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山结缘于先秦,始于六朝,兴于隋唐,发扬于明清,重建于民国,发展于现代,千百年来,与自然和谐共生,儒释道三教和谐相处。这里有帝王将相的流连忘返、激扬文字和指点江山,文人墨客衷情山水之间的自由而自在。这本由张军著的《金陵明秀(栖霞山)》涵盖栖霞山历史、人文、建筑、帝王、名人、地质和自然等一系列文化内涵和专属于栖霞山特殊的文化符号和气质。既有陆羽、李时珍、李香君、乾隆和孙中山等栖霞山传统文化,又增添秦始皇、李白、颜真卿和髡残等锦上添花的人物个性和独特魅力。书中介绍有20篇栖霞山历史与文化的文章,每篇1500余字,图文并茂的展示“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文化脉络和历史气息。
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江西,几乎毫不费力就可以举出许多风光绝佳之地:古徽州的余脉流淌到了赣地,化为了婺源一座座水墨画般的恬淡乡村,春季漫山的金黄与秋天遍地的红叶让无数人一次又一次回到这梦里的老家。江西的名山秀水令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竞相折腰,而原汁原味的古村、建筑和节庆让这里的自然风光更添灵动。从景德镇的陶瓷到赣江边的滕王阁,从庐山上的东林寺到山脚的白鹿洞,无一不在为江西千年的文化积淀做着注脚。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涵盖范围达170万公顷,它包括位于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9个自然保护区和10个风景名胜区。它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丰富的地区之一。景区跨越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三个地州。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本书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对“三江并流”的自然景观作了详细阐述。全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是我们了解“三江并流”的
《高仓正三苏州日记(1939-1941揭开日本人的中国记忆)(精)》的内容,是作者高仓正三1938年12月被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推荐到外务省担任驻中国的特别研究员后,从1939年4月5日至1941年2月28日的日记。1939年9月25日抵达中国以前的日记很简略,并且不是每天都有,显然是经过编者的删节,只留下与他这次中国之行有关的内容。高仓正三到中国后,除了1940年2月15日至5月2日、5月31日至6月6日两次出去旅行,考察了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的一些地方,以及偶尔有事去上海日本领事馆外,其余时间都在苏州,日记说他的住处是“五卅路同益里第三号”。这大概是书名叫作《苏州日记》的原因。高仓正三的身体很不好,日记中屡屡有生病、住院的记载。1941年3月13日在“盘门内新桥巷苏州医院”去世,时年才28岁。
本书是专门为穷游族和学生族量身打造的台湾深度旅行手册,介绍了各种省钱的tips,涵盖了100个免费的悠游地和108条超实用的省钱资讯,给出值得体验的景区和攻略,不管你是体验“百年老街+人气夜市+古早好味”,还是徜徉“观景步道+骑行小路+铁道小站”,亦或者是留恋“创意市集+特色书店+唯美民宿”,这本书里*有你想要的省钱又好玩的旅行! *赠品:《台湾环岛游(DVD)》 不走寻常路特色游台湾-----去《小城故事》中体味台湾的浪漫柔情,来《悲情城市》里感受台湾的沧桑巨变,到《海角七号》的爱情圣地享受甜蜜假期,与方文山一道浸润于传统文化的淡雅馨香。 依托旅游卫视宣传平台,追踪*台湾旅游热点,时代音像倾力打造,伴你在赴台的旅途上有多远走多远。自从台湾旅游市场向大陆开放以来,台湾游成为热点。本片共20集,每集1
早在1984年,陈明达先生曾评价道:“独乐寺两建筑,按现存古建筑年代排列,名居第七,但若论技术之精湛、艺术之品第,均应推为,可以说是现存古建筑中的上上品,*的范例。”为进一步阐释他的这一观点,约六年之后,陈先生于1990年完成了一篇重要的文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的大木制度》。在此文中,作者似乎完全进人到了古代建筑师的世界,不但解析着一个个技术方面的疑难,更通过技术问题的解析而还原到审美性的文化层面,遂追索出若干条中国建筑在结构力学、建筑美学等方面的独到建树。 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史上,梁思成先生于1932年发表《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一文标志着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正式引进了西方科学性的“田野考察”方法;陈明达先生于1966年完成的《应县木塔))则初步证明中国木构建筑是有设计规律可循的,同时,这部书为建
《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丛书以当今中国省级行政单位为基准共分为34卷;从近代中国人文地理角度出发,精选10000多张历史影像;由地理学、历史学及影像学、翻译学等方面专家协同,科学严谨地对这些影像资料进行研究考证。本卷为福建卷,从福建地域特色出发, 程度反映了该区域的地理、历史及社会生活状态。内文细分为“风光·名胜”“城市·乡村”“民俗·宗教”“生活·百业”四个大的章节板块。从时代、地域、专题三个维度进行历史影像的呈现,既各成体系,又便于对照异同。纵向可以体现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的地理、人文风貌变迁;横向可以对比同一时代中国不同地区间的异同。
