之具有中国特色。这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内容收录齐全。本目录将世界各国(地区)。所发行的邮票收录,为集邮者分析、研究、鉴别、使用提供最客观的文献资料。 邮票画面多,便于集邮者按图索骥。 体例统一。所有邮票,不论票种,均按邮票发行时间顺序排列。每枚均有票号,避免往返查阅,便于检索。 注重知识性。每套邮票除标明发行时间、邮票名称、票种、水印、版别、齿孔、发行量、市场参考价格
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是西班牙为1929 年召开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而专门修建的一所综合展览馆。这里藏品丰富,展示了从罗马时代到20 世纪中叶的种类繁多的杰作,包括雕塑、绘画和手工艺品等,其中涉及诸多名家的作品,如埃尔?格列柯、迭戈?委拉斯凯兹、彼得?保罗?鲁本斯、卡纳莱托等。
本书为日本藏中国古代写经写本书法精选之一,主要收录日本各大收藏机构收藏的古代写经写本数十件,其中以唐代写经为主,其书法质朴率真,线条富于变化,结体自由,具有浓郁的民间书风,且大多作品还没有正规出版,因此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是书法爱好者,尤其是楷书学习者不可多得的参考用书,该书由著名书法家李刚田先生任顾问,旅日学者李中华先生任主编。
本书为日本藏中国古代写经写本书法精选之一,主要收录日本各大收藏机构收藏的古代写经写本数十件,其中以唐代写经为主,其书法质朴率真,线条富于变化,结体自由,具有浓郁的民间书风,且大多作品还没有正规出版,因此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是书法爱好者,尤其是楷书学习者不可多得的参考用书,该书由著名书法家李刚田先生任顾问,旅日学者李中华先生任主编。
我国陶瓷历史悠久,古陶瓷深受世人青睐,外倾其毕生精力搜集、珍藏、探索和潜心研究者不乏其人。近几十年来,随着国家对文物研究和保护力度的加强,有关部门对一些历史名窑相继进行了程度的发掘与整理,所掘精品迭出不穷,弥补了古陶瓷鉴赏中历史资料之不足。一些古陶瓷研究与鉴赏中的难题,也随着手资料的获得,迎刃而解。不少文物专家、学者,穷其一生着力于一个窑口的探索与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之成果。 江西美术出版社从需求和可能出发,策划出版《中国古代名窑系列丛书》,以各窑系、窑口古瓷的鉴赏命题,约请各方专家著述,这对于系统介绍唐宋以来各名窑名瓷详情、弘扬传统文化,实为可贵。每部书稿资料翔实,论述周详,剖析精微,相形于时下众多泛泛雨论的鉴赏之作,实为述而有纲,言而有物。垂注于古陶瓷的鉴赏者如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