本书从我国浩翰的历史遗迹与神奇的自然风貌中,选取了为广大读者所认知的100处堪称绝色的风景,加以详尽描述与评介,并附有精准插图。融知识性、实用性、形象性、趣味性为一体。 从著名的京北皇陵景区、长城景区到山盘山;从皇家行宫承德避暑山庄,北方度假胜地北戴河到宗教名山五台山……一一详尽细致地道来。从奇美幽邃的山川大泽到朔风凛冽的茫茫大漠;从蓝天白云下的万里草原到水乡雅韵的锦绣江南,皆能让你体会祖国的山河之壮美,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灿烂,自然之丰饶美丽。 一册在手,使你坐览神州绝色。
本书采用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段对南京地区每一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陵墓进行了详尽细致的整理,涉及历史人物的介绍、墓葬形制的构造、出土文物的组合与价值等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南京历代陵墓的类型、变迁、价值与意义进行了阐述,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先秦至民国时期南京历代陵墓的学术成果,既可满足普通读者阅读的需要,也便于学术界使用。
吴福林著的《怡然烟雨(莫愁湖)/南京地标》是“南京地标”丛书中第二辑中的一本,以分篇叙述的形式,向读者介绍南京名胜莫愁湖。本书开篇就指出莫愁湖乃是金陵 名胜,然后讲诉了莫愁湖这个 地标前世的故事,接着依次介绍了莫愁湖内的郁金堂、胜棋楼、抱月楼、水院等主要建筑,还特别提到了民国时建造的粤军阵亡将士墓。在介绍完主体建筑后,本书还介绍了与地标相关联的大量人物、传说、事件、故事、诗词歌赋、书画对联等方面的内容。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全彩印刷、形式精美,便于携带。
水是杭州的善睐明眸、温柔眼波,也是杭州的风韵担当。江河湖海之外,如花簇、若星子般散落在杭州大地上的清溪、飞涧、流泉,展现了水的不同风貌与个性,拥有了诗词的境界与意味。 本书搜罗杭州全域内有重大历史文化意义的溪涧泉,分四部分记录了围绕溪涧泉或以溪涧泉为背景而发生的一系列人文故事——因西溪及西溪湿地的特殊性,西溪及西溪湿地范围内的溪流,单独成为一个章节,放在本书开篇。这些溪涧泉边逝去的人与事,成为杭州 传统文化的一个魅力维度,流香掬月,如江南的一阕水韵诗词,读过之后,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淘洗与浸润。
《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丛书以当今中国省级行政单位为基准共分为34卷;从近代中国人文地理角度出发,精选10000多张历史影像;由地理学、历史学及影像学、翻译学等方面专家协同,科学严谨地对这些影像资料进行研究考证。本卷为山西卷,从山西地域特色出发, 程度反映了该区域的地理、历史及社会生活状态。内文细分为“风光·名胜”“城市·乡村”“民俗·宗教”“生活·百业”四个大的章节板块。从时代、地域、专题三个维度进行历史影像的呈现,既各成体系,又便于对照异同。纵向可以体现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的地理、人文风貌变迁;横向可以对比同一时代中国不同地区间的异同。
《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一书从时间、空间、专题三个维度进行编排,各卷之间既各成体系,又便于对照,纵向可以体现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的地理、人文风貌变迁,横向可以对比同一时代中国不同地区间的异同。编者希望通过影像对近代中国各地人文地理、社会面貌进行直观的呈现,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认识近代中国的新窗口。 本卷为澳门卷,从澳门地域特色出发, 程度反映了该区域的地理、历史及社会生活状态。内文细分为“风光·名胜”“城市·乡村”“民俗·宗教”“生活·百业”四个大的章节板块。
《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丛书以当今中国省级行政单位为基准共分为数十卷;从近代中国人文地理角度出发,精选10000多张历史影像;由地理学、历史学及影像学、翻译学等方面专家协同,科学严谨地对这些影像资料进行研究考证。本卷为广东卷,从广东地域特色出发, 程度反映了该区域的地理、历史及社会生活状态。
《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一书从时间、空间、专题三个维度进行编排,各卷之间既各成体系,又便于对照,纵向可以体现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的地理、人文风貌变迁,横向可以对比同一时代中国不同地区间的异同。编者希望通过影像对近代中国各地人文地理、社会面貌进行直观的呈现,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认识近代中国的新窗口。本册为《江苏/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
《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一书从时间、空间、专题三个维度进行编排,各卷之间既各成体系,又便于对照,纵向可以体现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的地理、人文风貌变迁,横向可以对比同一时代中国不同地区间的异同。编者希望通过影像对近代中国各地人文地理、社会面貌进行直观的呈现,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认识近代中国的新窗口。本册为《江苏/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